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_滚动提升训练3_古代诗文阅读_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提升训练(三)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
.....,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②代沟之说,有相当的道理。
不过,这条代沟如何沟通,只好潜移默化,子女对父母未便耳提面命
....。
③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
..,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
..成谶
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
但不容置喙
....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历史专业出身的石晓明,不愿像其他同学一样埋首钻研,皓首穷经
....,著书立说,而是毅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⑥《本草图经》中的年代较早的一些版画,因为出于各地画师之手,风格判若云泥
....,精粗详略也有差异,但总体水平较高。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答案 A
解析①名不见经传:名字在古籍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②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此处使用正确。
③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
感情色彩不当。
④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毋庸置疑”。
⑤皓首穷经:指钻研儒家经典到老,也泛指勤奋苦读一生。
使用正确。
⑥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远,形容高低悬殊。
本句用来说风格不同,不合适。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皮书说,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
B.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C.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答案 A
解析B项,语病一:中途易辙。
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
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
C项,“人走关灯”与“十分严重”搭配不当。
D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们常常用“司空见惯”比喻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__①__不少人会纳闷:“司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__②__了解了这个成语的来历,__③__不难理解了:唐朝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时,应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李绅的邀约赴宴,__④__请来歌女作陪。
刘禹锡__⑤__当即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其中“司空”两字是唐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__⑥__后人就常常用其诗中的“司空见惯”来形容对怪事已经见惯,不觉奇怪了。
①②③④⑤⑥
A 然而既然则/ 从而因此
B 却有如果那么况且因而/
C 但是只要就并/ 而
D / 只有才而且还由此
答案 C
解析注重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
①句,从与前文的关系来看,是上一层意思的转折,可以填写转折连词;②③两句,从“纳闷”“了解”分析,两句话是条件关系,可以填写“只要……就”等;④句,从“邀约赴宴”和“请来歌女”分析,二者是并列关系,可以填写“并”“并且”之类的词语;⑤句,是对上文的结果的表述,可以填写表示顺承的词语,比如“就”“于是”“然后”等,从“当即”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不填写词语;⑥句,是对前文的总结,可以填写表示总结的词语等。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
推动发展,________。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
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A.靠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更要靠解放社会创造力
B.既要解放社会生产力,又要社会创造力的解放
C.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
D.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解放社会创造力
答案 C
解析结合文段内容看,横线后的文字强调的是“无穷的创造力”“创新创造潜能”,上文也就应强调“创造力”。
从句式角度看“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在语气上更贴近。
5.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输入的信息经过注意,便成了短时记忆,但如果不及时复习,会被遗忘,若经过及时复习,就会变成长时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读懂框架关系,看懂箭头的指向。
“输入的信息”可变为“短时的记忆”;“短时的记忆”有两种走向:“遗忘”和“长时的记忆”;变为“长时的记忆”要经过“复习”这个过程。
厘清逻辑关系后,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
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历保宁、镇海二镇从事,凡十年。
王化基、吕祐之、乐史荐于朝,擢著作佐郎,才一月,会考课
..,又迁殿中丞,出知彭州,加监察御史。
转运使刘锡、马襄上其治迹,召归。
会.浦洛之败,奉诏劾白守荣辈,狱成,太宗奖其勤,面赐绯鱼。
川峡豪民多傍户,以小民役属者为佃客,使之如奴隶,家或数十户,凡租调庸敛,悉佃客承之。
时有言李顺之乱,皆傍户鸠集,请择傍户为三耆长迭主之,酬岁劳则授以官,诏师道使两川议其事。
师道以为迭使
主领则争忿滋多,署.以名级又重增扰害,廷奏非便,卒罢之。
改祠部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
真宗嗣位
..,
进秩度支。
咸平初,范正辞荐其材堪长民,徙知润州。
以漕事入奏,特迁司封,改工部
..郎中。
擢枢密直学士,
掌三班。
俄擢权三司使,从幸澶渊
...。
师道弟几道,举进士礼部奏名,将廷试,近制悉糊名较等,陈尧咨当为考官,教几道于卷中密为识号。
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师道固.求辨理,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
坐论奏诬罔,责为忠武军行军司马,尧咨免所居官,为郓州团练副使。
以郊祀恩,起为工部郎中、知复州,换秀州。
大中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迁太常少卿。
师道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吏民畏爱。
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
岁满,复加枢密直学士,换左司郎中,留一任。
大中祥符七年,师道暴病卒,年五十四。
师道性慷慨尚气,善谈世务,与人交敦笃。
工为诗,多与杨亿辈酬唱,当时称之。
(选自《宋史·刘师道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浦洛之败,奉诏劾白守荣辈会:恰逢
B.署.以名级又重增扰害署:委任
C.师道固.求辨理固:固执
D.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诣:到
答案 C
解析固:坚持。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并根据官吏的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给予赏罚。
B.嗣位: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正妻所生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土地、户籍等事宜的机关,部长官称为工部尚书。
D.幸澶渊:文中指皇帝到澶渊。
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答案 C
解析“土地、户籍”为户部所掌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师道被人推荐,受到赏识。
王化基等人向朝廷举荐他,他被提升为著作佐郎;刘锡等人上报他的政绩;范正辞举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
B.刘师道恪尽职守。
