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配件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饰配件讲义
服饰配件设计
第一章服饰品的概述
服饰,即“服”和“饰”的组合,服是指服装,饰就是服饰品。
服和饰是一个整体的二个方面。
服饰品在人的整体着装效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语言作用,它传达佩戴者个人的信息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服饰品的概念
一、服饰品的概念
服饰品,又称服饰配件,即除服装(上装、下装、裙装)以外的所有附加在人体上的装饰品和装饰。
包括首饰、领饰、鞋子、包袋、帽子、钥匙、手套、伞扇、眼镜等和肌肤装饰。
它的种类很多,从众多对服饰品起源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一些以装饰目的为主,一些以实用为主,而后被赋予了装饰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除了注重服饰品的单件造型外,更注重它与服装的搭配,没有饰品的相配的服装效果显得单一,同样单独的服饰品不与服饰品搭配,也显得单一。
二、服饰品的分类
服饰品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
1.鞋靴
2.帽子
3.包袋
4.首饰:包括耳环、项链、腕饰等
5.领饰,如领结、胸针等
6.围巾、披肩
7.腰饰
8.鞋袜手套
9其他饰品:包括眼镜、伞等
第二节:服饰品与服装的关系
服装与服饰品的组合构成人的整体着装效果,服饰品在服饰效果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信息,能完善和加强服装的效果。
服饰品是材料有软有硬,从纺织品到皮革,从矿石、金属到各种绳类、蕾丝、缎带等。
一、服饰品与服装的搭配
1.服饰品的作用建立在与服装搭配的基础上、并与服装的场合有关。
2.服饰品与服装的色彩、社会、时尚有关。
二、服饰品的流行
服饰品的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鞋、包的部分类型变化较大,
其他服饰品如帽子,首饰等相对变化较小。
1.政治变革
19世纪宫廷男子佩戴的长卷假发,被工业革命取代。
2.经济基础、科技技术
20世纪莱卡的发明,为袜子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文艺思潮
“新样式艺术“、大量线条和曲线造型的运用,当时的鞋子、手套的装饰图案上都有这种风格的体现。
超现实注意等。
第三节服饰品与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指人在选择消费品时的所持标准,对服饰品的选择完全受个人心理影响。
对一个设计师来说,了解消费者的选择标准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1.社会趋势
社会趋势就是某个时期服饰品的主要面貌。
2.个人理想
第四节服饰品设计
服饰品设计
1.设计的要素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料设计
造型设计是基础,它是对色彩、材料的限制。
2.设计的条件
对设计的一些规定就是设计的条件,它能使设计定位更准确。
1)对消费群的年龄、职业、爱好、经济状况因素的考虑。
2)实用场合的考虑。
第二章:鞋靴设计
一、鞋子的概述
1.鞋靴的东、西方发展演变
1)东方:鞋子是以实用为基础而产生的服饰品之一,其目的是保暖和防护。
早期的鞋子造型简单,用葛麻和兽皮制作。
战国以前称”屡“,之后为舄、屦、屐。
2)西方:①在古埃及,鞋子是用纸莎草制成的。
②古罗马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希腊鞋。
随着工艺的改进,鞋子上出现了绣花、链子、花环和看起来象狮子头的金属装饰物等。
③16世纪高跟鞋才开始流行。
高跟鞋有3寸高,鞋身相当细长。
④17世纪的女鞋多为浅腰半高跟。
