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期中试卷
命题人:审核人:
(考试范围:必修上册第一、第三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沉着冷静认真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
这则医美广告正说明了广告商是如何将女性身体的“美”“好”与“自信”“完美”“成功”等价值观进行了置换。
④广告解构那些根植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客体中的意义,利用所谓“任意能指”的效应来重新解释原有的使用价值。
在“身体被认为是最美消费品”的当今社会,医美广告不断培养人们永不满足的形象消费需求。
在这里,广告提供的意象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神话系统,其话语本身就是脱离具体产品之物的概念性能指,其与生俱来的工具性的特色就是激起对产品的意象与意义的想象,从而造就出一种真实产品的虚像。
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品位、时髦,或者其他价值观的象征。
⑤在“姿”本主义的市场背景下,美丽才成为普遍的、不可抗拒的宗教式绝对命令。
文化学者陶东风指出,消费工业的制造者们隐蔽地制造了身体的标准模式之后,又通过传媒的力量,反复强调身体特征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的、美的外观形象。
如果不按照这一标准来重塑自己的身体,就会产生对身体的焦虑感。
医美广告主们热衷于把“自信”“完美”“成功”等字眼当作宣传噱头,利用广告,巧妙地将整形自由与女性的个人价值挂钩,不断传递“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价值观。
医疗美容被赋予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仅能让人们拥有姣好的面容和身材,甚至还能享有一定的社会资本。
“颜值至上”的价值观大行其道,使得女性的容貌焦虑被无限放大。
颜值是就业、婚恋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获得社会性成功的必要投资。
容貌焦虑日益蔓延,甚至已经呈现出低龄化发展之势。
例如,2021年10月郑州9岁女孩因“容貌焦虑”患上抑郁,诱因竟是“班主任太漂亮”。
正所谓价值观决定行为逻辑,价值理念的偏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作用。
在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不少求美者狂热地追求
“完美容貌”,哪怕最后可能“面目全非”甚至危及生命,也挡不住他们求美的步伐。
“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是由人所建构的,反过来却对人产生了异化作用。
⑥在形塑与传播“颜值即正义”的病态价值观的过程中,广告无疑是最大推手。
正是因为广告的软性劝服,人们相信,体面的人不是像他们自己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的,它驱使他们急切地去探视镜中的自我,为身体的不完美而情感脆弱,并鼓励不断改变自己而来消解缘于不完美的沮丧。
医美广告一方面通过将每一个体都会遭遇的衰老或者身体不完美,与女性的社会失败相连接,以此放大女性的焦虑和恐慌;另一方面,又向女性传递着“身体可以塑造”的神话叙事,宣扬只要付出金钱和努力,通过“整形”,就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和社会意义的成功与幸福。
医美广告制造焦虑、生产希望、劝服消费可谓一气呵成,从产品推广意义上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广告除了推销之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潜藏或显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与文明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医美广告的神话叙事营销得越成功,当代社会物化女性、贬抑女性倾向就越严重。
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摘编自刘传红、吴思琪《颜值幻象与美丽透支:医疗美容广告批判及其治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的脸、眼睛和神韵不加任何修饰,说明人们崇尚真实自然的美,这和中国古代“燕瘦环肥”的审美风潮有所不同。
B.比起修饰身体的传统方式,医疗美容手术凭借科技的支持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不仅见效快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彻底实现理想的美貌。
C.“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中的“平庸”,指的是医美广告宣扬高大时尚的审美价值观时借用的价格低质量差的消费品。
D.广告除了有推销产品的作用之外,还是文化传播载体,它传播的价值观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这正是引发学界深刻反思之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入21世纪,随着“地域隔阂的打破”,东西方原本丰富多元的“时尚身体美
学观念”愈发趋于共同分享。
B.“医美广告的软性劝服”,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建构审美标准模式后,又通过传媒强调可以通过技术塑造身体。
C.“美貌即成功”的观念大行其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价值观是错误的,颜值和获得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D.人在遭遇严重的衰老或发现身体的很多不完美后,易产生容貌焦虑,在医美广告的影响下定会走向求美之路。
3.下列广告词中,不属于利用了“任意能指”效应的一项是()(3分)
A.还你美丽新容颜,做更完美的自己。
(丽人整形医院)
B.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孔府宴酒)
C.百年蜜炼枇杷膏,护肺止咳疗效好。
(念慈庵枇杷糖浆)
D.飘柔,就是这么自信。
(飘柔洗发水)
