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病因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厌食病因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近10 年相关文献的回顾,探讨小儿厌食症病因的研究进展,从而对本病症的
病因进行深入了解,为预防小儿厌食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进行合理喂养,促进儿童健康
成长。
【关键词】小儿厌食;病因;研究进展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脾胃病,以较长时间厌恶进食,进食量减少为特征,是儿
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病。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厌食发病率约12~34%[1],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一般预后良好,迁延日久气血生化乏源,往往导致体重减轻,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下降等。
1 中医对厌食的认识
古代医籍对厌食的专门记载不多,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恶食”、“伤食”、“纳呆”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记载:“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
脾气磨而能消之,则能食。
今脾胃二气俱虚弱,故不能饮食也。
……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皆平调,则谷化而能食。
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泻,不能饮食。
所
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杂病广要》曰:“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
胃不和则不思且不化。
”《小儿药证直诀•胃气不和》曰:“面晄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
《婴童百问•第七问》:“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病
位主要在脾胃,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主要病机。
王伯岳(《中医儿科学》)认为厌食是由于乳食不节、痰湿滋生、感染诸虫及脾胃虚弱引起,且常常发生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或疾病后。
胡天成[2]认为厌食分为虚证和实证,虚证由小儿
素体脾胃虚弱,喂养失宜或病后脾胃元气未复所致;实证为过食生冷瓜果损伤脾阳或外感湿邪,内舍于脾,脾为湿困,郁而化热,湿热滞留中焦,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马生莲[3]认为,
过食生冷肥厚之品,而损伤脾胃,是主要原因。
汤一新[4]指出当代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其
原因是现代食物结构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小儿阳多阴少的生理特点。
李秀亮[5]认为,高能量食品消化后释放出的大量热量,会耗伤脾胃阴津,引起阴虚挟湿
之证。
仝伟[6]认为,小儿情绪抑郁,导致肝郁横逆犯胃,而脾胃虚弱。
骆常义[7]认为首先小
儿体禀脾胃虚弱,脾胃因素是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重要因素。
其次食物因素中,一是喂养不当,过食肥甘厚味;二是调理不当,零食、水果、饮料等杂食乱投,损伤脾胃。
三是小儿乳
食不知自节,饥饱无度。
再次环境因素,父母溺爱导致孩子任性、耍娇,餐时不进,饭后乱食,干扰了脾胃的正常规律。
有的家长对孩子打骂或强行吃,因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拒食。
因
为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而产生厌食。
2 现代医学对厌食病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995 年版《实用儿科学》指出厌食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
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
病因方面,大多数医家认为
小儿厌食症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喂养、心理因素外,与微量元素锌缺乏、胃肠疾病、Hp感染等也有密切关系。
张丽萍等[7]对420 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儿厌食相关因素中单因素有家
长强迫进食、微量元素缺乏、添加辅食延迟及单纯乳汁喂养、缺乏户外活动,多因素回归分
析显示:家长强迫进食为主要因素。
陈捷等[8]对422 例厌食症患儿进行分析,夏秋季节天气
炎热为厌食症的高发期,年龄与小儿厌食有明显相关,血清锌元素缺乏、过分依赖牛奶导致
营养失衡会促成厌食;生活方式单调而缺乏户外活动也是重要因素。
秦维娜等[9]及江卓成[10]的研究均提示:
①不同年龄段厌食的各病因所占比例不同,1~3 岁时以喂养方式不当引起的厌食为最多见,3~6 岁患儿中以偏食、多吃冷食及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引起的厌食多见。
6~14 岁患儿中以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占相当大的比例。
②五年中心理因素致病有上升趋势。
王玉玲[11]的研究显示小儿厌食的最常见原因是不良情绪的影响。
注意力分散、吃零食习惯、大量饮用冷饮、辅食添加不正确也是常见原因。
王宏等[12]从1132 例小儿厌食症病例中,分析认为小儿饮食习惯不良是造成厌食症的主要原因。
疾病反复上感,感冒与厌食因果交替,造成恶性循环,是造成小儿厌食症的第二因素。
高鹏翔[14]的研究显示儿童厌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零食吃得过多和Cr、Cu、Zn低于正常标准。
另外孩子进餐时父母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以及采取不正确方式,如诱骗、打骂等,及零食过多也是儿童厌食的危险因素。
赵桂兰等[15]的研究显示心理行为异常、激素水平异常、神经递质异常、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改变诸因素与厌食症有相关性。
曾国章[16]的研究显示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铁、锌缺乏及铅水平升高是厌食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小儿厌食病因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医儿科专家的经验总结和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前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含了中医辨证论治,以方测证的思维特点,但是多数不符合循证医学对病历资料的要求;后者应用医学统计学,有一定的循证医学思想,在科研上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 金明星.婴儿和学前儿童进食问题的原因和治疗[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5,6(3):10.
[2] 吴力群.石帕岩.盅冰等.胡天成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4,22(2):2-3.
[3] 马生莲.二陈汤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1例[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3,(10):32.
[4] 汤一新.当代小儿厌食多脾阴不足[J].成都中医药大学报,2002,3(25):4.
[5] 徐世军.李秀亮教授辨治小儿厌食症的学术思想[J].福建中医药,2002,33(1):19.
[6] 仝伟,闰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86例[J].四川中医,2003,21(10):79.
[7] 骆常义,黄定和,王维.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述要[J].中国临床医生,2005,(01):54-55.
[8] 张丽萍,耿丽,范瑞君,胡亚梅,胡瑞华,张立真.小儿厌食症相关因素调查[J].武警医
学,2008,(09):784-786.
[9] 陈捷,金立华.小儿厌食症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4):63-64.
[10]秦维娜,王莉莉,沈春海,赵志健.小儿厌食病因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01):13-15.
[11]江卓成.小儿厌食相关因素探讨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4,(03):72-73.
[12]王玉玲.小儿厌食症112例病因及干预效果分析[A].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04: 246-247-248
[13]王宏 ,周映萍 ,黄茂泉.小儿厌食症1132例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J].贵州医药,2002,(06):529-530.
[14]高鹏翔.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和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16):250.
[15]赵桂兰,韩燕燕,乔红梅.小儿厌食症与心理行为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5): 914-916.
[16]曾国章.厌食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8,(27):3840-3841.
(收稿日期: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