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设计理念的无障碍公共设施的研究
公园设计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规范对比分析
人ꎬ 还包括儿童、 孕妇、 伤病患者等弱势群体
[4]
障碍环境建设极大地满足人们出行、 生活和社会活动
门性法律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正式施行ꎬ 标志着无
人等群体的权益ꎬ 又切实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质
量更进一步 [5] ꎮ
关于中日两 国 无 障 碍 相 关 标 准 研 究ꎬ 交 通 无 障
碍、 信息无障碍、 养老设施无障碍等方面法律法规以
道上安装足够亮度的照明系统ꎬ 坡面材料要易于辨别
亦有差异ꎮ 在地面铺装上ꎬ 中日标准一致ꎬ 此外ꎬ 日
等ꎮ 中标与日标在轮椅坡道规范上都考虑到轮椅使用
标仍作出一些细节规定以便有效保障使用者的安全ꎻ
者的安全便利ꎬ 此外ꎬ 日本也保障了视觉障碍者在轮
在排水沟、 井盖等辅助设施方面ꎬ 日标对于排水孔的
椅坡道上的安全通行ꎮ
收稿日期: 2024-03-29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科联 2022 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 项目编号: 2022lsljdwzzkt-009) ꎻ 2023 年大连工业大学社科联课题 ( 项
目编号: GDSKLYB2023329)
作者简介: 孙俊伟 (2001-)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园林设计ꎻ 通讯作者杨翠霞 ( 1976 -) ꎬ 女ꎬ 博士ꎬ 教授ꎮ 研究方向: 园林设计
1 中日对公园设计相关无障碍范围
精神文明的高层次需求的重要功能ꎬ 其无障碍环境建
我国公园体 系 按 照 类 别 分 为 儿 童 公 园、 地 区 公
设对于 在 公 园 中 休 闲 游 憩 的 各 个 群 体 来 说 非 常 必
园、 综合公园、 近邻公园、 运动公园、 广域公园、 风
要
[3ꎬ4]
无障碍设施调研报告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简析——以绍兴越城区为例摘要: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
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谐形象。
本文以创建文明城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视角,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关于残疾人公共设施的配备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综合阐述了在城市的发展和创建过程中,无障碍设施建设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文明建设无障碍设施绍兴市越城区现状问题建议一、引言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将于2011年10月中旬举行,主会场设在杭州市。
同时,绍兴市设立分会场,承办游泳比赛。
围绕“传承残奥理念、弘扬浙江精神、实现文明共享、争创全国一流”的总体目标,绍兴市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力争把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绍兴赛区的比赛办成弘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励志奋进的残疾人精神的体育盛会,办成彰显平等、参与、超越、融合、共享理念的人文盛会,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在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绍兴市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曾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绍兴赛区比赛场馆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组织实施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无障碍改造;对比赛场馆和有关城市道路进行无障碍设施新建、改造;督促宾馆、会场、车站以及商场超市、旅游景点进行无障碍设施新建、改造;对新建、改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查验收。
可以看出,在这场盛大的赛事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将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之举。
所谓无障碍设计是指无障碍物、无危险物,保证任何人都应该作为人受到敬重、能够健康的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们,创造一个无障碍使用的环境和设施。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无障碍设计可以使得建筑更加人性化,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以及其在不同区域和设施中的应用。
一、入口设计建筑的入口设计是无障碍设计的重要部分。
首先,应设计无楼梯的入口,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们进出。
其次,应确保入口宽度符合标准,以方便轮椅用户通过。
此外,入口的台阶应建设坡道或者设有扶手,以确保所有人能够安全进入建筑。
二、通道和门设计建筑内的通道和门也应考虑到无障碍设计的需求。
通道的宽度应允许轮椅用户自由行走,门的开启方式应便捷。
为了方便视力障碍人群的导航,可以在地板上设有导向条或刻有凹凸不平的指示,以帮助他们辨认方向。
三、电梯和扶梯在大型建筑中,电梯和扶梯是必备的设施。
电梯应设置明显的按钮和标识,以便视力障碍人群操作。
扶梯应有坡度适宜的扶手,并且扶手应设置在足够高度,以适应各类人群的身高。
四、卫生间设计无障碍设计在卫生间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卫生间的空间应够宽敞,以容纳轮椅用户的自由进出。
门的开启方式要便捷,马桶和洗脸池的高度应适中,且应配备扶手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们使用。
此外,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卫生间的指示标识,以便视力障碍人群能够准确找到卫生间。
五、公共空间设计在建筑的公共空间中,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坡道、扶手和无障碍座椅。
这些设施的设置不仅能增加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还能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六、建筑外部环境设计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内部,还需要考虑到建筑周边的环境。
建筑外部的人行道应平整,无积水,且够宽敞以供行动不便的人们通行。
同时,还需设立明显的无障碍设施标识,以指示无障碍通道的位置。
结论在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入口设计、通道和门设计、电梯和扶梯设施、卫生间设计以及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创造一个无障碍使用的建筑环境。
无障碍设计实践论文
无障碍设计调研报告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行动的设计叫做“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扩大其行动范围,使其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一·研究无障碍设计的原因“障碍”是指实体环境中为残疾人和能力丧失者不便或不能使用通行的部分,它对于正常健全人来说却方便无阻,所以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各种障碍中最可怕的还是思想观念障碍,要排除环境障碍,必须首先解决设计者头脑中的思想障碍,进一步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
建筑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是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最切实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我们应该在规划设计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强化无障碍意识,并积极开展无障碍设计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我国无障碍设计的水平.。