⑤18世纪的女鞋材质多用缎子,织绵,羔皮,样式多为浅帮高跟和半高跟,也有平底浅口布鞋,鞋带从鞋的底部向上绕脚系住,造型优雅,鞋尖秀丽,鞋面有精美的刺绣,装饰着宝石,并用钢制鞋扣。
⑥19世纪女鞋多为平底浅口,常有交叉鞋带,保持古典主义时代的样式,鞋头长窄,鞋尖呈小方头。
黑色和茶色羊皮漆皮鞋属于高档鞋子。
⑦20世纪女鞋
2.现代鞋靴的发展趋势
1)设计风格追求多样化
2)材料的新发现
3)技术设备的竞争
二、鞋靴的分类
1.脚的结构
鞋靴的设计制作应符合脚的结构,使穿着后既舒适又美观脚的结
构主要包括脚趾、脚背、脚心、脚踝等几部分。
2.鞋楦的种类
鞋楦是脚与鞋的纽带,来源于脚,应用于鞋,是制作鞋靴的载体。
制作鞋楦的依据是脚型的结构特点和鞋靴的流行趋势。
鞋楦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就有不同种类:
1)按人的年龄、性别分:童鞋楦、成人楦
2)按鞋楦的头型分:圆头、方头
3)按鞋的材料分:皮鞋、布鞋
4)按鞋帮款式分:满帮、低高
三、鞋的种类
1.女鞋的种类
1)浅口鞋 2)露趾鞋 3)侧空浅口鞋 4)凉鞋 5)拖鞋 6)船鞋
7)靴子 8)高跟鞋 9)布鞋
2.男鞋的种类
1)牛津鞋 2)甲板鞋 3)牛仔靴 4)休闲鞋
3.童鞋
三、鞋靴设计基础
(一)鞋靴的材料设计
鞋靴的材料包括帮料和底料。
鞋靴的材料设计既包括帮料设计和底料设计,还包括帮料与底料的结合设计。
1.帮料设计
制作鞋帮的材料叫帮料,主要包括面料、里料和衬料。
鞋靴常用的帮料有天然皮格、合成革、纺织材料三大类。
如:牛皮、羊皮、塑料。
设计者必须要了解材料的性质、特点、使用后的效果。
如:帮料选择同一种,在帮面的分割面积上有变化。
2.底料设计
用于鞋靴底部的材料称为底料。
鞋靴底料的种类分为天然类和合成类天然类主要包括天然皮革、木材竹;合成类主要包括橡胶、塑料、再生革。
底部的纹路值得用心考虑的部分,尤其是较为时尚的鞋靴,
更要将设计渗透到细小的部分。
(二)鞋靴的色彩设计
1.有彩色、无彩色、特性色(金银色)
2.色彩的三要素
3.色彩的心理
1)色性
2)调性:指一组配色总的色彩倾向、对调性的考虑是为了创造不同的色彩气氛,展示不同的色彩风格。
包括:
①以色相调子为主的配色以一两个颜色为主色其他颜色与之相协调,或相似、或对比。
②以明度为主的配色以明度调子为主的配色具有清晰感、层次感、富有理性。
配色时要注意色相不要过多,纯度不能过高,避免杂乱感。
明度差别大给人清爽、明朗的感觉、差别小给人统一、柔和的感觉。
③高纯度调子富有生气、和活力、但易显的简单、幼稚。
低纯度的含蓄柔和、雅致、但缺乏个性,较平淡。
明度应一致。
4.鞋靴是配色法则
1)统一法则:统一色相,在分割或质感上变化。
2)呼应法则:色彩不是单独存在,而是有所衔接与呼应,色彩有变化。
3)对比法则:如: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补色对比,对比效果强烈引人注目。
多用于童鞋和旅游鞋。
4)流行法则:设计者及时了解流行信息,利用流行色进行配色,使设计具有时尚性。
5)强调法则:先确定设计重点,然后围绕设计重点进行配色。
但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
6)受众法则:从鞋靴穿着者的角度考虑进行色彩搭配。
如:稳重色彩适合成熟的公司职员、跳跃的色彩适合运动员,炫耀的色彩适合与晚装搭配。
(三)鞋靴的的造型设计
二、鞋帮的设计
鞋子遮住脚背和后跟的部分称鞋帮,鞋帮是鞋子式样的重点,是鞋形的脊梁,是双足安全的支撑,相对鞋子的其他部位有大面积的表现,鞋子的款式特点往往体现在鞋帮的设计上。
(四)鞋靴的装饰设计
鞋靴的装饰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
1.平面装饰
指在鞋靴的面料表面进行的装饰,可以通过缉线、刺绣、分割、印花、手绘、
镂空等形式来表现。
1)缉线:通过不同的缉线方式表面进行装饰,粗线、细线、曲线、单线、
双线。
2)刺绣:在鞋靴的鞋帮、鞋跟、鞋垫等部位进行刺绣。
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标志等。
3)分割:一个由大化小的方法。
可以将大面积分为几块小面积,小面积有
色彩、面料等方面的变化。
拼缝的方法也可以有所变化。
4)手绘:用染料在鞋靴上直接绘画。