4.为了让读者了解医美广告及其危害性,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4分)
5.如果要治理医美广告乱象,消除其消极影响,你将提出哪些建议?请依据材料进行概括。
(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姐的燃情岁月
石钟山
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父亲发现。
二姐参军那一年,刚满十七岁。
我们家有三个男孩,二姐是唯一的女孩,父亲像对待自己眼珠子似的照顾二姐。
可能是因为家里男孩多,二姐被带偏了,虽然她穿着花衣服,梳着小辫子,但她的性情和喜好与我们男孩别无二致。
在我们还小时,父亲喜欢打猎,没有了战争的父亲,把热情都投入到了打猎中。
后来他说:就喜欢听枪响,闻子弹出膛后的硝烟味。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每次父亲
外出打猎都会带上二姐。
父亲打猎一般情况下一大早就出发了,坐上他那辆帆布篷的吉普车,带着二姐一溜烟地钻进郊区的山里。
那会儿,山里的猎物还多,有山鸡、野兔,偶尔还能看到野猪。
二姐每次随父亲打猎回来,大约都是傍晚了,一阵车响,门开了,二姐先从车上跳下来,肩上扛着枪,腰里系着枪带,枪套里还插了一把手枪。
枪压得她身子歪斜着,她却一本正经目不斜视地往家走。
我迎上去,讨好地问:姐,你今天打枪了吗?我对打枪很好奇,也羡慕能打枪的人。
二姐每次回来我都要这么问。
二姐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我明白那代表开枪的次数。
这次二姐没伸指头,撇着嘴向身后努了一下,我看见父亲从吉普车的后备厢里拿出两只山鸡、一只野兔,看来这是他们的战利品了。
二姐努完嘴,骄傲地说:有一只野鸡是我打的。
我认为二姐是在吹牛,就撇着嘴看她,她昂着头,扛着枪进门了。
吃饭时,一家人围在桌前,二姐吃得狼吞虎咽,脸上的表情也是不屑一顾的。
父亲在喝了几口酒之后,吐着酒气说:老闺女今天不错,开了两枪就打下了一只山鸡。
父亲一直称呼二姐为老闺女。
父亲这么说完,我真的有些崇拜二姐了,我学着父亲的口气说:老闺女今天一共打了几枪?二姐用筷头在我脑袋上敲了一下。
她不让我叫她老闺女。
父亲一直宠溺他的老闺女,没料到,十七岁的二姐结结实实地扇了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姐不辞而别,自作主张地参了军。
我们心里都很解气,一致认为,父亲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父亲的规划里,二姐高中毕业后是应该上护士学校的。
父亲不希望二姐参军,他担心天不怕地不怕的二姐会闯出更大的祸端。
的确也是这样,十七岁的二姐总是穿一身男军装,那是大哥在部队寄给她的衣服,衣服穿在二姐身上很肥大,被母亲改了改,仍然不合体。
二姐就穿着这身不合体的军装,骑一辆二八式自行车,车把手上挂着军用挎包,里面象征性地装了书本。
只有我知道,二姐的书包里还装了一把火药枪。
这把火药枪是她用一顶大哥寄给她的军帽换来的。
二姐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父亲早就不打猎了,她没机会摸枪了,就用军帽换了这把火药枪,鼓鼓囊囊地塞在书包里,如影随形。
母亲经常哀叹:这哪像个姑娘,天天跟个假小子似的,心都操碎了。
长大的二姐让父母操碎了心,也许是父亲想校正对二姐的教育方式,他和母亲研究决定,要让二姐去学护士,护士工作都是细心活,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
二姐是偷了家里的户口本报的名,但在参军的环节上,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家长签字。
这也没有难倒二姐,她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父亲签过字的文件,父亲经常在文件上写下两个字“同意”。
二姐把家长签字的表格放在同意两个字下面,先是用力描了遍父亲同意那两个字,同意两个字就和真的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父亲的签名,这也难不倒她。
父亲有名章,她在父亲书房的抽屉里轻易地拿到了父亲的名章,蘸了印泥,端庄地印在参军的表格上。
二姐就把这张表格伪造好了。
此时的二姐还装成没事人似的,临出发的头一天,二姐和父亲请假道:爸,我想和同学出去玩几天。
以前二姐在寒暑假也经常出去玩,三天五天不等,最后都平安地回来了。
二姐高中毕业了,想出去玩几天也正常,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的事,便强调道:快去快回,护士学校要开学了。
二姐抿着嘴应了。
一周后,学校打电话给父亲,让二姐去护士学校报到,父亲和母亲满世界去找二姐,这才知道二姐已经参军了。
二姐的偷梁换柱打了父亲个措手不及。
那天,父亲像磨道上的驴似的,在屋里团团乱转,不停地拍自己脑门。
母亲都快急哭了,她拍着手说:老石呀,这可怎么好,要不你给部队打个电话,让丫头回来吧。
父亲立住,瞅着母亲厉声道:你糊涂,亏你当了一辈子兵,军都参了,这时回来不就是逃兵了吗?!
父亲一句话,二姐参军的事便成了事实。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运用倒叙的方式,先说二姐参军一个星期后才被发现,再叙写二姐的成长经历及隐瞒父母参军的过程。
B. 二姐与父亲打猎归来,“有时伸出三根指头,有时伸出五根”,然后才说打到了一只野鸡,体现其骄傲神情。
C. 文章多处为二姐将来会选择参军埋下伏笔,如二姐总穿着大哥寄给她的不合体军装,书包里装着一把火药枪等。
D. 母亲哀叹二姐天天像假小子,体现母亲对二姐的担忧与关爱,其中也隐含了对父亲偏爱二姐的行为的不满。
7.关于文中二姐冒充家长签字的这一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二姐描摹父亲写的“同意”二字,并轻易地拿到父亲的名章,说明二姐参军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蓄谋已久”。
B. 二姐以和同学出去玩为借口向父亲请假,说明之前二姐寒暑假出去玩,就是在为这次请假去参军做铺垫。
C. “但父亲还没忘二姐上护校的事”,照应前文“希望护士这个职业能磨磨二姐的性子”,体现父母对二姐的操心。
D. “二姐抿着嘴应了”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二姐报名参军的隐秘,无论是行为还是神态上,都表现得天衣无缝。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 6分)
9.文章的中心人物是二姐,但却从“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简要分析。
(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
