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部经营策略与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门诊部经营策略与方案
原创韩同彪乾坤中医 2020-05-12
一、现状与趋势
(一)政策环境: 国家层面政策长期扶持鼓励中医药。

政策助推下,最直观的就是市场增量。

诊所方面,截止到2018年11月,诊所新增15000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备案3536家中医诊所。

(二)消费者:1、消费者受中华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骨子里对中医有亲近感。

2、亚健人群的增加(例如手机颈)和老龄化人口増加,增加了对中医药的需求。

3、消费者尤其新生代消费者更加倾向快捷便利的产品与服务,中医药的口感辛苦难闻、煎熬费时,成为部分消费者的接受障碍。

(三)竟争者:1、门诊:中医门诊行业进入门檻低,中医门诊、诊所等直接竞争者大量涌现。

家门口、面对面的竞争将成为常态,对日常经营的精细化、专业化提出要求,很难像以前赚钱那么容易。

2、医院:各路资本跨界进入医疗行业,公、私体制的大中型医院大量布局城市各区。

3、西医:蛋糕的最可怕争夺者永远是西医(替代者),西医发展日新月异,不仅争夺消费者选择偏好,而且还影响中医医生人才的专业选择。

(四)经营状况:中医门诊多年运营过程中的一个怪现象,就是一家中医馆至少需要3年时间来养。

养什么呢?养医师,养患者,养每天的房租水电费。

而且,三年养成率微乎其微。

除了行业的特殊性,更多的在于行业“重技术,轻运营”的思维认知。

结果是,不缺名医、不缺效果,但就是缺盈利。

也有一部分人重运营,但因为运营人才缺乏、运营能力有限等问题,运营基本处于搁浅状态。

二、市场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大众的就医成本,是我们的天然保护伞。

人们“同城化、社区化”就医心理和习惯形成了自然的市场区隔。

如果条件允许,人们一般“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在社区,大病才去大医院,疑难杂症才
会异地就医”。

(二)中医在“慢病、难病”方面的优势,是我们的护城河。

中医适合在社区土壤生存,但须清醒认识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三)市场定位:综合“消费心理、医疗人才、规模限制”各种因素,我们的市场定位适宜:1、服务半径500-800米核心社区(人口密度已达15000人/公里),核心社区人口1.5万人,額外辐射人口3万人。

2、核心业务:中医(内科专业、妇科专业、儿科专业、男科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等),为人们提供常见病、慢性病、难病杂症的诊疗。

(四)发展目标:依据城市的容量,考量“人口密度、争程度、市场成熟度、运营成本”等因素,选择符合条件的类似市场布局,成功的概率较高。

在人口较为集中、经済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设立中医门诊,较为合理,也便于发挥规模的优势。

三、中医诊疗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和机会:中医诊疗的整体观是中医的显著、差异优势。

1、中医更为尊重“患病的人”,而不是“疾病本身”,因人施治、因病论治,这一点十分切中患者的心理。

2、政府层面的支持和中医现代技术的发展,能够扩大中医市场的容量与份额。

3、社会的老龄化比例、亚健康化程度不断加深,无形中增加了中医的市场。

(二)劣势和风险:中医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医自己。

中医的科学体系失之复杂、人才培养慢、知识传承难。

四、经营策略与方案
(一)核心策略:坚守护城河:切实做好“常见病、慢病、杂症”的社区市场,明确界定自身的定位(目标顾客、对症范围)。

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投入相关资源(规模装修、师资水平)在“医生诊疗过程”和“日常经营”两个层面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

有重点、有范围,业务梳理条缕清晰,不撤胡椒面。

不断提高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让人们对中医的疗效有客观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稀里糊涂的程度。

1、认真打磨产品:顾客和企业之间的纽带是产品,病人和门诊之间的纽带是疾病。

最简单的模式流程是:病人因为具体的疾病针对性选择医疗机构找具体的医生看病。

所以医疗机构要把三者介绍清楚,并
尽量对外公布宣传:(1)门诊的介绍,突出自身优势特点,不要人云亦云。

(2)疾病病种、用科室或疾病系统分类清楚,便于病人记忆和对号入座。

(3)医生介绍,说明医生专长,方便病人选择。

门诊的业务要不断精进,不断开发新的产品(疾病),延聘善于学习提高的医生,就等于提高生产力、研发新产品、满足更多需求。

2、扩大护城河的边界:在定位病种范围的基础上,扎实研究中医业务,着重加强业务优势,如优质药材采购,有目标、有原则、有标准地聘用适合自己的医生,不盲目采购药品、不盲目聘用医生。