可以自由变化,也可以根据需求而定,操作比较复杂。
5)印花:改变材料外貌的一种手段,整齐、规矩。
6)镂空:在鞋靴材料上进行镂空,可以是几何形、自由形。
形成层次感、空间感,露出底色形成对比丰富鞋靴的表现效果。
2.立体装饰
指通过编结、褶皱、镶嵌、悬缀装饰物金属配件等形式使鞋靴发生立体上的变化。
1)编结:将面料裁成带状或片状进行编结、结穗,多为局部装饰。
2)褶皱:工艺处理使鞋靴表面产生皱褶。
有的是穿上后出现,自然出现。
镶嵌、配装金属配件:标牌、宝石等镶嵌在鞋靴表面的装饰方法。
常用的设计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金属配件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悬缀装饰物:小绒球、穗、金属等,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适合年轻的消费者。
(五)鞋靴的设计方法
鞋靴的设计方法有很多。
本章主要介绍主题设计方法、目的设计方法、流行设计方法、部分设计方法。
1.主题设计方法
根据所给出的的题目,材料要求进行鞋靴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参加设计比赛。
对于主题设计方法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1)确立设计点
2)搜集相关资料
3)确定设计作品
2.目的设计法
1)确立主次、搜集相关资料
2)开发产品,试做样品
30全面考虑、绘制效果图
3.流行设计法
以流行为设计依据,强调时代感、时尚性。
4.部分设计法
是将鞋靴的各个部分分别作为设计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最后进行整体的调整,完成设计作品。
设计中可以从鞋帮设计、鞋筒设计、鞋底设计、装饰设计进行。
1)鞋帮设计
鞋帮有多种形式:半覆式、全覆式、拼接式、条带式、镂空式、编织式、运动式等。
通常条带式、编织式、网面式、镂空式、拼接式、半覆式用在春秋季节,全覆式则常用在秋冬季节。
1、半覆式
鞋帮只覆盖脚尖部分的鞋子称半覆式鞋子。
半覆式鞋帮是鞋子的基本形式,是鞋子造型设计中使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
半覆式鞋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穿用,是春夏秋三季常用鞋,
使用率最高。
半覆式鞋帮也可以与前空、后空、侧空、拼接、编织、镂空、条带等形式结合起来,其形式很丰富。
2、全覆式
鞋帮前部覆盖住脚背的鞋子称全覆式鞋子。
全覆式鞋子是秋冬季常用的鞋子类型,在设计上应考虑鞋子的合脚度,男鞋鞋体较宽大,女鞋鞋体较窄小,如果是冬季使用的保暖性鞋,鞋子的空间应比脚体稍大一些,便于穿厚型保暖袜。
全覆式可以与拼接式、编织式相结合,形成多种造型的鞋子式样。
3、拼接式
鞋帮用一种或多种材料拼接而成。
拼接式的特点是用各种分割线形成独特的风格,分割线设计可沿袭传统的式样,也可以创造新的式样。
设计时应当考虑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拼接效果。
色彩鲜艳且多色的拼接,适合紧跟时尚的年轻人,作为上班人员使用的鞋子,拼接的色彩不宜太多,这样显得稳重一些。
拼接式鞋子可以与前空、侧空、半覆式、全覆式相结合。
4、条带式
鞋帮由条带组成的鞋子,条带式的特点是:脚露出的部分较多,一般适合夏季使用。
条带式可以与前空、后空、侧空、编结、拼结、半履式鞋帮相结合
5、镂空式
在鞋帮上打花孔的鞋成为镂空式鞋。
花孔的形式各异,但应注意不要影响鞋面的牢度,用带花孔面料制作的鞋也属于镂空式。
这类鞋子很精致,一般作为正式场合或上班用鞋,在春夏秋季使用较合适。
镂空式可以与半覆式、全覆式、前空、后空、侧空等形式相结合而形成更丰富的样式。
6、编织式:
鞋帮用绳带、纺织品、皮革条、麻绳等材料编织成的鞋子称编织式鞋。
这类鞋子的特点在于编织的肌理效果和工艺感。
不同的编织方法可以使鞋子展现不同的面貌,适合在多种场合使用。
编织式可以与前空、后空、侧空、半覆式等结合。
7、运动式
20世纪初才出现的运动鞋,到现在已发展成式样多、分类细的一种专用鞋。