他奉命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后,皇帝给予他奖赏;他被朝廷派往处理川峡棘手事务,他分析实情予以上报。
C.刘师道因弟弟的事被贬官。
他的弟弟在进士考试中作弊,他坚持申辩,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结果他和考官陈尧咨都被贬官。
D.刘师道有治理才干,也有文才。
他勤于政事,所到之处有名声,受人敬畏、爱戴;他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答案 C
解析“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错,应是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沙当湖、岭都会,剖烦析滞,案无留事。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
(得分点:既、落、预各1分,句意2分)
(2)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
(得分点:剖〈析〉、烦〈或“滞”〉、案各1分,句意2分)
解析翻译时要有关键词意识,本题中的关键词有:既,已经;落,取消;预,参加。
剖,处理;烦,繁难的事务;案,桌。
参考译文: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
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历任保宁、镇海二镇从事,
共十年。
王化基、吕祐之、乐史向朝廷举荐他,提升为著作佐郎,刚刚一个月,恰逢考核,又升为殿中丞,
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御史。
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政绩,又被召回京城。
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
川峡的豪强有很多依附他们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
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
刘师道认为轮流派人管理会使争斗之事增多,委任职衔又使民户加重受害,当廷上奏认为不妥,最终停止这么做。
改任祠部员外郎,出朝担任京东转运使。
真宗继位,晋级为度支。
咸平初年,范正辞推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调任润州知州。
入京报告漕运之事,特升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
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掌管三班。
不久提拔为代理三司使,跟随皇帝到澶渊。
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参加进士考试已被礼部上奏名字,将要举行廷试,按新近的规定全都要将试卷糊封姓名再考评等级,陈尧咨担任考官,教刘几道在试卷中暗加记号。
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
刘师道坚持要求申辩,(朝廷)下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到御史台调查这件事。
(刘师道)因言语虚假,被贬为忠武军行军司马,陈尧咨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贬为郓州团练副使。
因郊祀恩赐,起用为工部郎中、复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凭着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
刘师道对政事很勤奋,所到之处很有名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
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
任职期满,又加官枢密直学士,改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
大中祥符七年,刘师道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刘师道生性刚直崇尚气节,善于谈论时势,与人交往诚实厚道。
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
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
..,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尔父王事,
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
..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
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C.继英等谢.曰谢:感谢
D.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被:遭受
答案 A
解析及:等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诏,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
包括册文、制、敕、诏、策、令、玺书、教、谕等。
B.迟明,古代用于表示时辰的词语,意思是天亮的比较晚。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各时辰各有其名,诸如平明、质明、平旦、旦明、食时、晡时、黄昏、人定等。
C.移,指调动官职,是平级调动。
迁,也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左右,是古今异义词,文中指侍从,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一句中“左右”同义;现代汉语中,一般作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也可作实词讲,意思是支配,操纵。
答案 B
解析迟明,表示时辰的词语,天将亮的时候,不是“天亮得比较晚”;也不是十二时辰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康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康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
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
康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
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
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
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康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
”于是与敌人决战。
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
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康保裔侍中之职。
(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
康继英等人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
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
”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场,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康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
曾经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镝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
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
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康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
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
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9分)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
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为别驾辟:征召
B.当垂.于后垂:留传
C.以豫.诛骏功豫:参与
D.中诏又加切.厉切:恳切
答案 D
解析切:急切。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答案 C
解析结合句意,“当”为副词,应该之意,显然B、D停顿错误。
“数世之后”不能断开,A、B、D均可排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鹰扬将军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