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专题四 慢慢走 欣赏啊 文本14 金岳霖先生学案 苏教版必修2练习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14 金岳霖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体味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前檐.( ) ②麂.皮( ) ③毡.
子( ) ④跳蚤.( ) ⑤鳏.
夫( ) 答案 ①yán ②jǐ ③zhān ④zɑo ⑤ɡuān
(2)多音字
①夹⎩⎪⎨⎪⎧ 夹.
杂( )夹.克( )夹.肢窝( ) ②颈⎩⎪⎨⎪⎧ 脖颈.儿( )颈.联( ) ③混⎩⎪⎨⎪⎧ 混.蛋( )混.乱( )
答案 ①jiā/jiá/ɡā ②ɡěnɡ/jǐnɡ ③hún/hù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辑( )缉( )
揖( ) (2)⎩⎪⎨⎪⎧ 燥( )躁( )噪( )
答案 (1)逻辑/通缉/开门揖盗 (2)枯燥/急躁/噪音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深居简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之交淡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2)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3)自己从其中得到乐趣。

(4)表示贤者之友谊,平淡如水,不为名利,不尚虚华。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一点儿也不讲究,房子住最里间的,出门穿最随意的,真可谓深居简出
....。

( )
(2)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或购物的人,熙熙攘攘
....。

( )
(3)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
....。

( )
(4)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 )
答案(1)×望文生义(2)√(3)√(4)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和人交往少,交往适可而止”的意思
2.辨词填空
(1)演绎·演变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

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

强调发展变化。

①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________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②误会的代价,甚至________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答案①演绎②演变
(2)不止·不只
不止:动词,继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①春节出境游市场向来都不平静,而今年春节,泰航打出成都往返曼谷1 200元机票瞬间引爆整个出境游市场,“价格战”硝烟再次被点燃,和往年一样的出境游,今年便宜_______“一点点”。

②从英国归来,他们反思:教育的目的,________为上大学,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修养。

答案①不止②不只
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汪曾祺名句
(1)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

——汪曾祺《岁朝清供》
(2)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汪曾祺《岁朝清供》
(3)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汪曾祺《人间草木》
(4)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汪曾祺《人间草木》
(5)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人间草木》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一夕》,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民风习俗,富有地方特色。

作品于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二、背景展示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上学时,金岳霖和沈从文都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并且是好朋友。

《金岳霖先生》是作者晚年为怀念老师而写。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

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

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凭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先生晚年坐平板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一事:金先生患青光眼疾后,尝就医于“协和”。

“文革”伊始,“革命派”不许金先生用车。

金先生闻讯问曰:“停用专车可以,可我怎么去‘协和’看大夫?”“革命派”答曰:“给你派辆排子车吧!”在“革命派”来说,此为戏言、揶揄,抑或是推托之辞?不得而知。

反正金先生欣然从命,乐不可支。

每每于就诊之日,准时自携一木制小马扎,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任人一路踩过去,且东张西望,不胜惬
意……
有那么一位老师,他有点儿古怪,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镜片是黑的;他很有趣味,到处搜集大梨、大石榴和孩子比赛;他还有些特别的爱好,养着一只斗鸡,斗鸡和他同桌吃饭……要想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金岳霖先生》吧。

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1)本文以“有趣”为纲,记叙了金岳霖先生在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言行,请根据行文线索,对“有趣”的内容进行概括,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的词语。

(2)本文从内容上,不但写了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而且通过捉跳蚤和学生溺水难过、纪念已故的林徽因的生日等事情体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的优秀品质,请根据内容概括,在图中④⑤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答案①穿戴有趣②上课有趣③生活有趣④不拘小节⑤重感情
1.本文写了金岳霖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事件:①奇特的外貌。

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②奇特的行为举止。

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了一只大斗鸡,同它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③独特的教学风格。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
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既对专业理解得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面子。

⑤对友情的独特珍惜。

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她的生日。

⑥对生活的独特热爱。

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此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2)性格特点:金岳霖先生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

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谙世故,头脑单纯。

他待人真诚、坦荡。

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至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

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点出金岳霖先生的一大特点——有趣;作者在文章倒数第四段结尾部分又写到“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那么你认为金岳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岳霖先生衣着穿戴、行为举止的“有趣”,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位老先生拥有赤子般的真纯。

无论是对待教学、对待学问还是对待生活,金岳霖先生都有一颗孩童般的纯净、赤诚之心。

赤子之心具体表现在:
(1)学问上:
①首先应该是充满天真烂漫的情趣。

金岳霖先生上课提问学生,不会按照常规套路依照点名册点叫学生,而是追赶校园流行时尚,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这种绝无拘泥、全凭意兴的表现完全如同那充满奇思怪想、天真烂漫的孩童。

②赤子的真纯还应该是对任何事物都怀有无功利的趣味。

金岳霖先生在做学问方面便是如此。

面对学生发出“这种学问多么枯燥”的疑惑和质疑时,金先生的回答却是“好玩”二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金岳霖先生能乐在其中,在常人看来的枯燥,但在金岳霖的眼中却是在享受纯粹思维的乐趣。

