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常用法律规定(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概述
买卖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买卖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交易方式。
以下是对买卖合同常用法律规定的详细阐述。
二、合同成立与生效
1. 合同成立
买卖合同的成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 合同生效
买卖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2)当事人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且该条件成就的。
三、合同标的物
1. 标的物的定义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转移所有权的物品。
2. 标的物的种类
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
3. 标的物的权利瑕疵
(1)出卖人应当保证标的物在交付时不存在权利瑕疵,即标的物不属于他人,不
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
(2)出卖人应当保证标的物在交付时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四、合同价款
1. 价款的定义
买卖合同的价款是指买受人支付给出卖人的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
2. 价款支付方式
(1)一次性支付:买受人一次性支付全部价款。
(2)分期支付:买受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分期支付价款。
(3)其他支付方式:当事人可以约定其他支付方式,如银行转账、支票、汇票等。
3. 违约责任
(1)出卖人逾期交付标的物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买受人支付违约金。
(2)买受人逾期支付价款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出卖人支付违约金。
五、合同履行
1. 出卖人的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标的物;
(2)保证标的物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
(3)提供标的物的相关证明文件;
(4)协助买受人办理标的物的产权过户手续。
2. 买受人的义务
(1)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
(2)按照合同约定接收标的物;
(3)按照合同约定履行验收义务;
(4)按照合同约定协助出卖人办理标的物的产权过户手续。
六、合同解除
1. 合同解除的条件
(1)当事人一方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2)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3)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 合同解除的程序
(1)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
(2)对方在收到通知后,确认解除合同;
(3)合同解除生效。
七、合同争议的解决
1. 争议解决方式
(1)协商:当事人可以就争议事项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当事人可以请求有关组织进行调解;
(3)仲裁:当事人可以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4)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争议解决期限
当事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规定
1. 买卖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当事人双方自愿约定;
(2)违约金数额合理;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买卖合同中约定的定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当事人双方自愿约定;
(2)定金数额合理;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 买卖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和定金,可以同时适用。
综上所述,买卖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涉及合同成立、标的物、价款、履行、解除、争议解决等方面的规定。
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交易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2篇
买卖合同常用法律规定
一、概述
买卖合同是指卖方将商品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买方支付价款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买卖合同是典型的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要式合同。
二、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
1. 标的物
标的物是买卖合同的核心内容,包括商品或服务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等。
标的物应当明确、具体,以便双方当事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合同内容。
2. 价格
价格是买卖合同的重要条款,是指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货币数额。
价格应当公平、合理,符合市场行情。
3. 交付
交付是指卖方将标的物交给买方,买方接受的行为。
交付方式、地点、时间等应当明确约定。
4. 付款
付款是指买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的义务。
付款方式、时间、地点等应当明确约定。
5.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6. 争议解决
争议解决是指当事人之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三、买卖合同的订立
1. 订立原则
(1)平等原则:当事人地位平等,自愿订立合同。
(2)公平原则:合同内容公平,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3)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诚实守信,履行合同义务。
(4)合法原则:合同内容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 订立程序
(1)要约: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承诺:另一方对要约表示同意。
(3)签订合同: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合同。
四、买卖合同的履行
1. 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2)适当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适当履行义务。
(3)协作履行原则:当事人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合同履行。
2. 履行方式
(1)标的物的交付:卖方按照约定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
(2)付款:买方按照约定支付价款。
(3)其他义务的履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其他义务。
五、买卖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 变更
买卖合同变更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
变更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协商一致原则: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2)公平原则:变更内容公平,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2. 解除
买卖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提前终止合同效力。
解除合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协商一致原则: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2)法定解除原则: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六、买卖合同的终止
买卖合同终止是指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消灭。
合同终止的原因包括:
1. 合同履行完毕。
2. 合同解除。
3. 合同约定终止。
4. 合同双方同意终止。
七、买卖合同的争议解决
1. 协商: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争议。
2. 调解:由第三方调解解决争议。
3. 仲裁:提交仲裁机构仲裁解决争议。
4. 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八、买卖合同的法律责任
1.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
担违约责任。
2. 损害赔偿责任:当事人一方因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
责任。
3. 违法责任: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总结
买卖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合同形式,涉及商品或服务的交换。
了解买卖合同的常用法律规定,有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在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合同过程中,当事人应遵循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第3篇
一、概述
买卖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款的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买卖合同是合同法中最为常见的合同类型之一。
以下是对买卖合同中常用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
二、合同订立
1. 合同主体资格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订立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 合同形式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 合同内容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规定,买卖合同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1)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
(2)标的物的交付期限、地点和方式;
(3)标的物的价格和支付方式;
(4)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时间和条件;
(5)违约责任;
(6)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合同履行
1. 交付标的物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零三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2)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
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2. 标的物质量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当事人对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没有规定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3. 标的物价格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价格支付价款。
当事人没有约定价款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四、合同解除
1. 不可抗力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2. 违约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
五、违约责任
1. 违约金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 损害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六、争议解决
1. 调解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调解。
2. 仲裁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
3. 诉讼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规定
1. 标的物权利瑕疵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二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对该标的物不享有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标的物孳息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三条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3. 标的物风险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四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以上是对买卖合同常用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