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1。
“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一种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
"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
英国B、美国C、俄国D、德国
2、、英国工业革命后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行会B、手工工场C。
垄断公司D。
工厂制度
3、、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最直截了当的目的是
A、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B、实施西方式的法律制度
C、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D、缩小与西欧国家的差距
4.、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某国在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却“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该国指的是
A。
法国B、俄国C、德国D、日本
5、、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不断调整,其中20世纪30年代开始运行的模式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市场经济放任自由
C。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D、计划经济高度集中
6、“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大致在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
C。
甲午战争结束后D、五四运动爆发后
7、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译者“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此处“第一者”是指
A、达尔文B、林则徐C。
严复D。
李大钊
8、下列关于武昌起义爆发时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统三年B、辛亥年C、1911年D。
民国元年
9。
19世纪末20世纪之交,席卷欧美的“新史学”运动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
A、司马光
B、章学诚C、刘知幾D、梁启超
10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起点是
A。
中共八大B。
文革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C。
实行征兵制,宣扬武士道D。
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2。
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霍布斯B、洛克C。
伏尔泰D、孟德斯鸠
13。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指出:“大革命……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这个地方“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
君权神授B、人文主义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
14。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的《常识》中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
”这一说法引起北美“特别多人内心……巨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指
A、武装反抗
B、民族独立C、孤立外交D、经济封锁
15、清代学者往往重考据,尊崇汉儒而诋毁宋儒。
但姚文田“独持议,谓三代以下,其道皆本孔孟,得程朱而传自五季,以后人道不至陵夷者,宋诸儒之力也”。
姚文田的这一说法
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
B、糅合了儒道思想发展了儒学
C、理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脉络
D、旨在借古讽今提倡经世致用
16、、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
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占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
”这表明,顾颉刚王张
A。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B、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史料应具有平等性D。
依照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17。
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同文馆
A、是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B。
教学目标和内容迥异于传统教育C、基于当时外交和洋务的需要而创办D。
引进了一整套西方学校管理方式18、《第-—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当然是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变革的一大特色,……但此民族主义决非排他性的、狭隘的,而是建立在中国人希望加入国际社会作为平等一员的强烈愿望的基石之上,是中国重新定位自己及世界之考虑的结晶。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力图树立全新与平等的国家形象B、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C、能与各战胜国平等分享胜利果实D。
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国际形势
19、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外的产品
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这表明,当时我国
A、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B。
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D、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
20、《十二铜表法》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这说明,古代罗马
A。
推行严酷刑罚B。
限制言论白由C、维护人身名誉D、保护私有财产
21。
“不管我们能够把资本主义的起点推回到多久远,工业资本主义—-矿物质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使之摆脱了前古业社会共有的制约-—是到1800年代才诞生的、"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C。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步成熟D、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
22。
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如此一个时期,在这个地方直截了当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
”在“如此一个时期”,俄国采取的政策是
A、实施五年计划B。
取消自由贸易C。
建立集体农庄D。
允许利用外资
2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
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B、直截了当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
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D。
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24。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纳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
强化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D、促进了文化认同
25、传统观点认为明代的釉上红彩为宣德朝(1426--1435年)所首创。
下图是1964年在南京明故官遗址出土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釉上红彩云龙纹盘(残片)。
考古专家认为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的典型纹饰。
据此推知,明代
A、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彩瓷供宫廷使用B、官窑差不多能依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C。
釉上红彩首创时间提早到洪武年间D、彩瓷和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提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
“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
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
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能够“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1)依照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6分)受其影响英国工业化道路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4分)
(2)依照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独特之处,(8分)并对这一战略进行简耍评价。
(7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它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从甲子到癸亥,周而复始。
19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干支纪年公元年份中
国外国
戊戌 1838黄爵滋呈《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事务摩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英法美等国商人在广州走私鸦片;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
1898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百日维断”与京师大学堂成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英国人亨利•林德菲尔德成为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人;美西战争后,美国夺得西属大片殖民地;居里夫妇发现了化学元素镭1958 中朝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撒出朝鲜;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xx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
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进博物馆;美国继苏联之后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 英美科学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2018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4 个“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向世界发出邀请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六十年一甲子"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主题鲜明,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3分)
材料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清政府考虑到“使馆视行省有别,似可勿拘成例”,使臣的选拔制度一开始就有别于科举制度下选用一般官员的成例。
其依据主要是王大臣的保荐。
光绪元年总理衙门奏定,出使大臣由“在京王大臣等,如真知有熟悉洋务,洞澈边防,兼胜出使之任者,具疏保荐”、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外务部成立,是驻外使臣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外务部奏定《变通出使章程》,其中规定:“嗣后简派各国二等公使定为二品实官,届时由臣部将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开单请简。
三年一任,任满回国后,候旨简用。
如办理交涉得力,不妨接充联任,恳恩晉秩增俸,俾终身于外交一途,以尽其才。
至给假休息,参随以下本有定章,嗣后出使大臣办理交涉得力者,三年任满,亦准給假回国,假满回任,俾得久於其职,驾轻就熟。
”由此,驻外使臣的选用权集中到外务部,作为一种制度,完全确立起来了。
章程中,明确要求驻外使臣职业化,“俾终身于外交一途”。
如此,晚清驻外使臣从其隶属、官职到升迁之途,均开始与国际职业外交官制度接轨。
……职业化要求,已成为清政府使臣选拔的首要条件。
-—摘自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
(1)依照材料,指出晚清驻外使臣制度“初创之时"是如何选拔驻外使臣的、(6分)
(2)依照材料,概括20世纪初晚清驻外使臣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改革。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