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6月二模反馈高效提分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6月二模反馈高效提分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共8题)
第(1)题
如图所示,一个理想自耦变压器原线圈上加有电动势为,内阻为的交流电源,副线圈连有电阻,且,当移动滑片使负载电阻上获得最大功率时,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
.原线圈中的电流
B.电阻上获得最大功率
C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D
.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第(2)题
如图(a),我国某些农村地区人们用手抛撒谷粒进行水稻播种。
某次同时抛出的谷粒中有两颗的运动轨迹如图(b)所示,其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抛出点均为O,且轨迹交于P 点,抛出时谷粒 1 和谷粒 2 的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其中v1方向水平,v2方向斜向上。
忽略空气阻力,关于两谷粒在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谷粒 1 的加速度小于谷粒 2 的加速度B.谷粒 2 在最高点的速度小于v1
C.两谷粒同时到达P 点D.谷粒 2 先到P点
第(3)题
能够揭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B.伦琴射线的发现
C.对阴极射线的研究D.天然发射现象的发现
第(4)题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神舟十五号绕地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五号运行的周期为
B.神舟十五号运行的线速度为
C.神舟十五号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D.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第(5)题
“神舟十三号”飞船开始在半径为r1的圆轨道I上运行,运行周期为T1,在A点通过变轨操作后进入椭圆轨道Ⅱ运动,沿轨道Ⅱ运动到远地点C时正好与处于半径为r3的圆轨道Ⅲ上的核心舱对接,A为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BD为椭圆轨道Ⅱ的短轴。
假设飞船质量始终不变,关于飞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轨道Ⅰ运行时的机械能等于沿轨道Ⅱ运行时的机械能
B.沿轨道Ⅰ运动到A时的速率大于沿轨道Ⅱ运动到C时的速率
C.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为
D.沿轨道Ⅰ运动到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
第(6)题
核废水中包含了具有放射性的碘的同位素利用质谱仪可分析碘的各种同位素。
如图所示,电荷量相同的和以相同的速度从O点进入速度选择器(速度选择器中的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后,再进入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为),最后打在照相底片的c、d两点,不计各种粒子受到的重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垂直纸面向里,和在偏转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27∶131
B.垂直纸面向里,和在偏转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C.垂直纸面向外,和在偏转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31∶127
D.垂直纸面向外,和在偏转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第(7)题
理论研究表明:通电长直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为一常数、为直线电流之间的距离。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三根长度相同、平行通电直导线,它们在安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电流、、的大小可以使三根导线平衡的是(
)
A.、、B.、、
C.、、D.、、
第(8)题
在x 轴方向存在一静电场,其φ-x 图像如图所示,一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 轴从O 点运动到x4,电子仅受电场力,则该电子()
A.在x1 处电势能最小
B.从x2到x3受到的电场力和从x3到x4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
C.在x1处受到的电场力最大
D.在x3处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V,云地间距离约为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l×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J
第(2)题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半径为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A、C连线为水平直径,点为最低点,圆心处固定一电荷量为
的点电荷。
将另一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电小球从轨道处无初速度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 )
A.小球运动到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B.小球运动到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小球不能运动到点
D.小球运动到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第(3)题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闭合后,两板间有一质量为、电荷量为的油滴恰好处于静
止状态。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
B.若将S断开,则油滴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
C.若将A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
D.若将S断开,再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
第(4)题
如图所示,A、B是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A球从高度为h的固定光滑斜面顶端静止下滑,B球从半径为h的四分之一固定光滑圆弧顶端静止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A、B两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运动到各自底端时合外力做的功相同
B.两小球到达底端时速率相等
C.两小球运动到各自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D.B球运动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长度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取重力加速度。
(1)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球保持静止。
求此时小球所受水平拉力的大小F;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求:
a.小球动量的大小p;
b.轻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第(2)题
如图甲是技术娴熟的服务员整理餐具的情景,服务员先把餐具摆在圆形玻璃转盘上,然后转动转盘,使餐具甩出后停在圆形桌面上。
已知圆形转盘的半径,圆形桌面的半径,玻璃转盘与圆形桌面中心重合,二者的高度差。
可看
作质点的质量为m的餐具放在转盘的边沿,餐具与转盘的动摩擦因数,缓缓增大转盘的转速,其俯视图如图乙,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
求:
(1)餐具刚好被甩出去时转盘的角速度。
(2)若餐具落到圆形桌面上时不跳跃,且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不变,为保证餐具不会滑落到地面上,求餐具与圆形桌面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3)题
物理兴趣小组设置了一个挑战游戏。
如图所示,半径为光滑圆弧形轨道末端水平且与放置在水平台上质量为的“」形”薄滑板平滑相接,滑板左端A处放置质量为的滑块,水平台上的P处有一个站立的玩具小熊。
在某次挑战中,挑战者将质量为的小球从轨道上距平台高度处静止释放,与滑块发生正碰。
若滑板恰好不碰到玩具
小熊则挑战成功。
已知A、P间距。
滑板长度,滑板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小球、滑块和玩具小熊均视为质点,题中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正碰,重力加速度,。
求:
(1)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球与滑块碰后瞬间的速度;
(3)试通过计算判定此次挑战是否成功。
第(4)题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
在学校创造节上,某同学用容积为V0的可乐瓶制作了一支水火箭,现向瓶中装入的水后用带气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将火箭竖直放置,火箭内气体的压强为,如图所示。
现用打气筒向瓶内缓慢打气,已知打气筒每打一次气能把体积为、压强为的空气压入瓶内,当瓶内空气压强达到时橡胶塞脱落,水流高速喷出,火箭向上飞起。
在打气过程中气体始终处于密封状态,瓶中气体温度变化忽略不计。
(火箭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1)求打气筒打一次气后火箭内气体的压强;
(2)至少需要打多少次气才能使火箭起飞。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共2题)
第(1)题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V,使用____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
(2)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相邻计时点间时间间隔为0.02s,由纸带所示数据算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2)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长木板倾斜放置,倾角可以调整。
长木板上安装有力传感器,两个光电门A、B,以及与光电门相连的自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小车通过细绳与力传感器相连,从力传感器上可以直接读出细绳上的拉力大小F,调整光电门A的位置,使小车上的遮光片刚好遮住光电门A。
剪断细绳后,小车匀加速下滑,小车通过A、B的时间间隔t可以从与光电门相连的自动计时器读出。
用刻度尺测出A、B之间的距离L。
(1)设小车质量为M,里面放置的砝码质量为m,若F、M、m、t、L几个物理量满足______,则可得出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2)为了使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多次改变小车内砝码的质量m,同时调整长木板倾角,保证改变小车内砝码的质量后力传感器读数F不变,得到多组m、t数据,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希望得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以m为纵坐标,应该以______为横坐标;
(3)本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的步骤______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