汪曾祺在文章的结尾处还说“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学者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著述成书,在一般的学者眼中总是遗憾,而金先生不然,在自己感到好玩的学问中玩过了,就足够了,没有任何功利的追求。

(2)生活上:
①金岳霖先生无儿无女,但他可以把周围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或者应该说他从来就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而周围的每个孩子都是他的伙伴,所以他总是能沉浸在“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

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看上去,金先生真是一个老顽童、老小孩,但这恰恰是一个具有孩童天真的成年人独有的快乐。

这便是赤子金岳霖!“有趣”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是一颗率性、任意、纯净、天真的心。

②情感的深沉与孤往。

A.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金岳霖还记得她的生日。

林徽因是个建筑学家,曾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还是个诗人、中国现代作家,风华绝代、聪明过人。

金岳霖一直倾慕着林徽因,从不掩饰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后因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将爱情升华为友情,与梁林夫妇结为友谊深厚的朋友,和他们一家始终比邻而居,给他们照顾孩子,并终身未娶。

足见其深情厚谊。

B.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这既是师生之情的真实流露,更是对生命的意外消逝所表现出来的悲悯。

金岳霖是哲学家,而哲学关注的就是生命的价值,可以说,金岳霖不是仅仅在纸面上做学问,更能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他的学问。

总的来说,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是一个学识渊博、追求真理、自由任意、率性真纯、不谙世故、坦荡真诚的人。

作者从外貌、教学、生活、情感等方面,从外到内、由形及神地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魏晋名士般的风度,即真性情。

3.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

漫画笔法,可以是讽刺的,也可以是亲切热情的。

本文表现为后一种。

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写直观印象,并不像平时见到的写名人的文章那样郑重其事,非写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写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点非常突出。

4.文章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使表达生动活泼,本文在剪裁布局上似乎有一番认真思考。

作者先写金岳霖的外貌,后写其行为;同时又先写课堂上的金岳霖,后写生活
中的金岳霖。

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写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写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后面。

文章还隐约按时间安排材料,由远及近地描写人物,先写西南联大时的金岳霖,后写解放后的金岳霖,体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与跨度。

5.本文意在刻画金先生,表达自己对金先生的敬意,但结尾处又说“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作者为什么用了这样一个独白段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结构方面考虑,这一段呼应了开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以及第2段中对于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的描写。

(2)从思想性格方面考虑,西南联大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在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精神圣地”,里面聚集了许多名人,他们有学问,有个性,有气节,金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3)从作者的情感方面考虑,末段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怀念和敬意,希望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

《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插入了闻一多、朱自清、王浩等人的细节,有人认为,这些是“闲笔”,可以删去;有人认为这样写自有作者的用意,对写金岳霖先生有帮助。

你认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可以删去。

本文的描写重点是金岳霖先生,主旨是为我们展示一位满腹经纶而又有趣、富有真性情的可爱的金岳霖先生。

我们知道,文章应依据主旨选材,而以上内容很明显和本文的主旨没有关系,所以应该删去。

(观点二)不可以删去。

文中出现了两处“闲笔”,第一处写闻一多先生和朱自清先生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先生大骂蒋介石的情景;第二处写金岳霖先生的得意门生王浩。

这两处描写,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似与金岳霖先生不甚相关,但又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删去。

因为:
第一处“闲笔”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当时西南联大的某些背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南联大“思想自由”的精神;二是写出了西南联大虽生活艰苦但学术气氛很浓的事实;三是作者借此赞扬了一批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联大教授。

第二处写金先生上课时用对话式教学的方式与王浩交流,一方面表现出了金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王浩是金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王浩终成大器,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先生对王浩的学识及性情影响之大,写王浩实际上是写金先生,这是衬托
的手法。

可见,这些“闲笔”彰显出作者写作的个性,表现出作者特有的文风。

人物刻画中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从作品叙述的写人细节看,《金岳霖先生》有八处主要的细节描写——戴帽、穿夹克的服饰;上课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回答林国达同学提问的场景;觉得逻辑学“好玩”的做学问的境界;课堂上与王浩对话的情景;对“小说和哲学”的独特理解;聊天时从脖子上抓出跳蚤的动作;为死去多年的林徽因请生日宴;80多岁时坐三轮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的举动。

传神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魅力。

技巧点拨
1.捕捉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寥寥数笔,使人物传神。

2.重视“神似”,着力渲染人物的神采风骨和主要特征,采取“画龙点睛”中的“点睛”笔法。

3.看似分散零乱,实质传神聚精。

4.所选素材是实有其事,往往具有片段、局部、零碎等特点,一颦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迁移运用
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一个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形象。