运动鞋包括足球鞋、篮球鞋、网球鞋、跑鞋、运动型休闲鞋等。
运动鞋的特点是:合脚度高,鞋底弹性好,鞋底和鞋帮的材料较轻。
运动鞋的帮面以拼接式为主,拼接的分割线呈流线型。
2)鞋筒设计
脚踝骨以上的鞋靴部分称为鞋筒。
按高低可分为矮筒、中筒、高筒。
3)鞋底设计
鞋底的设计与鞋头鞋跟有着密切的关系。
鞋跟通常有四种高度:1CM以下为平跟;2-3.5CM为矮跟;3.5-6CM为中跟;7-10为高跟。
女式鞋跟较男式鞋变化丰富。
(六)鞋靴的绘制方法
1、素描画法
1)线 2)调子
2彩色画法
1)彩色铅笔
2)麦克笔
3.水粉、水彩颜料
4.油画棒
5、特殊表现方法
1)有色纸表现法
2)肌理表现法
3)计算机辅助画法
第三章帽子设计
帽子在古代西方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CHANEL的创始人夏奈尔女士曾经说过:“帽子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
当赤身裸体的模特带上一顶宽边帽子时,她便与现代文明划上了等号。
索菲亚·罗兰说:“一位女性戴一顶帽子,她就会令人难以忘记,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帽子那样给人以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了
一、帽子的历史沿革
1.中国古代帽式的发展变化
1)帽子是由巾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女性用的称之为“巾帼”,男性用的称为“帕头”,到了后周时期,出现了一种男女均可用的“幞头”,原来是人们在劳动时围在颈部用于擦汗的布,相当于现在的毛巾,人类在田地里劳作,由于大自然的风、沙、日光对人类的袭击,于是人们便将巾从颈部向上发展而裹到头上,用来防风沙、避严寒、免日晒,由此渐渐演变成各种帽子。
总体来看帽子的起源与发展都是基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气候、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自然、社会条件的影响,都在客观上推动了帽子发展的过程。
2)旧石器时代
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帽饰样式,常散见于一些陶器绘画遗存中。
《后汉书·舆服志》有云:“上古衣毛而冒(帽)皮”,即用皮缝合制帽于头上以避沙暴和风雪。
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上的图案(图1),头顶绘有鱼尾形尖帽,可提供五千年前着帽人物的具体形象。
3)夏、商、周“恶衣服而致美冕”,夏、商用冠、冕来表现礼仪之制,到周朝日趋详尽完善。
”冕是古代的一种礼仪首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夏禹时不重视平日的衣着,而对祭祀天地祖先和关于社稷大事的服装却设计华美而考究。
4)秦、汉时期从巾帕到帽冠。
5)汉代长冠,汉朝巾帻运用十分广泛。
6)魏晋时期的冠帽很有特色。
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
7)隋唐五代主要的首服“幞头”戴锦胡帽的典型胡服女装唐代的帷帽。
8)宋、辽、金、元时期简朴为美,宋代的官员以冠,平民以巾。
9)元朝的帽饰混杂蒙汉文化。
10)明代男子的冠巾帽饰黄金翼善冠,用金丝编成的金冠,重一
斤六两,冠后竖立两翅,当时称“山”。
11)清朝时期
二、帽子的种类
帽子的品种繁多
1.按用途分,有风雪帽、雨帽、太阳帽、安全帽、防尘帽、睡帽、工作帽、旅游帽、礼帽等。
2.接使用对象和式样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数民族帽、情侣帽、牛仔帽、水手帽、军帽、警帽、职业帽等。
3.按制作材料分,有皮帽、毡帽、毛呢帽、长毛绂帽、绒绒帽、草帽、竹斗笠等。
4.按款式特点分,有贝蕾帽、鸭舌帽、钟型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无边女帽、龙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头帽等等。
