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A4生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语言之美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起始。

明天11月7日,恰逢立冬。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冬日习俗,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拟举办“绘冬景·品冬味”主题活动。

活动一:绘冬景
下面是文学社小荔同学撰写的征文片段,请帮忙校对。

冬,伴随着冷(liè)的风,莅临人间。

它没有春的花苞微露、莺歌燕舞,没有夏的浓荫如盖、甘泉(qìn)凉,没有秋的烟波浩渺、高邈深沉,但它银装素裹,孕育着春的希望。

冬阳如月,苍白无力,闪着宁静、散着清冷;冬云飘逸,聚得悠然、透着高远。

冬天的海,没了喧嚣,人迹罕至,仿佛等待唤醒的神秘巨人。

江南的冬,滋润美艳,雪中有红的山茶、黄的腊梅,雪下还有茵茵的青草,美丽的景色咄咄逼人。

温一壶黄酒,食一口梅花糕,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北方的冬,瑞雪纷飞,孩子们(cháng)徉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趣味无穷。

雪堆里还(zhù)蓄着秋实: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咬上一口清爽惬意。

大自然钟爱济南,把所有的美好赐给了身处泉城的我们。

看着山水,晒着太阳,济南人心中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莅临(lì)
B.浓荫(yīn)
C.高邈(miǎo)
D.着落(zháo)
2.下列对文段拼音处词语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冷liè”为寒冷、清凉之意,应写为“冷冽”。

B.文段中的“qìn凉”和成语“qìn人心脾”的“qìn”,都写为“沁”。

C.“cháng徉”意为安闲自在地步行,两个字偏旁均为“双人旁”,写为“徜徉”。

D.“zhù蓄”是动词,意思是储存、积聚,应写为“伫蓄”。

3.文段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波浩渺
B.人迹罕至
C.咄咄逼人
D.油然而生
4.校对完语段,同学们纷纷书写感受,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江南的雪格外温柔,来时星星点点,来后转瞬即逝。

B.冬天沉静、冷峻,为春天的万物复苏积蓄着力量。

C.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晴的宝地,充满诗意。

D.冬天是个魔法师,他轻轻一吹,池塘就变成了大玻璃。

活动二:品冬味
5.我国北方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

为体验这一习俗,班级拟组织“包饺子”活动,请观察下图,仿照示例,将“包饺子”的流程补充完整。

(4分)
古典之韵
活动一:品古文之雅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

以②大醉,客去,遗所捉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③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④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⑤不受。

(选自焦竑《玉堂丛语》)[注]①濯:洗涤。

②以:因为。

③度:估计,思考。

④号:大声哭喊。

⑤却:推辞。

6.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有很多方法,请根据方法提示,推断加点字词含义。

(3分)
点字词释义方法分析过程加点字词含义
太丘舍去成语还原舍生取义①__________
入门不顾字源推断来年春天时燕子北返,回到旧巢②__________以大醉,客去课内迁移去后乃至③__________
7.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为指其处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D.以一锭为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8.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称谓有尊称谦称,甲文“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甲文中,友人最后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元方“入门不顾”。

C.乙文王华之所以把提霥扔到水中,是为了防止其被别人拿走。

D.乙文中的甚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A.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B.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C.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D.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说说陈元方和王华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古诗之韵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体裁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B.题目中“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写下本诗,寄托慰藉。

C.明月当空,千里可共,诗人托明月将其“愁心”带至夜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D.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13.朗读本诗前两句时,小荔认为“杨花”“子规”应该重读;小夏认为“过五溪”应该重读。

你同意
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意象之美
14.根据提示,默写诗文。

(6分)


古诗文名句赏析出处
正是江南好风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双关,抒发个人身世之悲与繁
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江南逢李龟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
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
极向上的力量。

《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④____________________。

借落日烘托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
情。

《天净沙·秋思》
峨眉山月半轮秋,⑤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
起流动,陪伴诗人远行。

《峨眉山月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运用比喻写大漠似雪,月华如霜,
苍茫凄凉的边塞夜景尽收眼底。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以上整理,让我认识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正如《论语》所说: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之约
(一)读经典·润心灵
小夏分享了近期读到的经典文章语段和名著片段,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读书任务。

【语段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
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
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
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
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
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
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
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选自《往事依依》)【语段二】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
过去。

(选自《朝花夕拾》)【语段三】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
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
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究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
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
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
得的。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选自《朝花夕拾》)
15.对于以上语段,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一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两位国文老师引导“我”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的往事。

B.语段一在生动的叙述中引用名诗佳句,是为了突出古今诗人志趣高尚,作诗水平高。

C.语段二、三分别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和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D.语段二、三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体验读书乐趣,又收获深厚师恩。

16.阅读语段一、二,比较作者笔下的三位老师,完成表格。

(4分)老师朗读时的表现“我”的感受对“我”产生的影响教古文的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悲歌慷慨①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代课老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
寿镜吾先生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④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忆犹新,文学启蒙17.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朝花夕拾》进行了研讨。

以下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既有温馨的回忆,也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琐记》叙写了衍太太的流言给“我”带来的伤害和离家求学的经历。