二·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多少年来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都没有考虑到人类“行为能力的不齐全与丧失”这一客观存在的属性:从原始的石构拱券建造技术到现代的钢玻璃-摩天大楼在本质上都是材料的堆砌,必然形成台阶、踏步等“障碍”。
建筑设计的理论也完全以正常健全人为依据:从传统教育训练的比例、尺度等基本概念到现代新开拓的环境、行为和心理等科学概不例外。
“环境是为健全人创设的”已成为天经地义的观念,这是存在于人们头脑里无形的“思想障碍”。
各级领导、业主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导致由于环境障碍,千万个行动能力丧失或不齐全者均被排除在外而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其实,无障碍设计既不是技术难题,也不需要很特殊的设计,只是将残疾人和老年人与正常人的需要同时考虑而已,二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即“方便实用”。
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
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创意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理念
创意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各种创意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障碍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便利,使所有人都能够方便地使用各种创意产品。
本文将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定义、重要性、应用领域、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定义无障碍设计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它关注的是如何使所有使用者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方便、安全、舒适地使用产品或服务。
无障碍设计理念强调在设计中考虑到使用者的身体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使产品或服务更加人性化、易用性和实用性。
二、无障碍设计理念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增加,无障碍设计理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无障碍设计理念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使所有使用者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机会和便利,增强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
三、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领域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信息科技、医疗保健、交通工具等。
在创意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网站设计、软件界面设计、游戏设计、产品设计等。
通过无障碍设计,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四、实践案例1.建筑设计:无障碍建筑无障碍建筑是一种专门为残障人士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设计的建筑。
在无障碍建筑中,设计师注重考虑建筑的易用性和安全性,采用无障碍通道、适应用户行动能力的材料和设备等措施,使所有使用者都能够方便地使用建筑内的设施和服务。
例如,某医院的无障碍病房设计考虑到了患者的行动能力和感知能力,采用便捷的床位移动装置和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
2.软件界面设计:易用性界面软件界面是用户与软件交互的桥梁,因此界面设计的易用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通过无障碍设计理念,设计师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直观和易于使用的界面。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无障碍设施设计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更是展现城市文明和人文关怀的重要窗口。
而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则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方面。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旨在为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儿童等在内的所有人群提供平等、便捷、安全的使用体验。
一个完善的无障碍环境能够让行动不便的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到城市的各项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道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许多城市中,盲道被占用、破损,或者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屡见不鲜。
有些盲道在中途突然中断,或者被电线杆、树木等障碍物阻挡;有些则与机动车道距离过近,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规划道路时,应充分考虑盲人的出行需求,确保盲道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同时,道路的坡度设计也应合理,以便轮椅使用者能够轻松通行。
公共交通场所,如地铁站、公交车站等,也需要完善的无障碍设施。
地铁站应设置无障碍电梯,方便轮椅使用者进出;公交车站的站台高度应与公交车车门高度相匹配,或者配备可升降的设施,以方便轮椅和婴儿车上下车。
此外,在这些场所应设置清晰明确的无障碍标识,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指引。
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同样不可或缺。
公园的入口和道路应平整、防滑,便于轮椅和婴儿车通行。
园内的休息设施,如长椅,应设置在方便到达的位置,并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求。
公共厕所应配备无障碍卫生间,且内部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公园内的游乐设施也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城市广场是人们聚集和交流的重要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对于营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至关重要。
广场的地面应平整、无高差,避免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群在行走时遇到困难。
在广场的各个区域应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到达。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毕业论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学生姓名:王学东学号: 1011033018指导教师:安琳2014 年 6 月摘要公交候车亭是城市的窗口,它不仅能够展现城市的风格、文化背景,还能体现这个城市的发展步伐与生活节奏。
因此,城市公交候车亭的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还要结合现代都市的发展节奏,才能更好地展现城市风貌。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发现,现有的公交候车亭还并不完善,造型单调,功能单一,不能很好的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
在这次设计中,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在网上搜到的关于城市候车亭从造型、功能、材料、颜色、人机工程等方面的资料,对公交候车亭进行设计,不论是功能、造型、色彩、材料及其加工工艺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这次设计主要是用曲线美来展现城市的现代感,通过添加一些其他元素以及淡雅的色调,来缓解快速的城市步伐带给人们的压力。
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结构、颜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积极讨论各方案,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最终顺利完成城市公交候车亭的创新设计。