1.圆顶礼帽
19世纪男子带的一种便帽,在英国广泛流行。
2.药盒帽
帽身较浅,放在头顶,通常有许多装饰,如:人造花、珠子等在社交场合使用。
3.发箍帽
形式多样,属于一种半帽,日常生活或社交场合使用。
4.罐罐帽
一种轻便礼帽,帽身呈直立状、平顶,正式场合使用。
5.钟形帽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帽子因像一个挂钟而得名。
日常生活或社交场合使用。
6.贝雷帽
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的一种帽子这种帽形无帽檐。
20世纪-6070年代最为流行。
7.鸭舌帽
仿照19世纪商人帽制作而成的,也称童贩帽。
现在男女都在使用。
8.翻折帽
有几种形式,前翻、后翻、全翻、一种便帽日常生活中使用。
9.宽沿帽
帽檐较宽的一种帽型帽上可以有很丰富的装饰。
10.牛仔帽
也被称为“西部帽’,帽檐两边向上翻卷。
11.伏头
简单的覆盖住头部的帽子
12.棒球帽 13.草帽 14.皮草帽 15.斗笠
三、帽子的设计
帽子由帽顶、帽身、帽檐、帽口、帽舌、帽里、装饰等部位组成。
帽子设计即对帽子造型、色彩设计、材料设计,同时要考虑到流行风格、时尚和社会风情等方面。
1.设计总体构思,风格体现,实用性,造型定位。
2.帽子的帽口尺寸要与人的头围相符。
3.改变帽顶造型。
可扩大、缩小、倾斜,甚至取消帽顶,也可增加帽顶的层次。
4.改变帽身造型。
,加长缩短,增加层次和折叠感。
5.变化帽檐最具创造性的部位,将帽檐加宽、变窄、翻卷、切割、起翘、倾斜等。
6.增加装饰。
在帽子基形上,适当添加丝带、蝴蝶结、花朵、羽毛、面纱、草叶、毛皮、珠片、首饰、丝网等。
设计时应有所侧重,相互联系在变化帽檐时,还要强调扩展帽顶,增加装饰,在处理帽口时,还要注意帽身的分割、色彩搭配与面料搭配。
帽子的设计,可分为造型、色彩、材料和装饰设计。
(一)造型设计(帽檐设计)
不同类型的帽子帽身、帽檐都有一定的规范,在帽子类型特征的范围内进行一些变化。
实用性的帽身不宜太大娱乐性或表演场合帽身可大一些。
1.药盒帽
凡是比较小的放在头顶的帽子都可算药盒帽,可将缩小的格式帽子加以装饰,如做成花卉造型、配以纱网。
2.发箍半帽
传统的形制是一个花结或一组立体花。
现代设计观念扩大了发箍的材料范围,利用更多新型材料设计造型别致的发箍。
如蕾丝、塑料等。
3.圆顶礼帽
比较传统的圆顶礼帽的帽身与头大小相近,在传统式样是基础上,帽身可加宽一些或少
带椭圆,或利用帽身与帽檐的质感对比效果来进行设计,总的来说,外形变化不大。
4.钟形帽
特点是帽顶略大与帽腰,并向下倾斜的帽檐,帽顶有圆顶和平顶,可将帽身分成几片。
帽檐变化体现在宽窄上。
帽形较为固定可在材料色彩分割线上变化。
5.贝雷帽
无沿帽。
全部设计体现在帽身上。
帽身夹克加长,加宽,也可一样宽窄。
贝雷帽虽无帽檐,但有帽边,帽边的宽窄依据设计而定。
6.鸭舌帽
造型丰富。
可分为平顶鸭舌帽、圆顶鸭舌帽、贝雷鸭舌帽。
设计时应注意帽身分割线的变化。
平顶适合与男装或带男性风格的女装,圆顶鸭舌帽适合女装,贝雷鸭舌帽适合与青少年。
7.宽沿帽
形式丰富。
除帽身外,在帽檐上发挥想象力,在宽度、起伏、外形、面料,装饰变化。
实用性帽檐不应太宽,起伏,外形变化不宜太大,非实用性的可夸张些。
8.塔盘
是用面料缠绕在头上面形成的帽式,缠绕方式决定外观,随意性强。
9.伏头
有两种形式,一是与上装相连,一种是单独的伏头。
伏头的特点是与
头部紧贴,它的外形在紧贴头部的基础上变化的,不可能离头太远,边缘弧线上有变化。
10.罩帽
有两种形式有沿帽、无沿帽。
特点是能遮住头顶和头的后面。
大小与头相似或稍大与头。
罩帽一般在室内使用,实用性的帽身不适合太大,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罩帽设计可以夸张些。
11.翻折帽
有三种形式、即前翻、后翻、全翻。
帽顶造型分为圆顶和平顶,帽身的分割线较多,帽檐飞变化不大。
12、牛仔帽
造型变化不大,只在面料色彩和装饰上有变化。
多配有有羽毛。
13.罐罐帽 14.棒球帽
(二)帽子的色彩设计
帽式的色彩要与服装协调,配色讲究整体性和协调性,一般衣帽配色有以下几种
1.同类色相配
2.同花色相配
3.花帽配素衣
4.色彩的强烈对比
