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其他标准或体系文 件相区别。
209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工作标准
决策层工作标准
最高 决策
者 工作 标准
决策 层 人员
工作 标准
管理层工作标准
管理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中层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一般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特殊 过程 操作 人员 工作 标准
3) 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应注意尽量避免交叉, 明确接口,工作内容应由主管管理者确定,对管理 人员应侧重于效率和服务的要求;
220
4) 对岗位的工作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 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定量的要求尽可能 定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 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
5) 对特殊工序过程工作岗位,例如焊接工、 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 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
222
5) 应为操作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必须遵从的通用的工作标准; 6) 对特殊工序过程的操作人员,可对特殊工种、特殊任务 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标准;
7) 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应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中, 应按工种制定。服务人员在操作人员范畴,服务人员的工作 标准应包括服务规范和服务提供规范的要求。
211
新版15498标准中工作标准体系的
一是决策层工作标准,其中分为:最高决策者工 作标准和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二是 管理层工作标 准,其中包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 工作标准和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三是操作人员工 作标准,其中包括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操作人 员(岗位)工作标准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213
主要修改内容之 三
新标准强调了“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其他管理 人员”也需要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表 明了 企业上 下都应纳入控制范围。与过去 有的宣传资料相比,该 标准还明确要求对中层管理人员, 副职和正职一样, 都要制定工作标准,而不是 “副职 可以 不制定 工作 标准”。这表明,企业全员都要受到工作标准的制约。
按照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可分为三类工作 标准:
8.4.3范围、规范性引用标准---------------
可参照GB/T1.1—2000中6.2.2和6.2.3规定编写。
8.4.4职责、权限
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关岗位的相互 关系。部门正职管理人员在工作标准的职责中 还应 明确该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内容。
8.4.5岗位人员资格要求
明确岗位人员的基本资格要求,包括文化水平、 操作水平、管理知识等,对 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 对其经验和技能进行评定,需要时应发给资格证书。
由于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生产服务形式有异,企
业可以根据总的要求,结合各企业实际,制定出适合 本组织的工作标准。只要工作标准符合了整体要求即 可。在制定工作标准时,首要解决的是:使工作标准 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可考核性,而不要把制定 工作标准的统一格式当作重点。
214
8.4.2 名 称
工作标准的名称应简短明确,反映标准的主题。 工作标准的名称一般由岗位名称或职务名称加“工作 标准”、“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 ” 字样组成。 示例1:立车车床工岗位 —— 立车车床工作业标准 示例2:超声波探伤工岗位 —— 超声波探伤工作业指 导书 示例3:车间副主任职务 —— 车间副主任工作标准 示例4:技术科科长职务 —— 技术科科长工作标准 示例5:公司副经理职务 ——副经理工作标准 示例6:工厂厂长职务 —— 厂长工作标准 示例7:饭店前厅服务员岗位—前厅服务员作业指导书
在编制工作标准时,原则上讲,应该按GB/T1.1 的规范要求去办,但是在企业的现实条件下,应从实 际出发,不一定要十分强调某种格式。对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言,必须按GB/T1.1行事,对 企业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写则是“可参 照使用”。对于工作标准的格式应根据企业规模大小、 水平高低,由企业自己规定,不一定要统一成固定的 模式。例如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 前言、引言等可用,也可不用。但对名称和范围、工 作内容及要求则不能省略,应参照执行。
这样把原来的管理层分解为现在的决策层和管理层 进一步突出了“领导作用”;把操作人员明确分为一般和 特殊操作人员,更有利于“全员参与”; 而管理层 则是承 上启下,这部分人员的工作标准应突出 在实施上级决策, 检查下级执行,提出处置办法方面.这样更加符合管理的层 次需要。
212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二
217
3)实践证明,一些企业曾有过的“部门工作标 准”,即使制定了,也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部门” 是“组织”的一个层次,本身也是一个“组织”, “部门工作标准”既不能代表以 “事”为对象的管理 标准(程序文件等),也不能代表以“人”为对象的工 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更不能代表以“物”为对象 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221
8.4.7检查与考核
在工作标准中应根据标准的工作内容和要 求详细规定考核条件及奖惩办法,明确考核的
部门、时间。一般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应制 订专门的 “ 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特殊
的 考核程序和方法也可以在每个工作标准中 加以规定。
8.4.8附录 记录及表格
必要时以附录形式补充说明,企业应根据 各自情况编制 所需的必要的 记录 或表格。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一
在新版标准第8章中,将原来工作标准由管理人员和 操作人员两个层面,变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三个 层面:
1) 凸显出决策层工作标准。
2)将管理层工作标准明确分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 理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3)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明确分为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和 一般操作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编写要求
8.1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构成工作标准体系的工作标准可根据行业不
同选择不同内容,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标准或岗 位责任制等。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2。
8.2 工作标准的格式
工作标准的封面及印刷格式可参照GB/T1.1的规定.
