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血肉筑长城新人教版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的胜利。引导学生得出:
★1937年、平型关、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台儿庄的地理资料和战役的资料,交流认识: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徐州是铁路枢纽,向南可以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日军作战意图,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矾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
力量: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3.“七大” 的重要意义。
教师:可从已讲过的史实中引导学生去认识这里所指的“团结”、“胜利” 和“准备了条件” 这三方面的含意。
学生认识:
★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原因:师生结合教材整理分析
■从美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苏联出兵中国的史实,理解中国抗日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
■概括理解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例白求恩支援中国抗日的事迹);爱国华侨对抗日的贡献。
最后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路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师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篇政治报告的原文节选,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主要分析三个问题:
1.“七大”召开时的形势和任务。
★当时形势的特点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中心任务是:“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大会的主要内容:
一是“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材料四 据美联社东京1995年9月30日报道: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的自由民主党将要求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要求日本首相及其内阁成员每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以表达对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争死难者的感激之情。
材料五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军费就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1990年,达300亿美元,1994年日本军费开支为46835亿日元,约合46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据日本经济中心预测,2000年日本军费开支将达到529亿美元。——《为什么日本不认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具体史实;知道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组导学方式。将全班分成六个历史学习小组,每两个小组进行搜集资料展开竞争,通过分组搜集资料,明确分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平型关大捷
教师: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和《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播放《平型关大捷》的录像,讲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形象的再现这一历史史实,突出战斗中八路军的机智、英勇和日军的骄横、狼狈。
学生:利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观察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攻的方向和地区,明确日军向西进攻山西,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只有彻底铲除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才能维护世界持久的稳定和平。
二、史实填表:
列表比较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三、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展出纳粹德国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犯罪历史。德国建设部长托普费尔称这一纪念设施为“裸露的伤口”,他说,“我们需要这个经常作痛的裸露的伤口,以便时刻警惕我们”。
二、百团大战:
1、背景:日寇的囚笼政策
师:展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将这幅图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1937-1940年)作背景说明,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动全民族抗战,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1.学习重点
●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百团大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3、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问题思考:
促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事件有哪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从1840年以来到这次抗日战争,中国经历过哪几次重要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就是这首歌激发着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锋陷阵的号角。正如歌中所言,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的民族筑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血肉长城!
●新课学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战斗争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结果如何?(都以中国的失败,统治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而这次抗日战争的结果,却以中国的胜利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特别用抗日战争和过去五次对外战争进行对比,启发学生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分组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
■从国民党的抗战、共产党的抗战、人民的抗战等具体史实,概括理解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战役概况:
教师: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
★1938年、徐州台儿庄;
★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学生:阅读导入框中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夺回阵地的感人史实,认识战役的激烈与悲壮,充分理解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军南下、打通津浦线的进程。
●反馈学习:
一、问题思考:
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它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冲击着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在军部好战势力的推动下,1931年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战争发展为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起来,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课前观看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例《世纪中国》、《八路军》、《地道战》、《地雷战》等,观看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的录像资料,更多的了解抗战史实。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认真吸取抗战精神的深刻营养。
教材分析
本课从两个角度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一、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脉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中共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光明前途,召开了“七大”,会议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学与分析的方法处理问题,与现实多联系,抨击日本右翼势力,要求日本方面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血肉筑长城
教学理念
在插图释读、图片分析、视频展播等直观学习中倾听历史的声音;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思考人生的价值;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
内容标准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944至10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日本关东军→
↓抗日根据地军民举行大反攻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师生:结合教材插图——《日本侵略军纷纷举手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9月2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台湾人民欢庆抗战胜利》,全面认识这一胜利。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总结: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筑成抗日长城: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历史歌谣:
抗战首捷平型关,台儿庄战敌丧胆。
百团大战显神威,血肉之躯筑长城。
在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总结。
2、战役经过:
学生展示《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图片及资料,派出代表解说百团大战作战时间、地点、指挥员,并讲述百团大战的经过,教师分析作战特点。
小组1资料说明: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进行。
小组2资料说明:
★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材料二 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供奉着许多战犯遗骸。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日本退武军人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列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三 在我们中国,也有一座关于二战的纪念馆,那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各种物证等。大部分是控诉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害而牺牲了的中国人民的情况。还附了含有下列意义的说明:“我们日中两国人民经受了眼前所看到的不幸的历史,但以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为转机,我们两国已发誓今后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这个报告的中心议题是:“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这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设新中国的关键。
二是“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是实现在抗战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实现光明前途的行动纲领,这条路线可以作如下三个基本点记忆理解:
目标: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任务: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小组3资料说明:
★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战绩辉煌。
取得的重大战绩,具体参看《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八路军战斗达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师:分析百团大战的意义: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三、中共七大:
教师:结合《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形势图,简单介绍1945年抗战的形势,引导学生得出抗战即将获得胜利的结论。
2.学习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反共反人民的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可以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考虑,从而化解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直观学习法、史料分析法、分析讨论法。
◇课前认真阅读分析教材插图及相关图片,注意从直观形象的图片、图画中分析真实的历史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