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逻辑演化—买卖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易逻辑演化—买卖点
买卖点是什么?买卖点的本质就是交易的信号,就像红灯行、黄灯停一样,买点就是红灯,出现买点后就可以进行交易,而卖点就是黄灯,出现卖点后就需要停止交易,缠论一共给出了三类买卖点,我们逐一来了解。

标准的第一类买点是在趋势背驰后形成的,所以研究第一类买点需要研究的就是形成买点之前的第三类卖点,第三类卖点的分类为新低背驰、不新低背驰、新低非背驰三种情况。

那么很显然我们需要选择的前二者,具备背驰的。

这里还存在一个小细节,就是这个第三类卖点是否重叠最后一个中枢波动低点,如果重叠那么代表依旧围绕中枢的磁场运行,如果不重叠那么代表已经脱离了中枢吸引力,相对弱一些,所以在判断第一类买点两要素就是首先判断第三类卖点是否重叠中枢波动低点,第二就是第三类卖点后的分类。

第一类买点是左侧交易的代表,是最接近极值的区域,第一类买点后可以确保三段次级别类走势,这其中包含了第二类买点,而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只能确保一个次级别向上走势,第一类买点后的次级别走势依托于走势最后一个中枢的位置判断强弱,如果拉回前中枢居中、中枢之下最弱,中枢之上最强。

所谓的第二类买点,就是第一类买点的次级别回抽结束后再次探底或回试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

探底代表着跌破第一类买点的最低点,这是允许存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买比一买低,只不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第二类买点直接战略性放弃就可以,我们选择可参与的的第二类买点都是回试不新低的。

根据第一类买点后次级别走势回抽的强弱分类可以同样得出第二类买点的强弱关系。

最强的情况,第二类买点刚好构成走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第三类买点,也就是第二、三类买点合一,第二类买点形成在走势最后一个中枢之内居中,在最后一个走势中枢之下为弱。

对于第三类买点,其实是很多学缠者的一个“坑”,缠师一句第三类买点是中小资金翻倍的快速方法,不知道使得多少刚刚接触缠论的在市场里碰了壁,不断的寻找第三类买点,不断的经历着三买转二卖,对于第三类买点不能忽略的是缠师写文章的背景是在牛市之下,对于牛市,任何回档都是一次买入的机会,而对于熊市却不尽然。

首先我们要清楚第三类买点的本质,是强势拉升后的回档过程,所以就可以筛选掉一部分不符合标准的,如果拉升都不足5-10%,那么回档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缠中说禅第三类买点定义: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

这里对于定义要注意是不重叠ZG,而不是GG,也就是第三类买点是可以重叠中枢波动高点的。

而在操作过程需要注意是否重叠中枢波动高点,如果重叠那么大概率这个三买点为弱势,因为根据走势多义性后面可能会形成盘整背驰,所以在操作中我们尽可能选取不重叠重点波动高点的第三类买点。

盘整背驰后会形成第三类买点,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盘整背驰进行详细的研究,如果a+A+b走势中,a段力度较大,那么大概率会形成盘整背驰,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a段力度较大的盘整背驰形成的第三类买点其实也大概率不具备太大的操作意义,因为a段已经消化了走势的大部分力度,后面再拉升的力度就有限了,所以我们尽量选择a 段力度小于30%涨幅的,当然a段的力度如果涨幅很小也不可以,因为那代表走势没有明显向上意愿,所以a段走势起码不低于5%,所以最合理的a段走势在5-30%之间,而对于b段走势,也不能低于a段涨幅的50%,假如a段走势涨幅20%,那么b段不能低于10%,因为只有b段也出现了明显向上的走势意愿,其回档才有参与意义。

那么对于回档也同样存在一定辨识,回档回多少?那么也就是拉
升一段后回调多少,这个回调一定是越小越好,说明资金回调意愿不强就继续拉升了,所以在盘整背驰回档过程我们可以辅助黄金分割线进行判断,或者相对的以50%为界限,回档不超过b段的50%都是合格的回档,而超过50%的自动选择放弃。

第一类卖点和第二类卖点其实就是把第一、二类买点反过来就可以,而在操作过程中,第一类卖点需要第二类卖点来确认,所以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多参考背驰与分型即可,用第一、二类卖点来进行判断相对未来函数较大。

而第三类卖点不单纯是最后一次逃命机会,第三类卖点也一样存在买入逻辑,具备可操作的第三类卖点前提是建立在盘整背驰后形成的第三类卖点,而第三类卖点后的分类是新低背驰、不新低背驰、新低非背驰、前二者存在买入逻辑,因为具备背驰,同时第三类卖点如果重叠中枢波动低点为最佳。

在走势中,形成该走势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还是中枢结束的标志,因为形成第三类买卖点代表走势不再选择中枢震荡,走势向上或向下要选择新的方向或者升级成更大级别中枢了。

除了第一、二、三类买点,以及第三类卖点的买入逻辑,小级别还有升级转折买入逻辑,所谓的升级转折买入逻辑就是小级别形成了3+3+3,通过走势级别延续定理:形成更大级别中枢之前,该级别走势延续可以得知,形成了扩展中枢就宣告该级别走势结束,因为走势已经升级了,所以在向下走势形成扩展的第九段也是一个买入逻辑,当然这种逻辑必须建立在递归级别走势结构充分上。

小级别的买点对于持续性是没办法确立的,因为第一类买点能保证一个三段类走势,这其中还包含了第二类买点,而第二、三类买点只能保证一个次级别向上,其后的加仓、减仓、持股、卖出都需要通过走势演化情况而判断,所以很多一味痴迷于小级别买卖点的人往往都在小级别里不停的转圈圈。

对于大周期的买点只有一个底分型,介入点就是底分型过G点,而卖点也只有一个顶分型双破,所以想要做好交易,想要能拿得住股票,最起码要做的就是日线一笔,在日线底分型介入,在日线没有形成顶分型之前一切的波动都是交易里的杂音,而这些杂音往往在小级别给你看到卖点,让你卖掉手里相对廉价的筹
码,错失后面的上涨。

以京东方A最近走势为例子,自2020年12月21日5.30介入后,这一笔过程经历四次日内相对较大的波动,但是最后都没有形成顶分型双破,那么这时候1F级别的背驰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因为那就是走势杂音,想要诱惑你卖掉筹码的陷阱,所以任何小级别的买卖点形成后都必须要看一下大周期当下笔的运行情况,是否有结束迹象,换句话想要做好交易,离不开同走势、双视角的走势表里关系,因为只有在走势表里关系的相辅相成下,小级别的买卖点才有意义,才能更加精细的判断分型的转折与中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