5.色彩的弱对比,明度纯度反差不大,强调女性的柔和感。
(三)材料设计
1.同材料搭配毛线衣群与毛线帽搭配等
2.不同材料的搭配针织衫和草帽搭配,牛仔服与草帽、麻帽搭配
(四)帽子的装饰设计
在帽子上的装饰有:丝带、蝴蝶结、花朵、羽毛、面纱、草叶、毛皮、珠片、首饰、丝网、刺绣等装饰物装饰多用在女帽上,男式帽只有牛仔帽和特殊场合使用的帽子带装饰物。
1.缎带:使用最多的一种装饰材料,一般做成花结用在帽腰上,
男女帽均
可使用。
2.人造花、刺绣
常用于女帽做成立体花装饰帽子。
立体花材料可与帽子的材料相同,也可不同。
3.羽毛
男女均可用少量的羽毛装饰在帽腰上。
柔软的羽毛可装在帽檐上,显得的华丽。
4.纱网
只用在在女帽上,以药盒帽、宽沿帽为主,纱网常和立体花组合使用。
这类帽子与晚装、礼服使用。
5.珠子、宝石、金属片
6、动、植物
宽沿帽常用植物装饰,造型十分夸张,属于非实用帽子。
第四章包袋设计
第一节包袋概述
随着人类生活的开始,包袋就已产生,是最为古老的物品之一。
从功能上说,包袋的实用性远远大于装饰性,它的起源出于实用目的。
包袋的制作主要利用天然的兽皮,用磨制锐利的骨角进行切割,再用筋或皮条连缀而成,当人类纺织业发展扩大后,制包的原料也随之广泛,布帛等,式样由简到繁,功能也从单一的实用性发展到与装饰性结合的形式。
包饰的兴起是与服装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包袋的演变
1.在中外服装史中包袋主要以两种形式并列发展,一种是随身携带的小包,一种是携带存放物体所用的较大的形式。
在新疆民丰发掘的东汉墓中,已有较为完整的褡裢布、棉口袋,在南朝的官服上有“紫荷”的特殊形式,唐朝服饰中官员们必佩鱼符袋,清代朝服规定在腰带上必佩荷包。
2. 从经典到现代,无一不成为女士们的心头爱。
在西方服饰中,
1)公元12世纪英国农家女子摘苹果的装束。
妇人身穿紧身衣裙,
腰上系了三、四个口袋,手中还拿了一个口袋,口袋造型简练,没有什么装饰,用亚麻布或其他纺织品制成。
2)15世纪后期男式服装中必备之物是一个小荷包。
3)十八世纪末,附有衣带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后,女士们便纷纷去寻找可以装载个人物品的袋子。
第一个鱼网状的小袋乘势而起,这种束上长绳的小袋便于拿在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包饰”。
几百年来,时装配件的潮流犹如时装一般,日新月异,变个不停。
而它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为女士们衣着打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包饰。
基于不同的潮流文化,不同的时代状况,不同的场合,女人的包饰已演变出变幻无穷的形式。
4)十九世纪初,欧洲打开其世界之门,大型的旅游袋便成为进出欧洲的必需品。
大袋子顺应而生。
5)二十世纪香烟的兴起,使得小烟盒成为了女士们出席交际场所的一种装饰品,小盒子式的包饰也因此被大量地投放入市场。
1929年,荷里活明星热令存放粉底、唇膏的化装袋大行其道,各式的化妆袋,如贝壳、足球、门锁、花瓶及鸟笼形状的包饰,一一涌现。
但到了二次大战期间,物资短缺,包饰顿时成了奢侈品,女士们的袋子都采用了粗糙的帆布料,却令当时的设计师设计出一系列的购物袋和单车袋。
战后,在包饰行业里出现了好几个名牌:一个是CocoChanel(可可.夏耐尔)的金链挂肩带包饰设计,成为当时品味的象征。
LV(路易.威登)的水桶型包饰Noe,用以承载香槟,大获好评。
Hermes的HightBag,经皇妃GraceKelly采用后,身价顿升十倍,即时声名大噪。
Gucci也自然加入战围,推出竹柄手挽袋及水滴型包饰。
二十世纪中,女士都以名牌挂帅,包饰成为了身份与权贵的象征。
中期以后,人们的生活被电脑充斥着。
手提电脑的兴起,令宽阔的信差袋、相机袋成为了年轻人的宠儿。
后期,包饰的世界变得更缤纷多采,有简约主义的盛行,有中国的刺绣热,更有动物皮毛的应用,例如蛇皮、豹皮、鳄鱼皮等,此时韩国圣喜美包饰在此时得到极大发展,获得时髦界人士的
热烈支持。
欧洲的“东方文明”风气的影响,包饰变得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