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导学案3.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导学案
【课前导学】
1、积累字词:媲美事过境迁抱残守缺明日黄花
褒贬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孤芳自赏
威慑一蹴而就面目全非班驳陆离
积淀筛选攻讦咀嚼时髦蜕除
2、课前探究
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以及本地的传统文化。
初步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
2)、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课堂讲学】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
2.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C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I'可的相互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屮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
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 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
尚。
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二、作者简介:
庞朴,江苏淮安人。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与山东大学。
1974 年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
现为川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
现为“国际简帛研允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粮莠集一一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一一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等。
三、课文研读:
1、释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
可见,本文主要阐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区别。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
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
提出应区別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3、研读文本:
(1)研读引子部分:
八、提问: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來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 什么又
是文化传统呢?
B、作者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差别,说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该如何理解?
明确:类比。
化抽象为具体,贴切、形象,增强说理的生动性。
虽然字相同但内涵不同, 差异很大,引出下文。
(2)研读“传统文化”部分:
提问: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划出重点词句,下定义,训练概扌舌能力)
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対应于当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板书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文化遗产有形的时代性民族性
四、课后作业:预习后两个部分。
第二课时
一、内容回顾:
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研读“文化传统”部分:
1、提问:重读课文“文化传统”部分,思考什么是文化传统?
(可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
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民族精神
文化传统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结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
)
明确: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Z屮,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Z屮,还在你我的灵魂Z 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
如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重视团结统一,動奋勇敢等,犹人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很浓,大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
板书关键词:
文化传统:“传统”民族精神无形的
惰性渐变性
2、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这两个概念?
因为作者的意图(屮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Z间的关系,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
三、研读“财富与包袱”部分:
1、应该如何看待传统?读文找出作者的观点
明确: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2、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乂是包袱?
明确:传统是财富一一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统是包袱一一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举例:传统是财富一一这个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现在所运用的语言文字都是自古以来继承演变过来的,我们掌握的许多生存本领,如建筑本领,造纸本领,制药本领都是从古人那里学习继承的。
前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创造出许多诸如红楼梦, 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优秀文史遗产,供我们当代人学习欣赏。
传统是包袱一一如封建社会对待妇女的许多落后做法,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子与小人化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等。
3、提问: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
明确: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