本次设计中,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准则,运用设计创新以及工业设计各种原则,在造型、功能和使用方式上进行突破、创新,从而在使用候车亭时的舒适性,观赏性,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结合人机工程学,统筹人机系统的中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在便于操作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组合结合其他的功能让候车亭的使用更加方便,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通过改进和创新,设计出新型的智能候车亭,将人们带入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公交候车亭,造型,功能,色彩IAbstractThe bus shelter is the window of a city, it can not only show the city style,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als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pace and rhythm of life in the city.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city bus station should have innovation, but also with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Through in-depth market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bus shelters are not perfect, monotone shape, single function, not good for people to provide convenient to their travel.In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market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search on the Internet about city shelters from the shape, function, materials, color, man-machine engineer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ata, carries on the design to the bus shelter, whether the function, shape, color, material and i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his design is mainly used to show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beautiful curve of the city, by adding some other elements and elegant colors, to ease pressures of people with the rapid pace of the city.The design process of design scheme and problems among them, such as structure, colo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active discussion of each schem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ime. Finally I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city bus shelters.In this design, the "people-oriented" as the criterion in design, use of design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sign principles, in the shape, function and use the way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so as to shelter the comfort, ornamental, achiev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safety. Combined with ergonomics, mutual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man-machine system of machine and human,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by combining with other functions that use the waiting Pavilion is more convenient,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users. Through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design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us shelters, bring people into a more convenient,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to create a more excellent way of life for the people.Key words: City public facilities, bus shelters, form, function, colorII目录摘要 (I)ABSTRACT(英文摘要).........................................................................I I 目录 ........................................................................................................I I I 第一章引言 . (1)1.1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2)第二章概述 (3)2.1公共设施概况 (3)2.2公交候车亭概况 (6)2.3公交候车亭的分类 (8)2.4公交候车亭的设计发展趋势 (9)2.5公交候车亭的设计原则 (11)第三章市场调研 (13)3.1 调查目的 (13)3.2 调研方法 (13)3.3 调查问卷 (14)3.4调研总结 ..................................................................................... (1)第四章设计定位 (1)4.1公交候车亭设计定位 (12)4.2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4)第五章设计构思 (18)5.1方案构思 (18)5.1.1搜集资料阶段 (18)5.1.2草图绘制阶段 (21)5.2方案细化 (26)5.2.1候车亭亭身 (26)5.2.2站牌 (28)III5.2.3座椅 (32)5.2.4查询机 (32)5.2.5垃圾桶 (34)5.2.6路灯 (36)5.2.7饮料瓶智能回收机 (38)5.2.8公交候车亭整体 (32)5.3设计创新点 (38)第六章设计总结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I V第一章引言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也越来越快,公交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上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障碍设计论文范文
无障碍设计论文范文摘要:无障碍设计是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和参与的机会。
本文探讨了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原则、法律法规以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得出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最后,结论指出无障碍设计不仅是一种道德和法律义务,也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引言: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一些身体残障或认知障碍的人来说,他们在使用和参与社会环境时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使用和参与社会活动。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将人权和无障碍原则融入建筑和环境设计中的方法。
