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化篇)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主张”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兴办近代企业.
▪ (3)地主阶级顽固派:盲目抵制西学. ▪ (4)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在中国
进行制度改良,倡导兴民权和实行君主立宪. ▪ (5)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
通过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6)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
提出“打倒孔家店” ▪ 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
问题的提出
▪ 现代关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争论
▪ 文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 八十年代:全盘西化 ▪ 当代:复兴儒学,甚至提议定儒教为国教
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一: 传统文化
▪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历史 上流传下来的,至今还在发生影响,含有 一定的活力的文化。
▪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 ①相对稳定,具有延续性(世界上唯一没
有中断的文明);
▪ ②博大、开放、汇聚百川; ③优劣融于一体。
▪ (三)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
▪ ①源远流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 的农耕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
▪ ②近代以来,在向工业文明、现代化迈进 过程中,传统文化表现出诸多不能适应的 滞后之处。
▪ 1、外来文化的内涵。 ▪ 2、古代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及经验教训。 ▪ (1)汉唐。唐对外推行开放和兼收并蓄政策,成
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 (2)明清。明清对外趋于保守,结果落后于世 界潮流,成为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重要因素之一。
▪ (3)认识。①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开放与否, 与当时国家的先进、强大与否有关。
▪ ▪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 的思想
▪ ▪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 识
▪ 提倡“民本”与“德治”
▪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 成果
▪ (六)怎样吸取传统文化的养份
▪ 1、传统文化的优劣融于一体的特征。
▪ 优:见上。劣:漠视个人的主观情绪要求、 压抑个体创造性等。
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
在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内 召 开 的 “ 批 林 批 孔 现 场 会”
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
在 山 东 曲 阜 孔 庙 内 召 开 的 “ 批 林 批 孔 现 场 会”
▪ (2)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文革” 期间砸孔庙的内涵的区别。
▪ A、批判的程度和内涵不同。
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也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 ②王充等批判和质疑精神,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 断义逐利,经世致用以及革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
糟粕
▪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 ▪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的精神
▪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
▪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 欲”
已任、克已奉公
▪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 ②“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各种文化都有自身 的长处和独特性,应该注意融通各种文化,不断 发展自身文化。
▪ 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等.
▪ 3、近代以来对待西学的不同派别,列表简要概括 其主张及其影响.(1840—1949)
▪ (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③强调身心和谐、天人协调(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 贵和尚(社会关系的和谐中庸的处世思想)等。
▪ 2、社会制度中的优秀成分: ▪ ①行政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 ▪ ②相对先进和公平的选官制度(科举选官制度) ▪ ③官员的政治修养、个人修养及其施政之道等。 ▪ 3、其它方面: ▪ ①法家、道家、墨家、兵家、佛教、明末清初带有启蒙性
▪ 而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是想继续用封 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并维持他们的 统治,是反动的倒退的复辟。 它阻碍了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
文革期间对孔子与儒家的批判
红卫兵破“四旧”。孔庙大成 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 心、身上贴满标语
1966年11月23日造反派纵火烧毁孔庙文物
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并非无条件地否定 孔子其人其说,而是在正面肯定其在历史上的地 位的同时,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 “文革”中对于孔子及其思想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实质也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 B、目的、作用不同。
前者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的专 制独裁,促使了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起到 了思想启蒙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而“文革” 中的破坏孔庙的行为是一场文化劫难,没有任何 进步意义。
综合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第30课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问题的提出
▪ 百年以来关于中学与西学的争论
▪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 体用之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维新思潮:废科举、学西学、确立君主立宪 ▪ 民主革命思潮: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 新文化运动:引进“德先生”“赛先生”、
▪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 3、有关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
▪ (1)孔子的儒家学说和20世纪初尊孔复古 逆流的区别
▪ 孔子思想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对 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于调整以 上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 意义是重大的,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
▪ (四)传统文化的构成:
▪ 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还包括法家、墨家、 兵家、道教和和佛教等。
▪ (五)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遗产: ▪ 1、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秀传统:(详见教材) ▪ ①中华文化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奋的精神意志; ▪ ②提倡天下大同、强调个人对集体、国家应尽的义务、责
任,鼓舞人们向心凝聚、忠于民族、爱国、克己奉公等政 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5)中国古代文明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的原因.
▪ ①统一而强有力中央集权的政治行政系统;
▪ ②古代历史上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 先进性;
▪ 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自足, 完整的体系;
▪ ④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文革期间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批判
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二: 外来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