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传承中华文明资料-word范文 (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传承中华文明资料
篇一:传承中华文明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爱国精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爱国精神》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1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
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
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
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是中华民族
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
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要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它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屹立于地球,让
中华民族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我们应该以祖国为荣,好好学习,将来
做一个对祖国有益的人,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祖国更加强大。
仅
仅以我一人的力量是不足够的,我们大家都应该热爱祖国,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给予祖国。
我们要传承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让传统文化彻
底融入每个人的心间。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
篇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范爱平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新乡市第三十六中学范爱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龙是中国的图腾,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到这其中的典故呢?中国博大精深的
传统文化就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人一脉相承,而我们又要怎样星火传递。
今天我
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深远的未来意义。
对于我们新一代接班人尤为重要。
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变中,科学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时期确定下来的路线前进。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存着“内在而为诞生的最充分意
义上的科学”。
1985年英国天文学家抄里斯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比利时化学家普里高津说,新的自然观
“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观
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而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则说,他所创立的协同学,同时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
维和东方的整体性思维的影响。
人类意义世界所作出的这种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转折时代的传
统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会获得其生命力。
而
这种可能需要我们的创新,我们需要在创新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个文化。
然而
我们又将如何进行用创新的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又将如何将中国传
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台,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只是辉煌的过去? 不,我认为,中国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做
的就是用创新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做为手段,影视做为载体,再以特色做为亮点努力开辟世界这个窗口。
美国可以用肯德基推广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将两百多年的美国历史推向了世
界的舞台,而我们有各种菜系和多元文化,没有理由挤不进世界的前列。
日本,韩国等国民族单一,文化也没有呈现多元化,但是他们善于在自已的影视作品
中添加本国传统文化,通过影视媒介很好的弘扬了本国传统文化。
我们也可以
在
一些好的作品里添加中国元素,努力发展影视产业的同时,注意文化软实力的
加强。
《功夫熊猫》不用改是外国人的作品。
我觉得,人类总是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历史在前进,人的思维也从不停止,不断寻求新的、迄今无人知晓
的目标。
基于世界文化走向趋同这一时代的新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
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就成为建构世界主义的后现代科学观
的基本进路。
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中国古代某些思想归复的特征
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性研究不失为在历史转折关头全人类的文化战略
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家把目光转向古老的东方文化,包括《老子》《论语》《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受到重视。
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处
在科学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观启发的努力,而不是由于什么一时的
感情冲动。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可以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有意的启示,
就成为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为东方的雄狮更应该利
用创新的手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底蕴厚重。
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需要我们守
正创新再创辉煌。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
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
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
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
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
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
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
我们都需要答案。
而中国传统文
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它就是改变
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
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
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