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醉亭记》,完成下列三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而深秀者,琅琳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语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若夫日岀而林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奇,佳木秀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实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彩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目似瞑,意暇甚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
C.日出而林霏若夫淫丽霏霏
D.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岀者。

(3) 下列对文章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图,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②段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太守因滁州老百姓生活安定、富足而醉,也因自己依然未得到统治者赏识而只能孤芳自赏、自我陶醉。

D.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

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忠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也。

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

为郡吏,建安末举孝廉①,除汉昌长。

先主东征,败绩
..猇亭②,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

先主已还永安,见忠与语,谓尚书令刘巴曰:“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建兴八年,召为丞相参军。

又领州治中从事。

明年,亮出祁山,忠诣亮所,经营戎事。

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

征庲降都督③张翼还,以忠代翼。

忠遂斩胄,平南土。

初,建宁郡杀太守正昂,缚太守张裔于吴,故都督常驻平夷县。

至忠,乃移治味县,处民夷之间。

又越嶲郡④亦久失土地,忠率.将太守张嶷⑤开复旧郡,由此就加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

忠为人宽济有度量,但诙啁⑥大笑,忿怒不形于色。

然处事能断,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

及卒,莫不自致丧庭⑦,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迄今犹.在。

【注释】①举孝廉:汉朝的一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②猇亭:今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

③庲降都督: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长官。

④越嶲(xī)郡:古代郡级行政区。

⑤张嶷(nì):字伯。

⑥诙啁:戏谑逗乐。

⑦丧庭:灵堂。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败绩
..猇亭败绩:大败
B.忠率.将太守张嶷开复旧郡率:带领
C.流涕.尽哀涕:鼻涕
D.迄今犹.在犹:仍,还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ii 威恩并立,是以蛮夷畏而爱之。

(3) 结合选文,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马忠的“贤”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

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情。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曾高祖考以来
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和我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 解释文中粗体词。

i 静以修身
ii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非志无以成学.
B.意.与日去意.暇甚
C.险躁则.不能治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将复何.及白雪纷纷何.所似
(3) 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i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ii 凡仕官之家,由俭人奢易,由奢返俭难。

(5) 对选文的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在甲文中,诸葛亮指出“静”与“俭”是修身养德的方法。

B.在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勤奋,节俭能吃苦才能有所作为
C.甲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强调了修身治学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节俭是君子必备的品德
4.阅读纪昀的《河中石兽》,完成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

i ①山门圮于河
ii ②不能究物理
iii ③湮于沙上
iv ④啮沙为坎穴
(2) 翻译下面语句。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河中寻找石兽,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确的?
(4) 本文细节刻画非常传神,品味讲学家“闻之笑曰”时有何心理?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夫君子之行.
B.太丘舍去.意与日去.
C.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
(2) 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人不知而.不愠B.则.是无礼淫慢则.不能励精
C.下车引之.得一人之.使D.去后乃.至屠乃.奔倚其下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炼,仅一百来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B.文中对陈元方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惭、下、引”三个动词及两句对话来完成的。

C.陈太丘是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而友人“日中不至”,当然是失信了。

D.文章篇幅虽短,却能在尺寸间起波澜,加之人物情态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4) 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ii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

俄而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②听客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③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注释】①突:烟囱。

曲突,使烟囱弯曲。

②乡(xiàng)使:先前假使。

乡同“向”,一向,先前;
使,假使,假如。

③寤:同“悟”,醒悟,觉醒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i 远徙积薪
ii 而不录言曲突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3) 主人听了他人的一番话“乃寤而请之,”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7.【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碎金鱼》)【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伎:同“技”。

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 翻译下列句子。

i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ii ②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3) 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4) 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节选自《列子·天瑞》)
(1)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因往晓之若屈伸呼吸其人曰
晓之者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画直线的句子。

(3)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意在讽刺那些的人。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门立雪
《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①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游酢,人名,与杨时同为程颐弟子。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2) 翻译句子:杨时见程颐于洛。

(3) 本文给你的启示是
10.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

中夜闻鸡鸣,蹴②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注】①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簿籍。

②蹴(cù):踢。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同寝.
ii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3) 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11.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取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尊君在不.
ii 元方入门不顾.
iii 值.胡贼攻郡
iv 不忍委.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ii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 【乙】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2.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 期.日中
ii 尊君在不.
iii 相委.而去
iv 元方入门不顾.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3.(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③会:钟会。

钟毓、钟会是兄弟。

(1)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行
B.白雪纷纷何.所似既而问毓何.以拜
C.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
D.且.托寐以观之不义而富且.贵
(3)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ii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4) 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
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

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14.狼(节选)
蒲松龄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以:,洞:,乃:。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请在文中找出表现狼生性狡猾的语句。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②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此,石也。

”王以和为诳③而刖④其左足。

及厉王薨⑤,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何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⑥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注释】①玉璞:里面含着玉的石头。

②奉:捧着;表示郑重、尊敬。

③诳:欺骗。

④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

⑤薨(hōng):指古代称侯王的死。

⑥题:命名,称为。

⑦理:雕琢、加工玉石。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屠乃.奔倚其下(《狼》)
C.及.厉王薨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D.使人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2) 下列哪一项与“此,石也”句式不同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天,积气耳(《杞人忧天》)
C.丁氏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D.夫学须静也(《诫子书》)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泣尽而继之以血。

ii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何哭之悲也?
(4)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和氏悲伤痛哭的原因。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
入门不顾。

【乙】
陈蹇,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蹇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蹇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②罪。

蹇徐③谕之④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馁:闹饥荒。

②归:承认。

③徐:慢慢地。

④谕:告诫。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其人舍.然大喜B.相委而去.一狼径去.
C.尊君在不.不.似恶人D.去后乃.至乃.起整衣
(2) 参照示例,谈谈“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便”是“就”的意思,用“便”写出了友人听
到陈太丘“已去”后发怒之快,体现了友人的暴躁、缺乏修养。

蹇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5) 读完两则短文,小金同学不禁感叹:陈元方长大以后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是多方
面原因造就的。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生不辰①,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

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

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②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

旧役小傒③,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

夙习未除,故态难脱。

(张岱《西湖梦寻,序》)【注】①不辰:不得其时。

②僦(jiù)居:粗屋居住。

③傒:同“奚”,仆役。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C.一上下一.白一.碧万顷
D.及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张岱对西湖的特殊情感。

18.【观古文,看巾帼英雄】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

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

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

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A.唯闻.女叹息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微颔之(《卖油翁》)
C.而.驭下严峻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D.愿为.市鞍马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

(3)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中的“乃”字古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第二
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副词,于是;③副词,才;④副词,竟然;⑤副词,是。

你觉得哪种解释更符合语境?请说出理由。

(4) 同是“巾帼英雄”,选文中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
..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i 卿今当涂
..掌事
ii 蒙辞.以军中多务
iii 但当涉猎
..
iv 见往事
..耳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ii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
C.成语“吴下阿蒙”出自本文,现在多用来比喻人的学识尚浅。

D.文章围绕“读书”来写人记事,通俗易懂,意味深长
(4) 选文与“链接材料”都讲述学习的故事,但写法却不尽相同。

请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
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父命牧牛陇上,听诸生诵书;听已,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

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

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③曷hé:为什么。

④恬:安静、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