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贵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近日“晒出”了一张账单,涵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

此种“壮举”早已屡见不鲜: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然而,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众矢之的。

从北京五大“世遗”曾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再到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众多“世遗”的“待遇”一落千丈,保护捉襟见肘。

A . 屡见不鲜
B . 众矢之的
C . 一落千丈
D . 捉襟见肘
2. (2分) (2019高三上·宝坻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力度,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决定开展我市2019年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B . 中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预测,今年中秋假期选择拼车、包车出游的情况将会明显增多。

有关部门也提示,假期出行务必要乘坐具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和人员,确保出行安全。

C . 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9日,摩纳哥成为欧洲以至全世界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的国家,这是该国主要运营商摩纳哥电信基于华为的技术为基础实现的。

D . 201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展望2019年中国投资趋于合理和稳定,消费形势相对乐观。

有望从2019年开始进入平稳回升的新阶段。

3. (2分)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 . 近日,学校为了让学生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 . 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北京的兄弟见笑了。

权当文字游戏吧!”
D .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4. (6分) (2016高三下·永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

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

“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

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

《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

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

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

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

”当
时街上设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

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

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

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

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

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

这是因为人们依然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市”的本意为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B . “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区域。

C . “城”与“市”相互促进。

“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D . “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

有的“市”面积比“坊”大一些,里面道路纵横。

(2)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先秦时期的“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
聚居单位。

B . 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秦汉两代有时称作“闾”,在晋代“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C . 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D . 在坊市制下,市场交易有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居民出入坊里亦有规定的路径和时间,“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一致。

B . 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不能夜晚行街。

C . 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D . 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利,使城市更有活力。

5. (12分) (2019高一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妙的结局
[俄] 契诃夫
列车长斯特奇金有一天不当班,在他家里坐着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一个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身体壮实的女人。

她专事说媒。

斯特奇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抽着雪茄,说:“认识您非常愉快。

我吧,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已经五十二岁了,也就是说,在我这样的年龄,本该子女成群了。

我的职业是稳定的。

财产虽说不多,但要养活心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完全不成问题。

我私下里告诉您,除了薪水,我在银行里还有存款,这些钱是按我的生活方式节省下来的。

我为人正派,滴酒不沾,过着严谨而合理的生活。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还是有所欠缺——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生活的伴侣,我像个到处漂泊的匈牙利人,居无定所,没有任何娱乐,没有人可以商量,一旦
生病,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等等,等等。

我这人受过教育,又有钱。

因此,我十分希望徐门①能来牵线——也就是说,跟一位般配的女士缔结合法婚姻。


“这不成问题,”她说,“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想找个什么样的新娘呢?”
“我吗?那就随缘吧。


“讲到缘分,当然也对。

不过,各人有各人的口味。

有人喜欢黑头发的,有人却喜欢金发女郎。


“您知道吗,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斯特奇金庄重地叹息道,“我为人正派,性格刚强。

美貌以及一般的外表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为,您也知道,脸蛋不能当水喝,娶个漂亮老婆要操心的事太多。

我这么认为:一个女人重要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里,也就是说,她要心地善良,各方面的品性都好。

……不用说,如果老婆长得富态,看着当然舒服,不过,这对双方的幸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慧。

可是老实说吧,其实女人也用不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她就会自命不凡,就会想入非非。

最主要的是,她得敬重我,她得明白,是我给了她幸福。


“那当然。


“好吧,现在来谈谈名词②问题……富贵人家的千金我不要。

我不能作践自己,居然为了金钱去结婚,我希望我不至于吃女人的面包,而是要她吃我的面包,还要让她心里明白这一点。

可是穷苦人家的姑娘我也不能要。

我这人虽说有点钱财,虽说我结婚不是出于贪财,而是出于爱情,但是,我也不能娶个穷女人,因为,您也知道,现在物价昂贵,再说日后还要生儿育女。


“可以找个有陪嫁的。

”媒婆说。

列车长考虑一下,说:
“不,谢谢您。

承您好心关照,我心领了。

现在容我问一下,您给人张罗一个新娘要收多少钱?”
“要得不多。

您按老规矩给个二十五卢布外加一件衣料,我就多谢了……至于找有陪嫁的女人,那就是另一个价码了。


斯特奇金在胸前交叉抱着胳膊,开始沉思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
“这价太贵了……”
“一点儿也不算贵,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从前吧,做成的婚事多,收费也就便宜些,如今这年头,我们能挣几个钱啊?要是在不持斋的月份③ ,能挣上两张二十五卢布,那就得谢天谢地了,老实告诉您,老爷,光靠说媒
我们是发不了财的。