8.3 工作标准的编号 工作标准应使用企业统一的标准编号方法,并
219
8.4.6 工作内容与要求
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般包括:
1) 明确该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 应承担的工作目标;
2) 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立企业 的方针目标,围绕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 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而作出决策、提供资源、监 督实施、评价体系、持续改进等;决策层人员的工 作内容应由最高决策者确定,相互之间不宜交叉, 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
6) 对每个岗位按作业顺序列出工作(作业) 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 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 的条件,并与其他工作(作业)接口处相互协调。 应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以及要达 到的要求,说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 必要时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7) 企业可运用工业工程制定工作(作业)标 准的方法.
216
8.4.1c)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
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的解释
1)部门工作标准的提法和作法是一些企业曾有 过的,但 实践证明,其作用 仅起到了 “ 部门分工范 围”。我们所说的“工作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理应 是在各岗位的“人”去操作,“部门”不好讲操作。
2)部门是由人员组成的, 对 部门各类人员(从 领导到操作员)的工作标准制定完善,落实检查到位, 足以完成本部门的任务. 因此在8.4.4职责、权限中明 确提出: “部门正职管理人员 在工作标准的 职责中还 应明确该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内容。” 所以 部门 各 类人员的工作都应为部门正职管理人员所辖所管。以 此代替所谓部门工作标准并不为过。
215
新版15498标准中工作标准体系的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四
1995版 GB/T15498 标准对工作标准 的名称只列举了 两个示 例,一是 球磨机工 作岗位 作业标准,一是 厂长工作标准,从 一个侧面说明了1995版GB/T15498 标准 突出的还是制造业。而 新 标准 列 举了 七 个示例,它表明工作标准是多样性的,既 有 “作业标准”、“工作标准”、“作业 指导书”多种称谓,也有 工厂、公司、饭 店、机关 等多种类型,同 时 也 包 括 各种 岗位、职务、正职、副职。
一般 操作 人员 (岗位) 工作 标准
210
8.4 工作标准的编制要求
编写原则
制定企业内各职务、各岗位的工作标准时应注意:
1) 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管理人员,每个职务都应制定 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2) 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制定; 3)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 4) 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其职责、权限体 现在工作标准中,不按现实分工制定;
4)所谓 “部门工作标准”, 并不能 真实反映 “职责”。 这是因为 “职责”应是“职务”与“责任” 的简称, 职务只能赋予工作着的“人”,不能 赋予 “部门”什么职务;责任只能由工作着的“人” 真正 承担,所谓 “部门” 的责任也只能分担给部门的 “人”。
所以本标准起草人认为,如果为与历史保持联系, 一些企业非要保留或分出“部门工作标准”,则推荐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 工作标21准8
209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工作标准
决策层工作标准
最高 决策
者 工作 标准
决策 层 人员
工作 标准
管理层工作标准
管理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操作人员 通用工作标准
中层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一般 管理 人员 工作 标准
特殊 过程 操作 人员 工作 标准
3) 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应注意尽量避免交叉, 明确接口,工作内容应由主管管理者确定,对管理 人员应侧重于效率和服务的要求;
220
4) 对岗位的工作应偏重于质量要求,也包括 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要求,能够定量的要求尽可能 定量化。凡能规定定额的岗位,均应制定定额, 包括时间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
5) 对特殊工序过程工作岗位,例如焊接工、 探伤工、锅炉工等的作业要求,应参照国家有关 部门颁布的规定制定;
222
5) 应为操作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必须遵从的通用的工作标准; 6) 对特殊工序过程的操作人员,可对特殊工种、特殊任务 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工作标准;
7) 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应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中, 应按工种制定。服务人员在操作人员范畴,服务人员的工作 标准应包括服务规范和服务提供规范的要求。
