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语料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发展与语料分析
四川外语学院王寅
一.认知语言学:当前语言理论之前沿
(一)激进人本观:西方学术的另一极端
形而上学:客观世界中存在客观真理(找法有二):
感性理性
本体论亚氏苏柏单向
认知论经验论唯理论
语言论分析哲学新唯理论…
逻辑实证论
日常语言学派双向
后/现代欧陆解释学派(人本哲学)
德里达、哈贝马斯(激进人本观)双向文学+翻译;(L) SOS,体验性概念化(体验人本性)多向
(二)语言的体认性和象似性:反思后现代激进人本观
语言有诸多性质,各学派有不同侧重,EP和CL强调体认性,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来自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

但后现代哲学过分强调了“人本性”,而
忽略了认知的来源和共性。

本文从EP和CL角度对其作出反思和修补,提出“体验性概念化”,据此就自然得出语言象似于认知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象似于现实世界。

(三)语言的体验性人本化:步入后现代研究思潮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大力倡导语言的体验性和认知性,实践着体验性人本化的研究思路,使得语言学研究即文学和翻译之后,亦已步入(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人本主义大潮
之中。

这正是CL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二.继承与发展:立论当有创新:Argument +Argumentation
Argument: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有所发展,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拙书《认知语言学》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一思路写作的(CL的定义;ICM —ECM;
CL与语篇分析;CL与翻译;“吃”动后语,等)
作为研究生更当如此。

一篇学位论文如同一篇政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论点和论据(Argument+Argumentation)。

在立论上那怕就一点点进展,也是值得鼓励的。

否则论文充其量只能算作应用性文章。

三.封闭语料分析:凭有效数据作证
运用语料分析,避免举例的随意性,才更具说服力。

四. 研究生相关论文:
(一)认知语法的发展与应用
(二)ECM理论的发展与运用
(三)隐喻转喻认知机制新观
(四)体认观与概念整合新观
1) 论文题目:
2)理论框架:
3)主要论点:
4)研究方法:
5)语料论证:
6)创新之处:
7)综合评述:
上述诸位后生能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体验性、ECM、隐转喻、识解、概念整合等认知方式对语言中各类现象进行研究,且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语料数据并进行穷尽性分析,其中既有一定的理论发展,也有充分的数据支撑;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同时也说明运用有限认知方式能为语言各层面做出统一分析的可行性。

笔者在此结合本集的8篇佳作做一简要介绍,若能对各位读者有何启发,达到抛拙砖以引贵玉的目的,我们亦感欣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