它强调人们的多样性和不同需求,并致力于创造一个适应所有人的环境。
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包括:可达性、可用性、容纳性和可理解性。
其中,可达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设施和服务;可用性意味着设计应该方便、易于理解和操作;容纳性意味着设计应该适应不同的人的需求和能力;可理解性意味着设计应该能够被广大人群理解和使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法律法规中的一部分。
这些法规要求建筑和环境设计必须符合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例如,在美国,美国残疾人法案(ADA)要求公共建筑和设施必须无障碍,而在欧盟,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推动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无障碍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次,经济约束和技术限制也限制了无障碍设计的应用。
此外,一些设计者缺乏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设计结果不尽人意。
改善无障碍设计的措施:为了推动无障碍设计的实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对无障碍设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设计者的知识水平。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无障碍设计的合规性。
无障碍公共设施设计-
洗手台加装扶手
小便池加装扶手
无障碍厕所门口加25宽,以利轮椅通
安全扶手 26
游泳池内的通道宽敞安全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出使用
无障碍浴厕,空间宽敞安全,方便 坐轮椅的肢障学生使用。
无障碍浴厕洗手台等皆经身障生试用后再调整,以符应使 用者需求
升降椅,协助行动不便学生2入7池游泳
2. 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
21
2. 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
无障碍硬体设施 一、无障碍坡道 二、身心障碍专用停车位 三、无障碍有声电梯 四、无障碍厕所 五、无障碍手扶梯 六、游泳池无障碍设施 七、可调式课桌椅 八、公共设施 九、辅 具
22
23
24
无障碍厕所门口加宽,以利轮椅通行 无障碍厕所之马桶、洗手台均安装扶手
马桶加装扶手
40
2. 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
3. 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设计
1. 轮椅坡道的设计
轮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坡面应平整防滑。如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轮椅坡道,宜设无障碍电梯或 升降平台。
2.
梯道的设计
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m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000mm,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 300mm,踏面应平整且防滑,前缘不应有凸出部分,应放高度不小于100mm 的安全挡台,宜设置顶棚。
•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
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4
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物质环境
无障碍信息和交流 环境
无障碍环境结构图
室内无障碍环境 室外疗建筑和政府接待部门等公共建筑,在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处应 设盲文说明牌。
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为所有人提供无障碍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实践案例。
一、什么是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公共场所时,考虑和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使其能够无障碍地进出、使用和享受该场所的各种设施和服务。
这些人群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儿童等。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是消除或减轻身体和认知障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限制,提供一个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二、为什么需要无障碍设计1. 尊重人权:无障碍设计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公共场所提供的服务和设施,尊重每个人的人权和尊严。
2. 促进社会融合:无障碍设计有助于打破身体和认知障碍带来的壁垒,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社会的包容与融合。
3. 经济效益:无障碍设计能够扩大企业的客户群体,满足广大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共场所的使用率,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三、公共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实践案例1. 建筑入口:公共建筑的入口应设有无障碍斜坡,以方便使用轮椅或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
同时,入口处的门禁系统应提供无障碍通道,给予视力有障碍的人群方便进出的方式。
2. 电梯设计:电梯是公共建筑中必备的设施,而无障碍设计的电梯应考虑到轮椅用户的需要。
电梯内应有足够宽敞的空间,以便轮椅用户进入和转动,同时配备易读的按钮和语音提示系统,方便视力有障碍的人使用。
3. 卫生间设计:公共建筑中的卫生间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扶手、加高马桶、宽敞的空间等,以满足行动不便的人士的需求。
同时,应提供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标识,帮助认知障碍的人群找到并使用卫生间。
4. 触觉导引设计: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群,公共建筑中的触觉导引系统非常重要。
通过设置地面上的凸起、凹槽和纹理,提供视觉和触觉上的引导,帮助人们找到入口、出口、紧急出口等目标位置,确保其安全、顺利地移动。
5. 紧急疏散设计:公共建筑的紧急疏散设计应考虑到所有人的安全。
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的效果与挑战分析
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的效果与挑战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无障碍改造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公共交通设施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障碍改造的效果和挑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的效果与挑战进行分析。
二、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的效果1.提升出行便利性:无障碍改造可以显著改善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的出行体验,如增设无障碍通道、优化站点设计等,使这些群体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公共交通设施。
2.促进社会公平:无障碍改造有助于消除社会障碍,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它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公共交通服务,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提升城市形象: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展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关怀。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的挑战1.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尚不统一,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这导致了无障碍改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改造效果。
