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逛超市》(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逛超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
活动名称:逛超市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
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
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
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
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
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逛超市》(二)教案:逛超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市的基本概念,了解商品的分类和常见的购物方式。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超市购物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超市商品的分类和购物方式。
2.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超市购物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的过程。
2.讲授法:通过讲解超市商品的分类和购物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讨论法:通过讨论实际购物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超市的样子,引导学生了解超市的基本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超市商品分类,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
Step 2 认识商品分类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商品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测商品属于哪个分类,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正确的分类。
2.教师总结归纳超市商品的分类,并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Step 3 学习购物方式
1.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超市或商场购物的经验,了解常见的购物方式,如自选、选购特惠商品等。
2.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购物小票,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信息,了解购物小票上的价格、数量等。
3.教师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超市购物时常见的问题,如比较价格、计算优惠等。
Step 4 运用数学解决购物问题
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超市购物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想买一盒价值26元的饼干,但超市正在举行特价活动,买一盒送一盒,小明只需支付26元。
问:小明原本需要支付多少钱?超市的折扣是多少?
2.教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Step 5 拓展应用
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购物问题,让学生组织语言描述自己的购物策略和计算过程。
2.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购物经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超市的商品分类和购物方式。
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超市购物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互动,但需要注意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购物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中也注意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实际应用的拓展,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