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956 物 质 现 现实状况 2012 基 代 础 化 时代特点 2050 历史起点
长 期 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 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 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 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 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 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 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 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 盾 • 1、“落后的社会生产”与“落后的社会生 产力”??? • 2、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 • 3、这个主要矛盾生科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的的提出和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关于 基本路线的表述 2、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 届六中全会、十二大、十二 届六中全会 3、十三大 4、十七大 富强 民主 文明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 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 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 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 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 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 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 立。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基本纲领的提出 (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 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主要特征 社1987年,党的十三大从5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997年,党的十五大概括 了9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 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 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 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 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 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 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 富。
2、总体小康的基本特征 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从根 本上说这个整体小康时低水平、不全面、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 不全面??? 发展不平衡???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新要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 “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 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 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 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 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 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3、斯大林:
未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 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4、毛泽东: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曾比较正确 的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2)由于缺乏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 律缺乏清楚认识,对国情做出了脱离实际 的判断。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邓小平:“我们的生产力发 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 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 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 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 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 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 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 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1、马、恩:
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只是提出了一 些原则性的设想。
2、列宁:
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主要回答了俄国怎 样过度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 一思想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长期性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以及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 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 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 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 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为重点,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总结经验教训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 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 探索,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 4)十二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5)十三大 6)十五大 7)十七大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最高纲领???
最低纲领???
辩证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上宣布:“从第三 个五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 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 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 界的前列”,并把它作为20世纪内的奋斗目标。 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上重申了这一目标。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党的十三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 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一九八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 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 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 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搞清楚中国建立的 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 阶段。说明应当怎样理解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它同过渡时 期的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基本路线、基 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含 义 特 征
社会主义 科学含义 基本特征 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发达阶段
过程性特征 由初级到发达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 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 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 机统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对区别 又紧密联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相 似之处但存在明显区别。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 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第二,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 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为我们防止和克服“左”“右” 两种错误倾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曲折认识过程:
• • • • 1、1956年八大 2、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1957年后的错误认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纠正了“以阶级 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决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面来。 • 1)1979年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新三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第一,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第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三,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 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 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和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最主要的内容 2、奋斗目标
3、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优良传统、根本立足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统一起来。 第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