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实验七畜群近交程度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育种学实验七畜群近交程度的计
算
实验七畜群近交程度的计算
和群体有效含量的计算
一、实习目的
掌握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方法
熟悉并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计算方法。
二、内容与方法
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公母畜群不等、随机留种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公母比例相等而留种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公母畜群不等、各家系等数留种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一)畜群近交程度的估算
1.畜群规模不大,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再计算其平均值。
2.当畜群很大时,可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家畜,逐个计算其近交系数,然后用样本平均数来代表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抽样或全体),求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表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4.对于多年不引进种畜的闭锁畜群,平均近交系数可采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进行估计:
:表示畜群平均近交系数的每代数量;
NS:表示每代参加配种的公畜数;
ND:表示每代参加配种的母畜数。
畜群中的母畜数,一般数量较大,所以值很小,当母畜在12头以上时,以部分可忽略不计,此时的公式可简化成:
所以,只要能知道该畜群的种公畜数NS,就可以计算每代近交系数的增量,也就是畜群中基因纯合的分数。
例如当:NS=1,则=12.5%NS=2,则=6.25%
NS=3,则=4.17%NS=4,则=3.13%
NS=5,则=2.5%
(二)公母畜群不等、随机留种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当公母畜两性数目相差很大的情况下,此时即可计算其调和均数,取调和
均数的2倍,就得到有效头数。
Ne:代表群体有效含量;
NS:代表公畜数量:
ND:代表母畜数量:
:代表近交速率,亦即每代近交增量。
示例:试计算一个10头公猪50头母猪的猪群,它的群体有效含量与近交
增量?
代入公式后则得:
这一有效含量33.3的意思是说,这猪群的公母猪总数虽为60(Nb=60)头,但由于两性数目不等(10♂:50♀),其基因丢失概率与近交速率,和总数只有33.3头且公母各半的理想群体相同。
因此,只有把两性数目控制在1:1的情况下,才能作到Ne=Nb。
留种方式有随机留种和各家系等数留种两种。
由于留种方式不同,不同父母所留下的后代数有多有少,这就会直接影响群体有效含量的大小。
这时计算群体有效含量大小的公式是:
(三)公母比例相等而留种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N:代表群体实际含量,公母畜各半。
:代表各家系的子代在留种群体中供量的方差。
1.随机留种时.
各个家系留下的后代数目的多少是一个普哇松分布,即可估计其方差等于各家系留种的平均数,即为2,这时:
其结果是群体有效大小,即为繁殖群体的大小。
2.各家系等数留种时.
每家系都留一公一母,彼此间的供量没有差异,
=0,这时:
其结果是群体有效含量增加1倍。
(四)公母畜群不等、各家系等数留种情况下的群体有效含量
在生产中采用公母畜各半的留种方式,经济上很不合算,谁都打算公畜少留一些假如两性的数目不等,公的NS头,母的ND头,但选留作种用的个体,在数目上和性别比例上,仍然保持各家系相同,这时各家系供量的方差仍然是0,于是可用下列公式求得群体有效含量。
示例:仍以10头公猪和50头母猪的猪群为例。
已知,当采用随机留种法时,算得的群体有效含量是33.3头,每代近交增量是1.5%。
今拟改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法,其群体有较含量和每代近交增量应是多少?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采用随机留种时的群体有效含量,只相当于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法时的2/3,因而近交系数随世代上升的速度也要加快50%。
这就说明,为欲取得保种的成功,以采用各家系等数留种法为好。
三、作业
(一)在一个100头牛的畜群中,按近交程度分类,属于祖孙交配的17头,半同胞交配的有35头,全同胞交配的有28头,父女交配的有8头,其余全为叔侄或姑侄交配,试计算其畜群平均近交系数。
(二)在一个50头乳牛的牛场,计划将畜群的近交系数增量控制在每代
3.2%,试问需要利用几头公牛才能达到此目的?试问当畜群近交系数增加到10%时,需要经过多少年?
(三)今有一个由2000头母牛和20头公牛组成的封闭牛群,
试计算(1)当20头公牛都用于本交时的牛群有效含量;
(2)采用人工授精后配种公牛减至5头时的牛群有效含量;
(3)采用和不采用人工授精时的近交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