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名师教案2 川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开及基本完成;镇压反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二)、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四)、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
(六)、辩证唯物: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和胜利分原因
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
(ppt呈现)问题:
1、—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开幕,这是全国人民—的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领导的—的专政国家,具有—宪法的作用。
3、—年—月—日,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事件是—。
4、祖国大陆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地区是—,时间是—。
答案:1、1949,北平,大团结
2、工人阶级,人民民主,临时
3、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4、西藏,1951
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
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
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美国更不高兴了。
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的国家会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
一、抗美援朝
板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二、土地改革
三、镇压反革命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介绍背景:1950年6月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操纵联合国授权由美国组建所谓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
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同时,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师生互动:同学们,我们在了解了背景之后,让我们进一步学习,首先请大家阅读课本三分钟,(三分钟后)现在让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大家在观看的时候请结合刚才看书和视频内容来回答几个问题;视频完后呈现问题(ppt)。
(问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什么心声?
2、领导中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是谁?
3、写出抗美援朝的起始时间。
最后签订了什么协定?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
答案: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彭德怀
3、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4、黄继光、邱少云;品质:热爱祖国、不怕困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3、战争的过程:(在ppt中呈现战争的图片)抗美援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中朝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从1951年7月到1953年7月,属于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美帝国主义在遭到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后,被迫接受苏联政府与1951年6月提出的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举行停战谈判,由于美国缺乏谈判的诚意,谈判没有成功,终于在(板书)—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中国领导人,你会发兵支援朝鲜吗?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问题1:学生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
学生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
学生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
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
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
问题2: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理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作战—主要原因)
5、胜利的意义:我们已经学习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和过程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次战
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ppt呈现:意义:
(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2)、战争的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3)、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4)、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多兵种的国防部队,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5)、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
(三)、土地改革运动
1、介绍背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封在土地改革后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ppt呈现信的内容: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
引发学生思考:看完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土地改革运动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好处和利益,那为什么要实行改革,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意义何在?
2、实行改革的必要性(板书):(1)、巩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工业化
开辟道路
3、改革的简况:
(1)(板书)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习课本)
(3)内容(勾画课本内容):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B、把地主阶级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团结富农,孤立地主
4、意义:(1)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2)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条件。
(四)、镇压反革命
1、重要性: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时,大陆留下大批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2、简况(板书):
1950.10.10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1950.12 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开始 19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3、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复辟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
(2)巩固了全国各级人民政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3)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五)、课后练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对这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加深大家对知识的记忆。
(问题:1、—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反抗美国的侵略。
2、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3、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使镇压反革命运动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的标准文件是—。
4、巩固新中国的三大政权:—、—、—。
答案:1、1950,彭德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列》
4、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反思
这次的培训学习中,通过教授的讲解和各学员之间的交流,对我的感受很深,使我对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也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返岗后也将所学的用到授课中,现将对自己的一次示范课作总结: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开及基本完成;镇压反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和胜利分原因
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以复习第一课内容,在提问结束后之后向学生接受新中国成立之后面临的局势,启发大家抗美援朝的原因什么导入新课。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在抗美援朝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和播放影片学习了抗美援朝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最后由老师总结战争胜利的意义;在土地改革的讲授过程中让学生阅读一封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让学生通过信的内容发现改革带来的利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最后由来老师讲解;在镇压反革命讲授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老师接受;最后以课后练习结束本次课。
七、优点和缺点分析:
(一)、优点:
1、内容准备充分和详实,线索清晰
2、充分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运用,本次课中,有的内容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能够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同时小组讨论的设置也让大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4、课后练习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课件和板书的交替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缺点:
1、讲授的内容有点多和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部理解;
2、有的问题过于偏难,学生回答不到点上;
3、课外知识补充较少;
4、问题设置过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后半程的教学效果比较差;
5、课件制作还有待提高。
此次讲授的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主要是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授课方式,同时也结合了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运用在国培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将自己学的传授给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