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说理(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比说理(二)
类比说理:思维求同明事理
类比说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经典例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文章简评】
全文分为三部分,层次清晰。
首先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
接着邹忌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
最后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
邹忌的妻“私臣”、妾“畏臣”、客“求于臣”是寻常小事,人们一看就明白,齐威王的“宫妇”“私王”、“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是国家大事,非一般人能知,但这两者之间有共同属性——都是人际关系,即邹忌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的事实和齐威王受蒙蔽的事实有相同的属性。
邹忌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这个正确的结论。
【习作欣赏】
作文恰如行路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齐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
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
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笋,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
于是乎,屈原从汨罗江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
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
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
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
文字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
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路来源于前人,而又不拘泥于前人,方能走出自己的辉煌。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不能在前人身上找到印记,又哪一样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的作文也要走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说到离别,再不是折柳相送,灞桥泪别,现代的通讯足以维持两个人的联系了。
如今再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于吗?一个电话、一架飞机,到哪都能“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不是?故而,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西游记》的一句歌词结尾吧。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文章简评】本文立意很高,观点鲜明。
“作文当重创新,做人当有个性,走路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文论证严密,环环相扣。
首先,开门见山,直接破题,提出观点“作文恰如行路,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接着列举两类现象进行剖析,指出“返古”和“矫枉过正”的弊端和危害。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我们的作文也要走自己的路,做创新的人。
”走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
别人的路学不下去,不如自己另辟蹊径,借鉴去人,开拓个性,方有前程。
作文与做人、走路的道理相同,不必一味模仿他人,不能矫枉过正,要着重创新,要注重写出自己的个性。
本文将作文、做人与走路进行类比,以大家熟悉的走路做人的道理诠释“作文”的道理,通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