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运动和力PPT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新授
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F 向上加速: F>G 向下加速: F<G

巩固扩展
课堂小结
平衡状态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二力平衡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的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分类综合训练(五)
分类综合训练(五)
核心要点突破
一、功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 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_作__用__在__物_体__上__的__力,二是___物__体_在__这__个__力_的__方__向__上_移__动__的__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 况:_____有__力__无_、距离_______有_距__离、无_力_______力_与__距。离垂直
……
互动新授
结合四个实验:
实验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二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四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互动新授
三、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分类综合训练(五)
(4)实验方案评估: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认为,为了使木块在水 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更远,应使水平面更加光滑,如果水平面绝对光 滑(没有摩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_不_同__意__,__如_果__水__平__面_绝__对__光__滑_,__木__块__在_水__平__方__向_不__受__力__,_将__永__远__做_匀__速__直__线运动, _无_法__通__过__木_块__移__动__的_距__离__判__断_小__球__动__能_的__大_。小
P=Wt
W=Fs
单位 瓦特(W)
焦耳(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联系
P=Wt
分类综合训练(五)
教材图片展示
命题点1 做功的必要条件 运动员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对杠铃_做__功__,将杠铃举在头顶静止 不动时,对杠铃不_做__功____(前两空均选填“做功”或“不做功”)。由 此可见,只有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 方向__一__致__时,这个力才会做功。
重力势能

一切发生弹性形变 材料、
弹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
的物体都具有弹性 弹性形
势能 形变而具有的能
势能
变程度
分类综合训练(五)
2.功与功率的比较
比较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的快慢 力在空间上积累的效果
符号 计算
P
W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 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之比
动的距离的乘积
分类综合训练(五)
公式
已知物体状态
已知物体受力

F
已知拉力大小




求重力大小

G
互动新授
一辆小车受到50 N的拉 力和30 N的阻力,车怎 样运动?
vN
F1=50 N
G
F2=30 N
已知物体受力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物体运动状态
互动新授
五、运动和力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互动新授 例如: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桌面上的书
书受到的重力与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 卓面对书的支持力
N
N
G
F
互动新授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互动新授
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图11-T-5
分类综合训练(五)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实验装置:如图11-T-6所示(mA>mB)。
图11-T-6
分类综合训练(五)
(2)实验方法:_转__换__法和__控__制_变__量_法。 (3)实验分析 ①通过比较甲、乙两实验,发现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速_度___有 关。 ②通过比较甲、丙两实验,发现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质__量__有 关。
分类综合训练(五)
1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_弹__性_形__变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13.机械能 (1)定义:_动__能__和__势__能_统称为机械能。 (2)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 总和不_变____,或者说,机械能是守_恒____的。
分类综合训练(五)
2.单位:功的单位是_牛_米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焦__耳__,简称 _焦__,符号是__J_;1 N·m=1 J。 3.计算:在物理学中,功等于_力__与_物__体__在__力_的__方__向__上_移__动__的__距_离_的乘积; 公式:_W__=__F_s_。
分类综合训练(五)
分类综合训练(五)
11.重力势能 (1)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_受__到_重__力__并__处_在__一__定__高_度__时_所具有 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决定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由_物__体__的__质_量__和__所__处__的_高__度决定;质量 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___越__大。
分类综合训练(五)
教材知识纵横
1.辨析动能和势能
区别
概念
特点
决定因素 共同特点
动能
一切运动的
物体由于运动而
质量、速
物体都具有动
具有的能


具有能的物 体都能够对
外做功
分类综合训练(五)
在地球表面附近,
一切受到重力、被
重力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
质量、高
举高的物体都具有
势能 并处在一定高度时


所具有的能
实验二
装置仍如上图,但在两边的绳套上 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塑 料板将 保持平衡 。
互动新授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改变 ……
互动新授 实验三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 拉力的方向成一定角度。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向上移动 。
分类综合训练(五)
(3)设计实验:①用体重计测出质量,记作m;②用皮卷尺测出
所爬楼层的高度,记作h;③用停表测出爬楼所用的时间,记作
t。
P=mgth
功率表达式:____________。
分类综合训练(五)
三、机械能 9.能量:物体能够_对__外__做__功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 量的单位是__焦__耳_(_J_)_。 10.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运__动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决定因素:动能的大小由_质__量__和__速__度_决定;质量越大,速度 越大,动能就_越__大__。
4.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快_慢___的物理量。功率大, 说明做功__快___,单位时间内做的功__多__。
5.定义:__功___与___做_功__所_用__时__间__之比叫做功率,用符号__P__ 表示。6.定义式:__P_=__Wt ___。
公式推导:P=Wt=Fts=Fv。
分类综合训练(五)
图11-T-4
分类综合训练(五)
(2)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 _动__能__和__势__能_的转化,因此机械能__守__恒_。卫星在远地点时势能 最____大,当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势能___减__小、动能_____; 当增它大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 势能_增__大__、动能__减__小_。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左图是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它受到
力的作用吗?若受到,又受到哪些
F
力的作用呢?这些力也可能存在什 么关系呢?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G
情景引入
一、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互动新授
实验一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不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塑料板 滑向一边。
7.单位:功率的国际单位是_瓦__特__,简称__瓦__,符号是__W__。工程 技术上常用的功率单位是_千__瓦_(_k_W__) 。两单位间的关系是 __1_k_W__=__1_0_3_W__。 8.爬楼功率的测量 (1)实验器材:_体__重__计__、_皮__卷__尺__、_停__表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质__量_m__、__所__爬_楼__高__h_、__所_用__时__间_。t
3、物体静止或匀速
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4、物体受平衡力
静止或匀速直线
5、物体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互动新授
五、运动和力的关系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 衡的力; 7、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互动新授 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改变
F 静止:
F=G
向上匀速: F=G
向下匀速: F=G G
互动新授 实验四
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
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塑料板,塑
料板将 转动

互动新授 在实验三和实验四中: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相等
成一定 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第2节 二力平衡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教 学 分 析 1.能够识别两种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习难点 :二力平衡条教件学在分生产析 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在观察分析的同时学会总结 问题。 学具准备:桌面水平光滑的小桌,小车、砝码、绳子、 小盘、定滑轮。
分类综合训练(五)
命题点4 机械能守恒 (1)单摆 ①单摆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重_力__势____能转化为_动___能。 ②单摆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_动____能转化为_重__力_势___能。 ③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 转化,机械能的总和_不__变__,或者说,机械能 是__守_恒__的。
图11-T-1
分类综合训练(五)
命题点2 比较功率的大小
(1)体重不同的老人和小孩步行上五楼,两人克服重力做功
_不__同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大人比小孩的质量大,两人在相同时间内上
到五楼,说明大人比小孩做功__快__(选填
“快”或“慢”)。 (3)在物理学中,物体做功快慢用_功__率__来表示。
图11-T-2
分类综合训练(五)
命题点3 机械能转化 (1)滚摆从最高点向下运动,滚摆的_重__力__势_能转化为 __动__能。 (2)滚摆从最低点向上运动,滚摆的__动__能转化为 __重_力__势__能。
图11-T-3
分类综合训练(五)
(3)滚摆在运动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总是逐渐降低,产生 此现象的原因是:_由__于__摩_擦__等__阻__力_,__使__机__械_能__总__量__减_小_。若不计摩擦 等阻力,滚摆在运动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___改__变(选填“会” 或“不会”)降低。
情景引入
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 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 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情景引入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不能处于静止状态呢?
F
右图口杯处于什么状态?它受 到力的作用吗?若受到,它又 受到那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 能存在什么关系?
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G
情景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