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封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4.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此三次极少数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

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5.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人药。

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

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6.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下图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
A.革命成为时代潮流B.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
C.清廷统治岌岌可危D.革命党广泛发动群众
8.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用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

在君主集权制度颠覆之初,国人普遍接受了“民国”应当“主权在民”的近代政治理念。

但国会政治在民初仅仅实施了13年,就在近乎举国一致的声讨声中,寿终正寝。

材料反映了
A.北洋军阀否定“主权在民”理念B.共和制度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C.国人缺乏现代民主政治意识D.近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艰难
9. 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10.个人肖像照片的兴盛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到宣统年间,大小城市都出现了照相馆。

人们往往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

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就用照片题诗“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

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寄给未婚妻江冬秀。

这说明,近代照相技术的传人
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B.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
C.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D.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1. 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多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12.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13.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表1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八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15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6.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曾说:“如果君主自己承受法律的拘束,这是一个与统治者的尊严相称的说法,因为甚至我们的权威都以法律的权威为依据。

”这说明当时罗马统治者遵从
A.君权神授
B.法律至上
C.君权至上D.天赋人权
17. 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18.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

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

为此,西欧A.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B.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
C.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D.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9.表4为《1850-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

据此可知,当时
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C.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20. 1908年,美国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评论说:“两党犹如两个瓶子。

每个都贴着表明所盛液体的标签,但每个都是空的。

”作者旨在强调美国两党制
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脱离国情,违背潮流D.分歧缩小,利益趋同
21.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 9%的速度递增,到 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

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D.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22.美国政府将1973年定义为“欧洲年”,并试图以此对大西洋关系进行再定义,对此法国驻欧共体外交官评价:“我国政府根本不打算考虑让欧共体对美国的计划做出回应……美国的计划就如同将一只手指置于正在运转的齿轮装置中。

”这反映了
A.世界格局已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遏制欧共体独立自主的倾向
C.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美欧关系
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走向衰落
23."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

材料主要表明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24.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联合国的成立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D.世贸组织的建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 52分)
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

民间社会通行的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
治天下。

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

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

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放表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

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

―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
表5
―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

(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

(11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提取表6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

(12分)
27.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的。

在这种礼教下,对父母的孝延伸为对一切可以视同父母之人的孝敬,进而发展为对国家、皇帝、官员等的孝和忠。

“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

”在这种礼教下,对国家的治理“是以治家的思想为基础”的。

人们生活上的一切行动都包含在这些礼教教条之中。

……
孟德斯鸠在政治上极力主张建立在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君主立宪制。

因此,尽管他对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方面给予肯定,但是,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则基本上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实行暴政的国家,中国政治是棍棒政治。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1)根据材料,说明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文明的认识。

(6分)
(2)概括指出孟德斯鸠学说的政治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