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体形成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合体形成的基本原理
嵌合体制作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使细胞和细胞或胚胎和胚胎之间
能够互相聚合,聚合的前提是细胞的识别和黏着。
只有细胞识别和细胞黏着正常的胚胎才能发育成正常的组织、器官和个体;反之,只能形成不同程度的畸形个体。
细胞识别和细胞黏着存在组织特异性,也就是说当不同胚胎聚合时,细胞不是按照个体而是按照组织特异性形成嵌合体的。
因此,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的识别和黏着使得嵌合成为可能,而细胞聚合的组织特异性又为动物的种间嵌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于细胞识别与黏着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细胞表面存在许多或整合于质膜或结合于质膜外的糖复合物(糖蛋白、蛋白聚糖及糖脂)。
目前发现的参与细胞识别与黏着的大分子绝大部分为糖复合物,这其中又以糖蛋白为主。
糖蛋白和糖脂的侧链虽然很短,但是由于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结合,所以能形成不同的识别结构。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的糖基可作为识别的标志,赋予细胞某种特征,并让其他与之相互作用的细胞识别。
而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黏着的强度不同,决定着细胞在内、中、外三胚层的分布,在器官形成过程中,通过细胞黏着,使其具有相同表面特征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
总之,糖复合物的糖链可被凝集素(lectin)或具有凝集素样结构域(糖识别结构域,CRD)的蛋白质识别域结合,也可被细胞表面的糖代谢酶类(糖基转移酶及糖基酶)识别域结合,而且这种识别域结合是特异性的,这可能是细胞识别或黏着的主要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