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
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
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
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
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
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
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
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
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
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
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
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
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
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
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
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
许孟容、
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
②阍闼:宫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显:显扬
B.希烈数败王师,张甚张:张狂
C.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何:怎样
D.欲亟去,不许亟:赶紧
答案C
解析C项“何”通“呵”,盘问,同《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何”。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答案A
解析原文标点: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
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
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
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
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官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
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答案C
解析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
小时候喜爱写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迈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
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县。
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
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
于是到盗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
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
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
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
李希烈打败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及挑选其他官吏,就
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
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张狂,于是越分即天子位。
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
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
叛贼平定,建封加官晋爵。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痛殴宦官。
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
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乘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
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
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
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
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
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
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甘罗曰:“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
”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
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
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
”
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事:侍奉
B.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强:勉强
C.赵襄王郊迎甘罗郊:郊区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赠送
答案C
解析郊:到郊外。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
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答案B
解析通读语段,明白大意,这是太史公对甘罗的评价。
语句中的两个“然”字表转折,所以它们的前面可以停顿,由此可以排除A、C两项;“方……时”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表时间,所以“时”之后可以停顿,排除D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罗奉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答案A
解析张唐去的是燕国。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2)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
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
’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
”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
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做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
”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
”文信侯呵斥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
现在我在这里出生十二年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斥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的功劳。
”甘罗又说:“应侯在秦国任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张卿说:“应侯的权力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
”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的权力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
”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
”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先到赵国为张唐赴燕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名门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
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
现在甘罗愿意先
精品文档
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
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
”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的事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
”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
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
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
秦、燕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张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池来扩张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池来扩张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秦国送回燕太子。
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池,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城池。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太史公说:甘罗年纪很轻,然而献出一条妙计,名垂后世。
他虽然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战国时代名副其实的谋士。
须知,当秦国强盛起来的时候,天下特别流行权变谋诈之术呢!+}[35288 89D8 觘32331 7E4B 繋23679 5C7F 屿26804 68B4 梴34033 84F1 蓱Dn39837 9B9D 鮝32778 800A 耊521169 52B1 励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