2.设施维护和管理难度大:无障碍设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坏、老化等问题,需要及时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目前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给无障碍改造带来了挑战。
3.资金投入不足: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采购、改造施工、后期维护等。
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在资金方面存在压力,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无障碍改造。
4.社会认知度不足:尽管无障碍改造对于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体验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人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导致了无障碍改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四、结论与建议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统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确保各城市之间的无障碍设施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性考虑
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性考虑无障碍性是指公共空间为所有人群提供便利和可访问性的设计原则。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无障碍性的考虑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进入、使用和享受这些空间。
本文将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性考虑,并介绍一些增加无障碍性的设计要点。
公共空间的入口设计是无障碍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公共空间的入口应该设有无障碍通道,例如坡道或无阶梯的入口。
坡道的设计应符合规范,确保适合轮椅使用者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
入口门的宽度也应满足最低宽度要求,以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们自如进出。
公共空间中的路径设计也需要考虑无障碍性。
设计者应确保路径够宽,以便轮椅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能够方便通行。
路径应保持平坦,并且能够满足抓地力要求,避免滑倒事故的发生。
在路径设计中,还应考虑到盲人和视力障碍者的需求,通过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和指示牌,以及有触觉提示的地面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导航和识别出路径上的障碍物。
进一步说,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也应该考虑无障碍性。
例如,咖啡店、餐厅等公共设施应设有适合轮椅使用者的座椅和桌子。
厕所应设有无障碍间,以满足视力和行动不便的人们的需求。
公共设施的设计还应确保在不同高度之间设有无障碍的电梯或斜坡,方便人们流动。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无障碍性的信息传达。
为了让听觉或视觉障碍者了解相关信息,公共空间应提供文字或符号的说明和指示,以辅助他们的理解和导航。
还可以采用语音提示或触觉提示设备,以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信息。
无障碍性的考虑还应贯穿于公共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设计者应与各方合作,包括行动不便人士和专业机构,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获得反馈。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的人,以确保公共空间对所有人群都是开放和包容的。
综上所述,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适的入口、路径、设施和信息传达设计,公共空间可以确保每个人的平等访问和利用权利。
无障碍设计的实施不仅是为身体或感官障碍者提供便利,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包容和友善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共空间中自由地生活和活动。
无障碍设计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无障碍设计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无障碍设计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和参与公共空间的机会。
它不只是一种设计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公共建筑中采用无障碍设计,可以为身体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其他特殊需求人群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安全和无障碍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无障碍设计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入口和通道设计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从入口和通道开始,确保所有人都可以轻松进入建筑物。
如下是几种常见的无障碍设计要素:1. 斜坡和扶手:在楼梯旁边设置斜坡,方便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建筑。
并在扶手上设置特殊标识,引导使用者。
2. 自动门和感应器:使用自动门和感应器,可以使进出建筑更加方便,无需手动推拉门,同时避免使用者的碰撞或被困。
3. 行李提升平台: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一个装卸行李的平台,使其在进入和离开建筑时更加方便。
二、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计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区域无障碍设计是实现包容性社会的重要一环。
在休息室、洗手间和会议室等场所,无障碍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足够的空间:确保公共区域内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轮椅用户和使用辅助设备的人士自由活动,并为其他人群留出行动空间。
2. 标识和导向:使用清晰可见的标识和导向系统,以帮助人们准确找到所需的区域或设施。
标识应具备明确易懂的图案和字体,以方便视力障碍者辨识。
3. 辅助设备:在公共区域内提供辅助设备,如轮椅、助听器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电梯和楼梯设计电梯和楼梯是公共建筑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无障碍设计也需要在这些方面给予特别关注。
1. 电梯设计:为轮椅用户设计宽敞的电梯车厢,并配备易懂的电梯控制面板。
电梯内还可设置紧急呼叫按钮,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2. 楼梯设计:在楼梯上设置防滑板和扶手,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的安全。
此外,楼梯旁应设有斜坡或无障碍通道,以方便使用轮椅或行动不便的人士。
四、可视和听觉辅助技术的应用无障碍设计还包括在公共建筑中应用可视和听觉辅助技术,以帮助视力或听力障碍者无障碍地获取信息。
公共场所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国际研讨会
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定期举办无障碍设计国际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和实践经验,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成功案例分析
丹麦哥本哈根无障碍交通系统
