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胃康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7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
第19卷第5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JOuRNALOFPRACTICALTRADITIONALCHINESEINTERNALMEDICINE
Oct.2005
Vol.19No.5自拟胃康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97例
王希智1王清华2
(1.山东省阳谷县定水镇中心卫生院,山东阳谷252328;2.阳谷县卫生职业中专附属医院,山东阳谷252300)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胃康灵;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5)05-0431-01
笔者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自拟胃康灵治疗97例GERD患者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其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41.5岁。

反流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3年,平均6.1年。

所选病例均符合如下标准:①临床上有典型的烧心、反酸、反胃、胸痛、在胸骨后或剑突下部位。

②胸痛排除心源性、非心源性胸痛病病因。

③食管炎形态学病变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

④符合洛杉矶分级法,正常:粘膜没有破损;A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小于5mm;B级:一个或一个以上粘膜破损,长径大于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小于75%的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食管周径。

临床A 级以上列入观察病例,其中,A级29例,B级44例,C级14例,D级8例。

2 治疗方法
自拟胃康灵为基础方治疗:药用党参15g,白术15g,枳壳10g,半夏10g,白芍15g,厚朴15g,黄连3g,吴茱萸3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两周为1疗程,两个疗程以后评定疗效。

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西药。

若伴有胀痛连及两肋、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白(黄)、脉弦细者,加柴胡12g,香附15g,川芎6g。

伴有胸脘痞满、嘈杂、泛吐清水或痰涎、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数者,加党参20g,苍术10g,木香10g,陈皮6g。

伴有烦躁咽干、饥而不欲食、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天冬15g,瓜蒌20g,石斛12g,沙参12g,伴有呕恶厌食、四肢沉重、大便不畅、口中粘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藿香10g,紫苏10g,滑石30g,甘草5g。

3 治疗标准与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反流症状消失,食管炎痊愈,内镜检查为正常。

有效:反流症状明显好转,粘膜破损由B级转为A 级,或C级D级转为A级B级。

无效:反流症状无明显改善,食管粘膜破损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经2~4周治疗,显效51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0.19%。

4 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呕吐”“反酸”范畴。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且以男性发病率为高。

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实。

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损,胃虚不降。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

若脾胃功能失常,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治疗宜和、宜通,以健脾益气,和胃降浊为法。

使脾之清气上升,胃之浊气下降,从而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

本方中以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降逆止呕;枳壳、厚朴调理气机;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黄连、吴萸辛开苦降、止呕制酸;其中枳壳宽中下气、能调整胃肠蠕动,防止胆汁逆流;黄连苦寒清热,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甘草有解痉、抑菌、保护胃食管黏膜的作用。

诸药合用,益气健脾,平补脾胃,相得益彰,疗效卓著。

(收稿日期:2005-05-16)
自拟止晕汤治疗颈性眩晕58例
梁达中尹玉珠
(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关键词:眩晕;颈椎病;中西药疗法;止晕汤
中图分类号:R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5)05-0431-02
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变压迫椎-基底动脉,致使脑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

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分组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5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5个月;合并高血压者21例,伴有上肢麻木者32例。

对照组49例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27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3个月;合并有高血压者18例,伴有上肢麻木者25例;两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历均经X线拍片发现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或生理曲度改变、头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1
3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