斯特奇金疑惑不解地望着媒婆,耸耸肩膀。

“哼!真没想到,干那种事居然能挣大钱。

五十卢布!那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挣到这个数目的!请喝呀,别客气……”
媒婆又干一杯,眉头不皱一下。

斯特奇金默默地把她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说:
“五十卢布……这么说,一年就是六百啊……请喝呀,别客气……有这么多红梨④ ,您可知道,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您给自己找个新郎,也不难啊……”
媒婆不好意思了。

斯特奇金也不好意思了,他挨着她坐下。

一阵沉默。

斯特奇金开始大声擦鼻涕,媒婆则满脸通红,羞答答地望着他,问:
“那么您,尼古拉·尼古拉伊奇,一月有多少收入呢?”
“我吗?七十五卢布,不算奖金……另外,我们在硬脂蜡烛⑤和兔子⑥上也有些进账。


在沉默中又过了一分钟。

斯特奇金站了起来,开始激动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我不找年轻姑娘,”他说,“我是上了年纪的人,我需要那种……像您那样……中年以上、做事稳重、有您那种身段的女人……我觉得您的那些品性正合我的心意。

我这人作风正派,滴酒不沾,如果您也中意,那……那就最好不过了!请允许我向您求婚!”
媒婆激动得掉下了眼泪,随即又哧哧笑起来。

为了表示同意,她立即跟斯特奇金碰杯。

“好了,”喜气洋洋的列车长说,“现在容我来向您说明,我希望您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持家过日子……我希望我的妻子要明白,我是她的恩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一八八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有删改)
【注释】①应为“许门”,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

他读错了。

②俄语中“名词”与“实际”谐音,他读错了。

③按东正教习俗,在持斋的月份不举行婚礼。

④应为“红利”,他读错了。

⑤指查抄火车上的蜡烛。

⑥指向逃票乘客索要钱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小说体现出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即淡化情节,只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借助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做真实描绘和刻画,揭示某种本质。

B . 小说开头通过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看到他生活的缺憾(婚姻问题)和解决这种缺憾的急切心情,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C . 媒婆柳博芙·格里戈里耶夫娜最终成为列车长斯特奇金的结婚对象,主要是因为她符合他的娶妻标准:身段好、富态,并且朴实、端庄、稳重。

D . 小说在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有特色:基本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看上去不事雕琢,简简单单,其实很见小说家的功力。

(2)契诃夫是一位非常善于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小说家,例如列车长斯特奇金的自述中就存在不少前后矛盾之处,请举例说明。

(3)结合文本,说说列车长斯特奇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 (20分) (2015高二上·西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沈从文的妩媚
卞毓方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而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

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

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

那年月,山林整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丝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

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

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满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

感受他们(其时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
洞天”。

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

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

”“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

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

”好眼力,也是好定力。

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

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沈先生的文集。

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话“大器晚成”上。

--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把他说为大器,嗯,肯定没错。

说晚成,就颇费思量。

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

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

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

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

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

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


公平自在山川日月。

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

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

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1)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该段中起什么作用?
(2)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

”这句话中的"蹦"字用得十分巧妙,请说出它妙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说“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
(3)
第3段写了石崇、王恺、沈万山,还写了桃花源秦人洞,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
(4)
本文作者写沈从文的照片时,以勾魂摄魄之笔,抓住了他的重要特征——“妩媚的微笑”。

结合全文看,“妩媚的微笑”表现了沈从文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阅读《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B . 斧斤以时入山林斤:斧子。

C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夺取。

D . 鸡豚狗彘之畜彘:猪。

(2)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王道之始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B . 王好战,请以战喻申之以孝悌之义
C . 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龟玉毁于椟
(3)
对这部分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孟子以三组句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从语言形式上看,构成排比、对偶。

从表达效果上看,气势充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B . 第二段文字,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

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

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C . 第三段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显示了孟子的辩才。

D . 第三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4)
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6高二下·林芝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锦瑟.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


②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③柳永《雨霖铃》“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 (1分)根据我国专家分析,黄河流量近年来正以惊人速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导致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冻土层消失,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过多。

某报对此发表了一篇新闻评述,标题是:《黄河流量锐减全球变暖主因》。

这个新闻标题应该改为:________
11. (5分)(2018·广元模拟)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充电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

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手机插头仍然连上电源,可能会导致手机烧坏,手机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

现在很多同学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①手机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整形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也有人认为,青少年对“面子”的关注有一定的合理性。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6-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