不少于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排马枪兵发出一片呻吟声,他们瑟瑟发抖。

每一个人都往一边瞄准,私下希望致命的子弹是他旁边的人射出,而不是他射出。

牛虻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

他们只把枪决变成了屠杀,这件可怕的事情将要再次开始。

突然之间,他们失魂落魄。

他们放下短筒马枪,无奈地听着军官愤怒的咒骂和训斥,惊恐万状地瞪着已被他们枪决却没被杀死的人。

又一阵杂乱无章的齐射。

随后队形就打散了,瑟瑟发抖的士兵挤成了一团,瞪大眼睛向
前张望。

有个士兵甚至没有开枪,他丢下了马枪,蹲下身体呻吟:“我不能——我不能!”
烟雾慢慢散去,然后冉冉上升,融入到晨曦之中。

他们看见牛虻已经倒下,他们看见他还没有死。

霎时间,士兵和军官站在那里,仿佛变成了石头。

他们望着那个可怕的东西在地上扭动挣扎。

接着医生和上校跑上前去,惊叫一声,因为他支着一只膝盖撑起自己,仍旧面对士兵,仍旧放声大笑。

(《牛虻》)
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

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

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

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运用示例丰富人生智慧,应保持自己应有的童真,让自己的心灵天空永远纯洁可爱。

守住自己的天性,保持一份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能活出精彩。

金岳霖先生被沈先生拉去给学生做讲座,金先生竟然毫不顾及东道主的面子,坚持自己在学问上的观点,证明“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这足以看出金先生的智慧和他在学问上的特立独行,以及金先生的童真与豁达。

拥有一份童真的心态,是一种生命的幸运与豁达,是对生命最高的礼遇和自信的认可!
二、课外素材
季羡林:三辞桂冠还自由
晚年的季羡林,在《病榻杂记》一书中,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

对于“大师”之称,他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身!”而“泰斗”之称,他道:“泰者,泰山也;斗者,北斗也。

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

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提到“国宝”,季老更是哭笑不得:“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

我实在是大惑不解。

”最后他总结说,“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对季老一生比较全面而中肯的评价。

选材感言季老三辞桂冠,是否也有金岳霖先生的特立独行的品质?人活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

金岳霖先生如此,季羡林先生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才如此可敬可亲。

“有趣”背后的金岳霖先生
李彬
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开篇点题:“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金岳霖先生“有趣”在哪里?研读课文,读者固然也能说出一些“趣”来,却往往失之于肤浅,诸如“换鸭梨”“养斗鸡”“扪虱而谈”等,甚至把金岳霖先生理解为“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世外隐者。

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对此也是语焉不详:“‘有趣’的字面义可以理解为‘怪’‘好玩’‘风趣’‘幽默’等,其实质却是表现了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

”“无论作为个体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个个体的存在只有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中、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不能把金岳霖先生置身于他所成长的文化背景,并深入文本、求证历史,那么其结果往往就会把“趣”肤浅地理解为“趣闻”“谐趣”“隐趣”“情趣”,而没有理解“有趣”背后的学者风范、赤子纯真、家国情怀。

学者本色
有一个同学,大概是陈蕴珍,即萧珊,曾问过金先生:“您为什么要搞逻辑?”逻辑课的前一半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周延、不周延、归纳、演绎……还比较有意思。

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像高等数学。

她的意思是:这种学问多么枯燥!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大家都觉得研究哲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金岳霖先生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被人称为“顽童哲学家”。

“我觉得它很好玩”的背后是孔子所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学者风范。

金岳霖钟爱逻辑研究,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觉得中国俗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逻辑上有问题。

他说,如果把这两句话作为前提,得出的逻辑结论就应该是“朋友如粪土”。

金岳霖的专业懂得的人不多,他当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1948年,他曾和冯友兰一起当选为中央研究院人文组的院士,那是当时一个学者的最高荣誉。

1936年,他的被中国逻辑学界誉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的《逻辑》列入“大学丛书”出版;1940年,他的《论道》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1983年,他的《知识论》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

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

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

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

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

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

可是,得重写。

”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Yes!请坐!”,这些话或含蓄蕴藉,或诚恳率真,折射出作为“精神圣地”西南联大诸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即“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

1938年9月28日,日机突袭云南,空袭警报响起,金岳霖沉浸在学问思考之中,对警报充耳不闻。

日机炸毁了周围的楼房,他所幸无事。

敌机离开后,师生们赶忙跑回来,只见金先生站在楼门口,木然不知所措,手中还拿着一支没有放下的笔。

真名士,自风流。

金岳霖首先是一个学人,始终保持一个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学者本色,洋溢着一个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芬芳。

赤子纯真
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

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

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缠绵哀婉的笔调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并非简单的男女“趣闻”,“趣闻”的背后是“赤子纯真”。

哲学大师冯友兰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金岳霖曾说:“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

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

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

”“我想象中的嵇康,和我记忆中的金先生,相互辉映。

嵇康的风度是中国文化传统所说的‘雅人深致’‘晋人风流’的具体表现。

金先生是嵇康风度在现代的影子。

”刘培育也曾说:“评价金先生真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