D.《<二十四孝图>》写鲁迅从画图本子中得知“孝”的艰难,以此告诫读者“孝”需要真心付出。

18.小组研讨时,同学们打算对《朝花夕拾》进行专题探究。

请结合重点研读篇目,选择相应专题进行
汇报阐释。

(3分)
小组一:我们组选择的专题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重点研读了《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
这两篇文章。

因为《父亲的病》中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最终去世,是鲁迅后来选择学医的一个重要动因;
《藤野先生》中在仙台学医的一段经历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重要因素。

小组二:我们组选择的专题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重点研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五猖会》这两篇文章。

因为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美文·怡性情
小郝同学近期读到了一篇有趣的散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探究。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虫趣亦童趣
胡圣宇
①夏天,那些抖着翅膀在阳光下飞翔的蜻蜓,趴在树梢上声声叫着夏天的知了,提着灯笼在瓜棚下巡
迈的萤火虫,撑着尖角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甲壳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精灵,不经意间占据了我的童年
时光,世界因此就很好玩。

②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

蚂蚁闻了闻苍蝇,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绕来绕去转了好几圈,还不时用触角去触碰苍蝇。

过了好一会儿,蚂蚁不动了,盯着面前的苍蝇。

它突然钻到苍蝇底下用头顶,竟顶了起来,踉踉跄跄走了几步后,又放下了。

我猜想,它一定急于把苍蝇搬回洞去。

要是我能帮帮它该多好。

这时,正好附近有一只蚂蚁在闲转,我把它抓住,放在苍蝇旁边,让它们一起搬。

可我想错了,我一放下它,它就匆匆跑了。

想必这只蚂蚁正在散步或旅行,我坏了它的雅兴。

那只蚂蚁很不甘心,围着苍蝇又转了几圈。

这时,又一只蚂蚁出现了,他们用触角碰了碰,那只蚂蚁火急火燎地掉头就走。

不一会儿就领着长蛇似的队伍速速奔来。

短暂磋商后开始搬运,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

③夏天,是知了的天下。

乡下有一句谚语:“知了知了,新米饭到了。

”此起彼伏的知了声里,稻谷飘香,农民就开始忙着割稻了。

当第一声蝉鸣从树叶的缝隙和阳光一起倾泻下来时,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

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凝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

“抓住了!抓住了!”我们几乎同时欢呼起来,小树林里啽间充满了快乐。

④知了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

轻轻捏住背两侧,就能拿起来细细观察,强壮的知了六脚乱蹬拼命挣脱,只得赶紧放入蚊帐。

本想养几只听他们的合唱,可大多顿失鸣啼的热情,变得呆若木鸡,雄的揿揿背上虽然会叫,却不再像在树上时叫得那么嘹亮。

⑤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

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又薄又嫩,往往捉来就不能飞了。

虫子中,我偏爱蛐蛐。

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你看它那勇猛刚毅的豹头,还有上面那一双鼓鼓的虎眼,与《水浒传》里头的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有得一拼,是小虫里的第一条好汉。

⑥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

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

蛐蛐听觉很灵敏,只要有轻微的响动,叫声就会戛然而止。

我们屏住气息,与蛐蛐斗智斗勇,与蛐蛐比耐心,比狡猾。

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

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

⑦蛐蛐的品相有好有坏,我们精心挑选,将好的带回家,放进细竹简中。

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一大乐事。

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一会儿它们就龇牙咧嘴,两根触须顶直,掀起翅膀上下震动,威风凛凛地发出“蛐——蛐”声。

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

最后,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欢叫着乘胜追击。

每一次蛐蛐的跳跃,每一次振翅,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⑧除了蚂蚁、知了和蛐蛐,童年还有许多其他的昆虫伙伴。

有虫子陪伴的夏天,欢腾热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快乐无忧。

每一个鲜活的虫子犹如一首童谣,在心间缭绕。

1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虫趣”为线索,描写了不同“昆虫伙伴”的神奇美好,富有童趣。

B.第一段加点词“占据”表明作者的童年时光被各种小虫子占满,流露出内心的不悦。

C.第五段,作者把蛐蛐与《水浒传》中的林冲相比,表达了对蛐蛐勇猛刚毅的赞美。

D.文章结尾与首段呼应,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同时深化了文章中心。

20.阅读文章,梳理文中与“虫趣”相关的事例,完成阅读笔记。

(6分)
本文回忆了童年时与小虫子的相关经历,通过叙写看蚂蚁搬苍蝇、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与小伙伴斗蛐蛐等童真趣事,表达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与同学们一起品味语言。

小郝:我读到第二段时,觉得“磋商”这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赏析一下吧。

小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夏:我读到第六段“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时,觉得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精彩在哪里。

小郝: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五至第七段主要描写“我”最偏爱的蛐蛐。

有同学认为第五段开头提到的蝴蝶和蝴蜓属于赘笔,应删掉。

你是否赞同,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灵之旅
23.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60分)
诗人对诗歌说,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骑手对骏马说,我的赛道中不能没有你;森林对阳光说,我的气息中不能没有你……
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