211
新版15498标准中工作标准体系的
一是决策层工作标准,其中分为:最高决策者工 作标准和决策层人员工作标准;二是 管理层工作标 准,其中包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 工作标准和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三是操作人员工 作标准,其中包括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操作人 员(岗位)工作标准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工作标准。
213
主要修改内容之 三
新标准强调了“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其他管理 人员”也需要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表 明了 企业上 下都应纳入控制范围。与过去 有的宣传资料相比,该 标准还明确要求对中层管理人员, 副职和正职一样, 都要制定工作标准,而不是 “副职 可以 不制定 工作 标准”。这表明,企业全员都要受到工作标准的制约。
按照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可分为三类工作 标准:
8.4.3范围、规范性引用标准---------------
可参照GB/T1.1—2000中6.2.2和6.2.3规定编写。
8.4.4职责、权限
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关岗位的相互 关系。部门正职管理人员在工作标准的职责中 还应 明确该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内容。
8.4.5岗位人员资格要求
明确岗位人员的基本资格要求,包括文化水平、 操作水平、管理知识等,对 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 对其经验和技能进行评定,需要时应发给资格证书。
由于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生产服务形式有异,企
业可以根据总的要求,结合各企业实际,制定出适合 本组织的工作标准。只要工作标准符合了整体要求即 可。在制定工作标准时,首要解决的是:使工作标准 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可考核性,而不要把制定 工作标准的统一格式当作重点。
214
8.4.2 名 称
工作标准的名称应简短明确,反映标准的主题。 工作标准的名称一般由岗位名称或职务名称加“工作 标准”、“作业标准”或“作业指导书 ” 字样组成。 示例1:立车车床工岗位 —— 立车车床工作业标准 示例2:超声波探伤工岗位 —— 超声波探伤工作业指 导书 示例3:车间副主任职务 —— 车间副主任工作标准 示例4:技术科科长职务 —— 技术科科长工作标准 示例5:公司副经理职务 ——副经理工作标准 示例6:工厂厂长职务 —— 厂长工作标准 示例7:饭店前厅服务员岗位—前厅服务员作业指导书
在编制工作标准时,原则上讲,应该按GB/T1.1 的规范要求去办,但是在企业的现实条件下,应从实 际出发,不一定要十分强调某种格式。对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言,必须按GB/T1.1行事,对 企业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写则是“可参 照使用”。对于工作标准的格式应根据企业规模大小、 水平高低,由企业自己规定,不一定要统一成固定的 模式。例如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次、 前言、引言等可用,也可不用。但对名称和范围、工 作内容及要求则不能省略,应参照执行。
这样把原来的管理层分解为现在的决策层和管理层 进一步突出了“领导作用”;把操作人员明确分为一般和 特殊操作人员,更有利于“全员参与”; 而管理层 则是承 上启下,这部分人员的工作标准应突出 在实施上级决策, 检查下级执行,提出处置办法方面.这样更加符合管理的层 次需要。
212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二
217
3)实践证明,一些企业曾有过的“部门工作标 准”,即使制定了,也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部门” 是“组织”的一个层次,本身也是一个“组织”, “部门工作标准”既不能代表以 “事”为对象的管理 标准(程序文件等),也不能代表以“人”为对象的工 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更不能代表以“物”为对象 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221
8.4.7检查与考核
在工作标准中应根据标准的工作内容和要 求详细规定考核条件及奖惩办法,明确考核的
部门、时间。一般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应制 订专门的 “ 工作标准考核办法”;特殊
的 考核程序和方法也可以在每个工作标准中 加以规定。
8.4.8附录 记录及表格
必要时以附录形式补充说明,企业应根据 各自情况编制 所需的必要的 记录 或表格。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一
在新版标准第8章中,将原来工作标准由管理人员和 操作人员两个层面,变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三个 层面:
1) 凸显出决策层工作标准。
2)将管理层工作标准明确分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 理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3)将操作人员工作标准明确分为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和 一般操作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编写要求
8.1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 构成工作标准体系的工作标准可根据行业不
同选择不同内容,一般包括岗位工作标准或岗 位责任制等。
工作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2。
8.2 工作标准的格式
工作标准的封面及印刷格式可参照GB/T1.1的规定.
