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9-20l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教学
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当田埔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yīn哑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①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滞.___________③yīn()哑
2.按要求填空。
①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描写出猎场面的一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
”
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
业的远大理想的句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请默写出两句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
家乡的古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边语文,学一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利用手机、互联网进行交流的方式越来越普遍。
下
面是一位同学在其QQ空间所写的一句节日祝福语,请你照样子帮他再补写两句。
思念,无味,却很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
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时值冬季,正是甲流肆虐的季节,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是做好预防甲流措施的重要场所。
各班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要求,准备开展“预防甲流”的活动。
(1)请你为这次“预防甲流”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内容相关、形式对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里还准备出一期以“关注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为本期的黑板报拟一个栏目
的标题。
示例:甲流症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6.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 1问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日:“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锤、郯、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目《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①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人,
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日:“诺。
”梁召籍人。
须臾,梁睨④籍日:“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⑤,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通:会稽郡郡守殷通。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
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⑤裨将:副将。
8.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至陈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公及恒楚将.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时恒楚亡.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精神栖身于茅屋》完成文后问题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
就说说那位最
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
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
枪自杀了。
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
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
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
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
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
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
精神上的代价。
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
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你
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
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
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
”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
”或者用孔子的话说: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
也相去不远了。
12.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
14.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
15.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
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
(二)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回答文后问题。
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
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态,“一旦睡着,他肯定要着凉的。
”我这样想。
③一个抓完药的大妈推了推老头:“老张别睡,你儿子呢?”老头遽然睁眼,回答:“回家了。
”“怎么把虚弱的老爹单独留在这儿呢?”我可怜起他来。
④一个护士问了一声,就走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我听见她和别人的高声攀谈:“老张家
真可怜,连两百块都拿不出,他儿子回去借钱了。
”我是不是帮他些什么,我想。
“你冷不冷?
要不要我脱件衣服给你?”我问老头。
老头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拒绝了。
“或者,我扶你到护
士房里的火炉前坐着等?”我再次提议,老头巴巴地往房里望了一眼,犹豫半天,说:“不打
紧,我儿子很快就来了。
”
⑤“你干什么?’,当我还想提议时,过道里突然传来争执声,护士抓着一个汉子,汉子手里,抱着从病房里取出的一床棉被。
“没见他快冻死了吗?”汉子过来,用棉被把老头包裹起来,见他这样,护士默许了,老头抬着感激的眼,对汉子说:“谢谢,谢谢。
”
⑥我像被狠狠掴了一个耳光,这里的人,几乎都在同情老头,可没人真正为他做些什么,
包括我。
怜悯和善行之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距离。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17.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8.你认为文章结尾处这个“不大不小的距离”是什么?
19.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0.请说说生活中你与文中的“我”或者“汉子”相似的经历,并谈谈感受。
四、写作(共40分) ,
21.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在家乡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才。
和班上的同学比,自己的成绩稍差,她就抱
怨老师的“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
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
中学读书。
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
请以“对自己负责”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在内容和表达上有
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用心爱心专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