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试题A答案用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农业大学2013-2014学年一学期 《材料成型原理》A 卷评分标准
一、 名词解释(共10分)
1.溶质再分配现象:合金凝固过程中,随温度的不同,液、固相平衡成分发生改变,溶质在液、固两相重新分布的现象。
2.屈服准则:判断材料从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判据。
3.顺序凝固原则:铸件的相邻部位按一定先后次序和方向结束凝固过程的原则。
同时凝固原则: 铸件相邻各部分或铸件各处凝固开始及结束的时间相同或相近,无先后凝固差异及明显方向性的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结构(相)、 能量(温度)、浓度(成分)
2. 负、越大
3. 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
4. 应力、应变
5. 模数、增大
6.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1.√ 2. × 3. √ 4. × 5. × 6. √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4分)
1. 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有一半左右被固相原子所占据,形成凸凹不平的界面结构,称为粗糙界面(2分); 固-液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被固相原子所占据,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称为光滑界面(2分)。
根据 Jackson 因子α大小可以判断: α≤2的物质,凝固时固-液界面为粗糙面:(2分) α>2的物质,凝固时固-液界面为光滑面。
(2分)
2. 缩孔形成原因是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之各大于固态收缩,产生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的逐层凝固
缩松形成原因与缩孔相同(2分),产生条件是金属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倾向于体积凝固或同时凝固方式。
3.成分过冷判据: 0
00)1(k D k C m R G L L L -≤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液相中温度梯度GL 越小,成分过冷越大;生长速度R 越大,成分过冷越大;
液相线斜率mL 越大,成分过冷越大;合金原始成分C0越大,成分过冷越大;
扩散系数DL 越小,成分过冷越大;分配系数K0越小,成分过冷越大。
4. 对于每一状态,I 1=18,I 2=72,I 3=0(4分) 属于同一应力状态(4分)。
五、综合分析题(共16分 )
(1)倾出边界(2分)、补缩边界(2分)
(2)固液相区(或固液两相区)(2分)
(3)逐层凝固方式:固液相区宽度较窄或没有(2分);
体积凝固方式:固液相区较宽(2分);
中间凝固方式:固液相区介于逐层凝固与体积凝固方式之间(2分)
(4)合金凝固温度区间(2分)、温度梯度(2分)
六、计算题题(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1)0k =0.5, (2分) (2) 0111*
2001(1)40%(110%)21%2k s
s C k C f --=-=⨯⨯-= (3分) **
021%42%0.5
s L C C K === (3分)
(3) 取030%C =,再由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的固相中溶质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式,求得fs=55.6%,
f L =1-fs=44.4%,即剩余共晶体数量占整个长度的44.4%。
(5分)
(4) 右图 (6分)
2. (1) 图略(3分)
(2) s σσ==,因此,该点处于塑性状态。
(如用Treasa 判断,则该点应力不存在)(4分) (3) 应力偏张量000086068⎡⎤⎢⎥-⎢⎥⎢⎥--⎣⎦
(3分) 应力球张量500050005⎡⎤⎢⎥⎢⎥⎢⎥⎣⎦(2分) (4) J1=15,J2=25,J3=-375(2分);
1σ=15,2σ=5,3σ=-5;1σ'=10,2σ'=0,3σ'=-10(2分)。
主应变增量之比,即321::εεεd d d =1:0:-1(4分)
3. 解:由2sin
2()()02r r r r d P hrd hdr rd d r dr hd θθσθστθσσθ=+--++=∑ 得 dr h
d r τσ2-= 由简化屈服方程 Y r z =-σσ;
r z d d σσ=
得 dr h d z τσ2-
= 由常摩擦条件, 得 C r h z +-=τσ2 边界条件,当e r r
= ,0σσ=re 022στ++=k x h c e 02)(2στσ++--=∴k x x h
e y ⎰⎥⎦
⎤⎢⎣⎡++--=⇒e x e k h x x l F 002)(22στ ⎪⎭
⎫ ⎝⎛++=⇒022στk h x lx F e e 022στ++==⇒k h
x lx F p e e 镦粗力为 )(41202
3σσπτ
π++=S D h D P
单位流动压力p=03σστ++S h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