8.3 工作标准的编号 工作标准应使用企业统一的标准编号方法,并
219
8.4.6 工作内容与要求
工作内容与要求一般包括:
1) 明确该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 应承担的工作目标;
2) 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立企业 的方针目标,围绕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 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而作出决策、提供资源、监 督实施、评价体系、持续改进等;决策层人员的工 作内容应由最高决策者确定,相互之间不宜交叉, 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
6) 对每个岗位按作业顺序列出工作(作业) 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 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 的条件,并与其他工作(作业)接口处相互协调。 应明确每个环节转换过程中各项因素,以及要达 到的要求,说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 必要时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7) 企业可运用工业工程制定工作(作业)标 准的方法.
216
8.4.1c)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
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的解释
1)部门工作标准的提法和作法是一些企业曾有 过的,但 实践证明,其作用 仅起到了 “ 部门分工范 围”。我们所说的“工作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理应 是在各岗位的“人”去操作,“部门”不好讲操作。
2)部门是由人员组成的, 对 部门各类人员(从 领导到操作员)的工作标准制定完善,落实检查到位, 足以完成本部门的任务. 因此在8.4.4职责、权限中明 确提出: “部门正职管理人员 在工作标准的 职责中还 应明确该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内容。” 所以 部门 各 类人员的工作都应为部门正职管理人员所辖所管。以 此代替所谓部门工作标准并不为过。
215
新版15498标准中工作标准体系的
主 要 修 改 内 容 之四
1995版 GB/T15498 标准对工作标准 的名称只列举了 两个示 例,一是 球磨机工 作岗位 作业标准,一是 厂长工作标准,从 一个侧面说明了1995版GB/T15498 标准 突出的还是制造业。而 新 标准 列 举了 七 个示例,它表明工作标准是多样性的,既 有 “作业标准”、“工作标准”、“作业 指导书”多种称谓,也有 工厂、公司、饭 店、机关 等多种类型,同 时 也 包 括 各种 岗位、职务、正职、副职。
一般 操作 人员 (岗位) 工作 标准
210
8.4 工作标准的编制要求
编写原则
制定企业内各职务、各岗位的工作标准时应注意:
1) 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管理人员,每个职务都应制定 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2) 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制定; 3)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 4) 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其职责、权限体 现在工作标准中,不按现实分工制定;
4)所谓 “部门工作标准”, 并不能 真实反映 “职责”。 这是因为 “职责”应是“职务”与“责任” 的简称, 职务只能赋予工作着的“人”,不能 赋予 “部门”什么职务;责任只能由工作着的“人” 真正 承担,所谓 “部门” 的责任也只能分担给部门的 “人”。
所以本标准起草人认为,如果为与历史保持联系, 一些企业非要保留或分出“部门工作标准”,则推荐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 工作标21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