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含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含义
立秋贴秋膘的习俗含义是什么?
1、因为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

立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方地区民间普遍流行“贴秋膘”。

2、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鸭或红烧鱼等。

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吃饺子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判断立秋的方法
判断立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根据农历计算,一个是根据公历计算的,判断一个年份的立秋究竟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采用2种方法:一种是鉴于立秋多在阴历或者说现行农历的六月和七月之交时交节,因此只要看一看立秋的当天是六月末还是七月初便可以知道。

倘若立秋赶在的是农历的六月末就算早立秋,如果立秋交节在农历的七月初便被认为是晚立秋。

另一种方法是看当年立秋交节的时间节点,凡是赶在0——12点交节的为早立秋,若是交节在12——24点的为晚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立秋节”,也称为七月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后天气还热多久
秋后天气还会热半个月左右,不同地区具体时间不一样。

一般立秋只是代表天文上秋天的到来,并没有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但是立秋后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会明显下降。

在我国西部及东北等地会感到秋风送爽,中部地区会在8月下旬会感受到丝丝凉意,浙江、江苏地区进入10月才会感到有秋风吹入,广州及海南等地11月上半旬才会感受到秋意的来临。

在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摄氏度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而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纬度、海拔跨度都很大,这就决定了全国各地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

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散,秋阳肆虐,一时暑气难消,故民间古来就有“秋老虎”之说。

气象资料显示,这种炎热的气候,一般要持续到9月的中下旬,天气才开始真正凉爽起来。

虽说立秋之后,暑气余威仍在,但总的趋势是天气渐渐凉爽。

气温的日较差变化开始明显,通常是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

立秋的相关习俗知识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9时6分迎来“立秋”节气,夏尽秋来,金风渐至,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

专家表示,作为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此时节“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了秋,把扇儿丢”,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也称“七月节”。

立秋的养生辣多吃酸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的一个原则。

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

从中医学角度讲,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3个月的时间,它的特点是天气由热转寒、阳消阴长。

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

“少辛增酸”中的辛味与酸味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辣味和酸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