哥本哈根的无障碍交通系统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典范之一,通过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无障碍出租车服务和共享单车 等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如有台阶,应设置无障碍 斜坡,并确保斜坡坡度在 1:12以内。
地面材料
入口和通道应使用防滑、 平坦的材料,以增加安全 性。
卫生间与洗浴设施
卫生间设施
卫生间应配备方便残疾人的设施 ,如扶手、坐便器等。
洗浴设施
洗浴设施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需 求,如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喷头和 便于轮椅进入的淋浴区域。
电梯与升降机
美国纽约市无障碍公园
纽约市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需求,建设了大量的无障碍设施,如平坦的步行道、残疾人友好的卫生间和 露天音乐台等,使残疾人能够自由地享受公园的乐趣。
日本东京无障碍商业设施
东京的商业设施普遍注重无障碍设计,从店铺入口到内部布局都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各种便利 设施和服务,营造了一个平等和包容的购物环境。
THANKS
[ 感谢观看 ]
社会认知
社会应该加强对无障碍设计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计的认知度和 重视程度。
VS
公众参与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无障碍设计的讨论和改 进,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可以 自发组织一些无障碍设计的公益活动,推 动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和完善。
CHAPTER 05
浅析无障碍设计
浅析无障碍设计摘要:简述了从建筑创作和实践的需求为基本面,全面理解我国无障碍发展的趋势及无障碍设计意义。
无障碍设施概念的由来及法规、政策,在城市建设的现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信息无障碍;环境无障碍;1、无障碍相关概念与发展演变20世纪人们对无障碍的认识是从身体残障开始的,但20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愈发重视残障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残障”中的“障”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是指存在某种障碍的人机会的丧失或受限制,导致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平等地融入社会。
人们对于“残疾”的认识逐渐从最开始的个体缺陷,开始发展为社会环境对残障者形成的制约,更为重视社会对残障人士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种反思显示出当今社会无障碍意识的提高,面向政府部门、规划师、设计师、公众的无障碍意识的普及和推广迫在眉睫。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增加,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残障人扩大到所有存在特殊需求的群体,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等这些由于自身生理限制造成使用基础服务不方便的人群,以及携带重物、推婴儿车等由于外在原因造成行动不便的人群。
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中都会因为年龄、性别、伤病甚至文化等因素,遇到看得到或看不到的身心障碍、交流障碍等问题,无障碍设计则是要发现并尽量解决这样的问题。
2、无障碍立法与政策法规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1982年首次将“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5年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和北京市设计院举办了“残疾人于社会环境研讨会”,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1989年建设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发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JGJ50-88,主要针对下肢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适用于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
无障碍公共空间管理策略的研究
无障碍公共空间管理策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社会公平性的要求日益增加,无障碍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无障碍公共空间是指为了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进行设计和改造的公共场所。
本文将探讨无障碍公共空间管理策略的研究,以期为实现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些思考。
首先,无障碍公共空间的管理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
在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时,必须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和特点。
例如,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以设置无障碍通道、坡道和电梯等设施,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出行。
对于视力障碍的人群,可以设置地面导引线和盲道等辅助设施,帮助他们准确地辨别方向和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座椅设置、遮阳措施和卫生间的改造等方式,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环境。
因此,设计阶段的无障碍考虑是无障碍公共空间管理的基础。
其次,无障碍公共空间的管理需要注重宣传和教育。
对于大众来说,了解无障碍公共空间的概念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讲座和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无障碍公共空间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宣传和教育,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无障碍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无障碍公共空间的管理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无障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改造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也需要定期对已建成的无障碍公共空间进行评估,了解其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监督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无障碍公共空间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其实际使用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最后,无障碍公共空间的管理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合作。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无障碍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和推动无障碍公共空间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及其实践》
《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及其实践》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生活的动脉,其功能并不仅限于为市民提供出行工具,更应该平等地满足每一位使用者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作为公共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消除物理障碍,确保每位乘客,尤其是残障人士、老年人和儿童,都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无障碍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融合了设计、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多个方面。