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公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
..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
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
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
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
”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
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谌顿首
..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
既出,遂亡归吕布。
及布破,谌生得。
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
(摘编白曹操《求贤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
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只有相同或相近两种关系的称谓。
B. 孝廉,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C. 顿首,旧时一种礼节。
跪而头短暂叩地。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 相,古官名。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曹操年少有才,为人看重。
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的认可追捧,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B. 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
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C. 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 《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14. 材料二中,曹操提出了什么样的用人方针?他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 3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
15. 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C.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
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16. 细读全词,赏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3.《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
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的想象力 A ,无拘无束。
他能够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
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
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
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
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
呈现出的特征 B ,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
又成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
《月下独酌》中,他将明月、影子拟人
化,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将湖中月亮拟
人化,依依不舍地送别自己的朋友;()。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 C 的,而是千变万化。
A.他在《古朗月行》中,又怀疑月亮是来自瑶台的镜子,甚至对它的来历进行
多方猜测
B.《古朗月行》中,他又怀疑月亮是来自瑶台的镜子,甚至对它的来历进行多
方猜测
C.《古朗月行》中,他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
D.他在《古朗月行》中,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
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锻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
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
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① ,更强大的力量。
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
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
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
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
和大山站在一起,② ;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
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③ ,志向宏远。
天空和大地之间,飞扬着红色的战旗。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分)
四、作文(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