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调研考试题精选-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调研考试题精选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调研考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35题,共60分,第Ⅱ卷为3629题,共4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本卷共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1.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B.从化学结构上看,图中的2和5相同
C.若已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
A∶T∶G∶C=
1∶2∶3∶4,则形成e链的碱基比是U∶A∶G∶C=1∶2∶4∶3 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传递到了e上,再由e传递到蛋白质上
2.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的种子数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4∶4∶1
C.9∶2∶1
D.1∶2∶1
3.如果CGUUUUCUUACGCCU是某基因产生的mRNA中一个片段,如果在该RNA序列中某一位置增添了一个碱基,则表达时可能发生:
①没有变化②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③肽链延长④肽
链提前中断⑤不能表达出肽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
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5.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
B、b和D、 d)所控制;基因
A、B和D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三对基因对黑色的作用程度是一样的,而且每对基因以微
效、累积的方式影响黑色性状。
两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婚配,则子代表现型种类数
A.3种
B.5种
C.7种
D.9种
6.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
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
A.1/ 11
B.15/22
C.7/22
D.10/11
7.图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伸长区细胞内,所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两者都只有①
B.前者只有①,后者有①、②和③
C.两者都只有②和③
D.前者有①、②和③,后者只有②、③
8.将①、②两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9.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
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10.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1.下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D.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12.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13.培育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抗虫棉的方法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⑤
基因工程
A.⑤①②④
B.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⑤
D.④①③②
14.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
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
基因B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
基因b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
A.1900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比例接近
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步减少
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15.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
病羊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
此病在羊群中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31:38。
对此病分析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B.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45%
C.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D.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1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最终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7.桦尺蛾中,体色暗黑由显性基因S控制,体色灰白由隐性基因s控制。
由于工业化发展,S和s的基因频率在英国某工业污染区10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工业污染区1800年1810年1890年1900年
s基因99%90%19%10%
S基因1%10%81%90%
A.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可使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下降
B.暗黑色蛾是通过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产生的新物种
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且能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D.污染区种群S基因频率上升是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
18.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20年内
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该种群在20年内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该种群生物已形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种
19.小鼠中有一种叫灰砂色(T)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常灰色(t)但性染色体为XO的雌鼠与灰砂色雄鼠交配,预期后代表现型比为(胚胎的存活至少要有一条X染色体)
A.灰砂:灰色=2:1
B.灰砂:灰色=1:2
C.灰砂:灰色=1:1
D.灰砂:灰色=3:1
20.下列对甲、丙、丁四图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生物的配子中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1/2,携带b 基因的概率为1/4
B.乙图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2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2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3.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它最可能由普通细菌通过哪种变异形成的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4.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25.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
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对于Y、R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26.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D.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7.信使RNA上决定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中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28.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能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B.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畸变,它们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均有可能发生
29.某种鹦鹉羽毛颜色有4种表现型: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
将绿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黄色鹦鹉占50%,红色鹦鹉占50%;选取F1中的红色鹦鹉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 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0.ada(腺苷酸脱氨酶基因)通过质粒pET28b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表达腺苷酸脱氨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个大肠杆菌细胞至少含一个重组质粒
B. 每个重组质粒至少含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C. 每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至少插入一个ada
D. 每个人的ada至少表达一个腺苷酸脱氨酶分子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两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31.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紫花植株必须具有A和B基因
B.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理论比为3:1
C.如果基因A的碱基序列中有一个碱基G被C替换,则一定会引起酶的改变
D.生物的性状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基因来决定
32.右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共涉及4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3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B.F2表现型的比例
C.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D.F1表现型的比例
34.下列关于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一定比隐性性状个体多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
C.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D. 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大的不一定是显性基因
35.下列关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某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D.某双链DNA分子含n个碱基对,T为m个,其复制3次共需G为7(n-m)个
第Ⅱ卷 (本卷共计4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没空1分,共计40分)
36.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E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2)上图表示蛋白质合成中的____________过程,是在
____________内进行的。
(3)由图中的mRNA链可知DNA分子中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
(4)该图表明图中所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由mRNA上的____________ 排列顺序决定的,而mRNA上的这种顺序是由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列顺序决
定的。
37.I.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
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
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
右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性基因决定的。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几率是。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
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并患有黑尿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II.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
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
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
其原理上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血型为B型的人应该具有基因和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右图所示。
Ⅱ-2的基因型为 hhIBi,
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
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38.(10分)下图甲、乙、丙是不同进化类型示意图,A、B、C、
D、E、F表示不同物种。
回答下列有关进化的问题。
(1)鲨鱼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较远,外表相似,其进化类型可用图表示。
(2)马和驴是不同物种,其进化类型可用上图中的图表示。
在种群水平上判别的依据是,但两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分子水平上可通过方法进行检测。
(3)根据马化石的研究可知,始祖马与现代马在臼齿的高度和身高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这与马的生活环境有关。
始祖马生活环境的植被特点是,马的进化过程中由四趾到三趾再演变成单趾是否是进化? ,理由是。
(4)在同一小岛上生活着两种不同的鸟晨昏型和日出夜伏型。
它们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改变,起到选择作用的环境因子是和。
39.(10分)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品种是纯合体,通过自花授粉繁殖后代。
下图是小麦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
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可选图中 (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
此育种方式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和。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的原理是。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植株,其特点。
(5)图中 (填字母)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调研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