有效的无障碍设计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还需考虑到流线型的动线设计、情感体验以及用户的个体差异。
在实施无障碍设计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乘车环境的无障碍性。
公共交通站点通常涉及多种构造,包括公交车站、地铁站、火车站等。
各类站点的设计应确保所有人均可顺畅进出。
例如,在地铁站,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轮椅升降梯,确保轮椅用户和推婴儿车的家长能够方便地上下车。
地面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符合防滑要求且易于识别的地面材料,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指导标识的设置同样不可忽视。
公共交通设施里的信息引导系统应当是清晰易懂的。
文字、符号和视觉图形应结合使用,以便不同的用户都能无障碍理解。
对于视力障碍者,盲道、触觉指示标识的设置将极大地提升他们使用公共交通的信心。
在快速变化的城市环境中,信息的及时传递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交通车辆的无障碍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障碍公交车配备专门的降坡装置,确保轮椅用户能够方便上下车。
车内设置专用座位以及标识,可以帮助流动性问题者找到合适的位置。
公共交通工具应配备语音报站系统和视觉显示屏,确保不同需求的乘客都能及时了解到行程信息和站点提示。
针对老年人,公共交通设施也应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
例如,在车厢和站台上设置适合他们的扶手、避免设置高差过大的坐椅和踏步。
这些细微之处都能够提升老年乘客的出行体验。
当然,实施无障碍设计还必须考虑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予以必要的政策支持,设立专款以促进无障碍设计的推动。
设计师应与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及社区代表密切合作,在项目的早期阶段便融入无障碍设计的理念。
探析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_以成都为例_周勇
1251.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随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公园、街心花园等)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们已成为市民休闲纳凉、沟通交往、散步闲谈、修身养性的场所。
现代公共空间的功能已变得多样化起来,集聚会、休闲、锻炼、娱乐、文化景观展示等于一体,公共开放空间形式也不受功能和目的制约,成为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日趋多样化,广场、商业街、街心花园、街边绿地、滨河绿地、小游园等等都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典型例子。
2.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城市环境中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交通、文化、娱乐、商业、广场、体育、文化古迹、行政办公等公共空间中的设施与设备。
公共设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介体,是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元素,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自然清新,是丰富人们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各类公共空间中,我们都可以感知到公共设施还十分匮乏,尤其欠缺针对特殊人群使用的无障碍公共设施。
3.无障碍设计概念的发展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 sign)概念最早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
关于城市公园中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关于城市公园中无障碍设计的探讨官文娟1,颜申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 430083;2.上海衡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我国城市公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少设置无障碍设施,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作时都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
城市无障碍设计的实施对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易识别性;易达性C913.3 文献标志码:A :1007-0125(2013)11-0220-01在1974年左右,首先是由联合国组织基于对人性的关怀提出了无障碍设计这个新的设计概念。
其对象是针对部分有身体伤残或生理缺陷的残疾人和已经无法拥有正常活动能力的老年人,让他们在各类公共建筑中以及室外开放空间中能正常的使用各种公共设备和装置,并保障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舒适性。
城市公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少设置无障碍设施,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作时都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些。
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个方面的起步比较晚,认识上和经验上的不足,导致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园特别是偏远地区在无障碍设计上和建造上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人性关怀方面的认识比较早,思想观念也比较深刻,所以在其设计和建造上对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士的关怀很体贴和细致,在城市公园的各种设施的建造上也比较成熟。
据笔者的调查和走访,目前一些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一个就是设计工作者在设计中根本没有考虑无障碍设计。
第二种情况就是设计者有无障碍设计的想法,但是对相关配备设施和装置的尺寸不知道,当然实施后无法正常使用。
最后就是设计者设计的无障碍相关设施和装置尺寸合理,结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疏忽或相关环境的限制而无法按图纸建造,从而也会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舒适。
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的关爱还未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未深入人们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业设计理念的无障碍公共设施的研究摘要:本文以工业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保定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特殊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计,对公共设施的功能布局、外观造型、材料肌理等方面作研究,为无障碍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保定市工业设计无障碍公共设施对策
截至2010年年底,保定市常住人口达到1155.28万人,有各类残疾人7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8%,高于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13%,为平均水平;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5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42%,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1]。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这两类人群的总量是保定市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数量。