(二)品牌形象:“简便廉验”是中医的民众基础。

服务大众是中医的立身之本。

过高或者过低形象定位都不恰当。

高收入人群的个体消费能力虽然高,但整体利润贡献并没有大众市场强。

1、品牌形象(装修设计)应体现“大气”的风格调性,这种“大气”是“中医的专业性和亲民性”,并非“高冷”,不是“富丽庙堂”,也不是“文楼雅阁”。

让普通民众敢于走进来,而不是站在门口不敢走进来,误以为是高档会所。

2、一切为了销售。

品牌是为销售服务,为了让顾客对我们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必须体现中医的专业性,业务宣传成为重中之重。

在中医门诊的日常经营中,中医本来就深奥复杂,有大量的紧迫任务在于抓住机会,沟通传递中医知识。

所以“功能性、实用性”远远大于“美观性、装饰性”。

如果连“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中医基本诊疗观都没有体现,那装修是浪费的。

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有没有深刻的想法,装修内外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思想提炼并传达出来,让顾客铭记在心。

(三)科室设置
1、应综合考虑:(1)社区定位的特点。

(2)需求的刚性。

(3)经营利润要求。

应设置内科专业、妇科专业、理疗科专业为主。

2、政策规定,中医门诊部面积不低于300平米,实际经营可是当超过但不宜太多,该节约的地方应节省面积、科学设计,充分利用够用就好,例如诊室如果太大,很容易挤进很多病患,干扰医生工作,该大的地方面积不防奢侈一些,如候诊区,便于顾客舒适休息和交流。

3、中医宣传科普至关重要。

4、以人为本体现在员工和顾客的需求细节,如茶水间、午餐等。

(四)人才
1、中医的未来需要既懂中医又懂经营的人来发掘发展。

2、不求名医,务求明医和民医。

为大众服务和医疗机构一起发展的医生才是好医生,高价名医并非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留住人才。

优势往往更容易掌握在个人手中。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以“聘用+合作(或股权)”的态度来看待骨干员工,以市场化的水平来对待员工薪资收入,否则骨干员工很容易流失,甚至自己当老板转变为直接竞争者。

(五)品质
中医经营之道:好医、验方、好药、精治、产品、疗效最为重要。

1、好医:不等于名医。

名医不一定适合社区市场,在社区市场,慢性病占相当比例,需要多次就诊,名医高昂的挂号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负担。

“名医指导+中青年医生为骨干+医德+规范经营”才是一条真正惠及广大民众的长久之道。

2、验方:其价值的体现,非常人能立刻识别,需要经营者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放大、传播,才能让顾客真正感受到中医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而树立自身的长久优势。

3、好药:道地药材。

4、精治:中医药的关键特点是药材的炮制。

科学的炮制方法,在性味(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功效(引药入经)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5、产品:艾灸、保健理疗产品及礼品。

门诊部(公司)制作相关产品,保证品质、宣传品牌、拓展营销。

6、疗效:疗效是真理检验的最终标准。

用一句最生动的概括就是:“西医治疗人得的病,中医治疗得病的人”。

中医不仅擅长慢性病,在急诊如“感冒、发烧、腹泻、骨伤等方面一样大有疗效,需要我们在日常经营中加以发扬,对提高经营业绩有直接作用。

(六)营销:把这个放在最后说,其实是为了强调。

经营第一是
疗效,第二是营销。

1、会员。

充分发挥公司在优质人脉资源上的优势,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

可以开展艾灸等理疗项目;也可以开展失眠等治疗体验活动;也可以教授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锻炼项目;也可以开展中医讲座、沙龙等文化项目。

人固然重要,但根在核心产品、技术,项目打造以及运营模式上。

而这,是一个系统的运营体系,需要资源匹配的,场景、疗效、体验感、服务等都需要精心设计
2、网络营销。

一定要加强网络信息沟通,配强配足人员。

可以通过儿童项目、美容项目、亚健康项目等引流拓客。

打造一个上万人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建设运营APP,通过核心的口碑营销系统和策划支持系统,为门诊重点解决成本管控、引流增量、人才培养和品牌裂变问题。

让门诊部盈利,才有能力传承复制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