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管理总结范本(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基础管理总结范本
《税收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王晓晓
一、整体思路
在《税收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提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思想。
它指导着我的教学实践,实践反过来又验证这一教学思想的正确性。
二、主要特色
1、倡导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虽然专业课的讲解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如果能够适时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学,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如教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学生自己踊跃站起来回答问题,我作为教师并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发散思维。
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增强学生信心,同时也轻松掌握了知识。
第三,采用“开拓性提问法”。
把每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
这些问题要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一步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所要学习的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
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
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找个走神的学生回答。
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和学生在交流。
另外在每节课讲完后,我都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
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这样做遵循了遗忘的规律。
第四,重视“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道理。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对老师的印象。
优秀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
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上,如我注重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等等。
2、注重实务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本着理论“必需、够用”原则,注重实务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和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
____“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
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
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
三、教改心得
税收基础课程的教改心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是一桶流动的水;二是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
效果更好;三是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四是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税收基础管理总结范本(二)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调控手段。
税收基础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对于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完善税收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税收基础管理进行总结,从税收基础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税收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税收基础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稳定国家财政收入。
税收基础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各类纳税主体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遏制逃税、漏税行为,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稳定国家财政收入。
2. 完善税收制度。
税收基础管理涉及纳税主体的登记、申报、核算等环节,通过对纳税主体信息的准确统计和分析,能够为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收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确保税收纳入公平、合理的轨道。
3. 促进经济发展。
税收基础管理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规范纳税主体的行为,减少非法经济活动,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4. 增强税收管理能力。
税收基础管理是提高税收管理能力的前提,通过完善税收基础管理,可以逐步增强税务机关的纳税征管能力,实现对纳税活动的有效监管。
二、税收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
税收基础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纳税主体登记不完善。
目前,有些地方纳税主体登记制度存在滞后、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导致纳税人识别困难、税收征管不够精确。
2. 税收信息化程度不高。
税收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缺乏对纳税主体的全面监管和有效分析能力,无法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和税务风险。
3. 社会认知度不高。
一些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够了解,容易产生逃税、漏税行为,同时也对税务机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不够重视,降低税收管理的效果。
4. 纳税信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信用信息共享不畅等,导致税收管理中的信用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三、解决税收基础管理问题的思路
针对税收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改善纳税主体登记制度。
完善纳税主体登记制度,构建全面、准确、及时的纳税主体信息库,提高对纳税主体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2.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对纳税人的全面监管和预警能力。
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遵守意识,同时加强对税务法规的宣传,引导纳税人合法申报、缴纳税款。
4. 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纳税信用评价机制,推动税务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促进纳税信用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四、结论
税收基础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对于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税收基础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进纳税主体登记制度、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税收基础管理,才能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为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