残疾人(盲、聋、哑、肢体残缺等人群)由于身体的创伤导致机能低下,很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逐渐下降,成为活动能力衰弱者(即部分生活障碍者)。
如何满足与保障这一庞大人群安全、公平、便利的现代生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工业设计理念的无障碍公共设施涵义
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产品设计,公共设施是产品设计的内容之一,它的设计在遵循现代工业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是产品功能与造型的严谨统一、是产品实用性与美观性的严谨统一、是产品“物与环境”的严谨统一[2]。
无障碍公共设施是现代工业化生产制造下与残障人群密切相关的产品,是居民尤其是残障人群能够满
足出行、通信、饮食等日常生活需求,其核心理念是“人性化”、“以人为本”,它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现代化文明水平的高低,更体现了保障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人文关怀。
二、保定市无障碍公共设施的现状
保定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始于1998年,在“十五”计划期间,随着城市建设扩建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我国一线城市相比差距甚大,近年来,甚至与省内石家庄、秦皇岛、廊坊等城市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笔者于2010年7月~2011年9月期间,对保定市城市三区残障人群进行了870余份的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显示:在“您对保定市无障碍设施的评价”一栏中,选择“差”的占39.52%;选择“一般”的占46.82%;“不知道”的占7.58%;“好”的仅占2.30%;没有一人选择“很好”。
残障人中有61.36%的人没有到过邮局;58.33%的人没有去过银行;53.79%的人没有去过公园;81.12%的人没有去过电影院。
由此可见,保定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问题亟待解决。
确实,令残障人出门困窘的现象随处可见。
例如:
盲道设施:保定的盲道建设里程达302公里,但现实情况是:盲道设计不合理、铺设不规范、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单就三丰路竟然发现多个垃圾桶安放在盲道中;还有的广告牌、电线杆、井盖等设在盲道线上,形成人为障碍。
坡道设施:保定市一些公共建筑如邮局、超市、银行、火车站等,由于入口处无坡道设计,造成乘轮椅者出行不便,而无法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
公共厕所设施:有些
无障碍厕所设计明显不合理,如在坐便器旁安装的扶手,设计成了拱形,尺度不合理,材料选择了铝合金,造成很多人在抓扶手站起时,手滑甚至摔倒。
电梯设施:本市一些公共场所(尤其购物中心例如保百大楼、过街天桥等)很少有无障碍电梯和盲人指示地标,有也是设计缺乏精细,按钮过高、轮椅进出困难。
电话亭问题:例如天威路上的所有电话厅,没有见到一个供乘轮椅者方便使用设计的低位电话,使其形成交流障碍,这些无障碍设施由于未充分考虑此类人群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无障碍示范城市显得极不协调。
三、保定市无障碍公共设施与设计的研究对策
(一)科学规划与配置合理
保定市由于城市历史悠久,现今整体处于旧城改造、建设新城区的进程中。
借此契机,对于城市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施类型和分布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树立系统化、整体性、持续性的理念,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实施,尤其是在以弱势群体居住占较大比例的南市区区域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以点带面,逐渐推广和配置。
而新的北市区可以在残障人群密度较高的区域周围进行系统化设置,改变传统的以城市“美观性”,政府“政绩工程”在整个市区平均对待的现状,改变既不能满足其需求,又浪费了资源的不合理规划和功能布局。
(二)安全实用与易识别的功能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信息设施、卫生设施、体育设施、交通设施等,虽然类别较多,但是在设计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尤其对
于残障人而言,这就要求设计中首先具备稳固的结构、实用的功能、简单而直观的识别性和不同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例如老人使用的设施(公共座椅的金属扶手、电话亭侧面挡板边沿等),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参与者与使用者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行为[3]。
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活动缓慢,这是不能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设计师要以老年人的身高体态和肢体活动范围作为尺度,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均应考虑到其材料、结构、工艺及形态的安全性、实用性、易识别性,使得在设计时便避免对使用者所造成的隐患。
(三)经济合理与持久耐用的材料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辅助的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的投入较为巨大,无论是市政投资、营业性投资还是福利部门的捐赠。
保定市在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十五”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据笔者的调查,数据显示需求远远不足,可想而知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中和中西部城市中更是不足,这就要求公共设施的设计、制造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具备材料、结构、肌理上的持久耐用,减少设计中的不合理导致出现公共设施易损、易坏、易缺失、易丢失等问题,设计师应优先考虑使用那些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而又坚固耐用的材料,避免通过堆积昂贵材料的办法取得炫耀性、短暂性的效果。
(四)舒适宜人与形态优雅的外观
造型优美、外观新颖、形态优雅的公共设施在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的基础上,还具备提高城市整体美观和展现现代文明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共设施在审美性上面也不可或缺。
功能
良好、结构稳固、用材经济与造型优美、外观新颖、形态优雅的公共设施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工人的施工技艺,一个设计合理并且具备很强美感的公共设施产品,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增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环境的文明意识,提高城市居民对所持城市环境的归属感和参与性,还可以成为一扇反映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地域环境、民生风貌的窗口。
四、总结
以保定市残障人群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保定市区各类残障人的区域分布、生理、心理需要、日常行为的特征等对公共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对建筑、设施、环境中阻碍残疾人和老年人行动的障碍问题提出可行的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解决途径,对保定市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现代文明程度,保障与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并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残障人福利产业的契机,为保定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提供可行性途径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保定残疾人联合会数据.http:///.
[2]叶振合,李鑫.基于工业设计思维的新型智能鸭笼环境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3]李乐山,何可人.工业设计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