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校本教材反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校本反馈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
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另外,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称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定名,说显著差异。
世界上著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法典、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条。
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1260汉语字数就超过了10万.值得注意的是,是全部民法规范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逻辑性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
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
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袋土豆”。
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
同时,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
民法典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之中。
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
这样的编纂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逻辑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定名为“名归。
孙宪忠《民法典何以为“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是实至名归的B.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成功编纂民法D。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了数学上“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分)( )
A.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例子,从立法体量角度证明了我国民法典定名的合理性。
D。
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两者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
B。
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汉语字数超过了10万,但也只涉及民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实施民法。
D。
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工作全面展开。
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第二步。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
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
2019年01月24日)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
白皮书》)材料三: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蕾)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正常。
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
报》2020材料四: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努力,梦想终于实现”。
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
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
北斗全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
为此,中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
(摘编自【国际锐评】《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
创新的不竭动力》,搜狐网)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是陈芳允院士在1983年提出的。
B。
我国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轨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D。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分)()
A. 201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上升,而占比却逐年下降。
B. 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C。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国科技和全球经济发展都有意义。
D。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卫星进行了所有设备运行确认正常,开启工作模式。
6.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功的原因。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胡天翔
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
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
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
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
床被压得“吱呀”一声。
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
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
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
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
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十个装的两包口罩花了三十元。
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和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
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
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
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椎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
打了十三年的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
大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
大哥还告诉刘小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屋就快上楼板了……
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去出一份力吧.”
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
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
吃过饭,刘小海将剩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
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
"
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
忙了一上午,刘小海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
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
“录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
”刘小海心想。
“师傅,你们很辛苦吧?”
“不辛苦,还可以。
”
“师傅,您是河南人?”
“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
“谢谢,谢谢您!”
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
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
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己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
“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
”
儿子是在为自己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
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中,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儿子爽快地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小海。
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情况。
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
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
上千个工地忙碌着。
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
“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哩。
”大哥笑着说。
“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
”
“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说话哩。
"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
“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说。
“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
”娘流泪了.
“娘-—” 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焊钳稳稳地夹起焊条,一下一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细腻的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
C.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待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D 。
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
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家庭境况,最后写他
志愿者,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非常时期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
8.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9.请概括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现
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
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
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峙于江中,与渔浦诸山犬牙相错,洄洑激射,岁败公私船不可胜计。
轼议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门,并山而东,凿为漕河,引浙江及溪谷诸水二十余里以达于江。
又并山为岸,不能十里以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岭,凿岭六十五丈以达岭东古河,浚古河数里达于龙山漕河,以避浮山之险,人以为便.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
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
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
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
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阨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十桥,以迅江势".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葑,茭白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B.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C.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D 。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度僧牒,唐宋时官府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
凡有牒的僧
尼得免地税、徭役.
B.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
“刺”是检核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C 。
漕河,古时专指运漕粮的河道,文中是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D. 三吴,指的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地理范围吴兴,会稽三地,现泛指江浙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分)
A. 苏轼多法并施,治理有方.到杭州后,遇瘟疫并发。
第二年春天,减价出售常平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B 。
苏轼尽职尽责,造福一方。
他用物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以便通行。
C 。
苏轼才能出众,遭人嫉恨。
他曾建议开岸,疏通古河道。
计划上奏,有恨苏轼的事情因此未能成功。
D 。
苏轼一心为民,爱民如子。
二十年中两家里有黎民画像,饮食时为他们祝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稍畜钱粮待之。
(5分)
(2)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复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欲与元八卜邻①,先有是赠
白居易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卜邻:选择做邻居.②墙东:出自《后汉书·逸民传》,指隐居之地.③绿杨:出自《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闻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直抒胸臆,诗人与元八志趣相投,都渴望隐逸,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B. 颈联直述与反问,暂时外出尚且期待良侣偕行;长期定居,又怎可不择佳邻?
C. 尾联由喜转悲,即使与好友为邻,可常与好友见面,自己还是难免孤独终身.
D. 全诗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与他惯常“老妪能解”的诗歌风格如出一辙。
15。
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是写春天,“”是写夏天,“风霜高洁”是写秋天,“水落而石出”是写冬天。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荀子在《劝学》中,用“,”表达了站在低处不如登到高处眼界开阔的道理.
第II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法赋本权利,世界所有主要国家都有国安法,这是常态。
筑牢织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防线出了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在外界看来,北京经月余努力推出港效。
但从历史的看,这条国安立跑了23年的马拉松.北京主导下的港区国无疑是的有效之举。
对于立场港分子的人士,被外在、误入歧以及对“一国两制”存在困惑或误读的香安法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通过这部法律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正轨.以法治为遵循、以安全为保障,香港一续写繁荣与辉煌!
1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众周知角度悬崖勒马裹挟
B.众所周知维度亡羊补牢裹挟
C.众所周知角度悬崖勒马裹胁D。
俾众周知维度亡羊补牢裹胁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有力推动香港重回正轨、重新出发,也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
B。
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重回正轨、重新出发。
C。
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支撑,不仅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也将有力推动香港重新出发。
重回正轨。
D.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强
大支撑,不仅将有力推动乔港重回正轨将成为香港居民权利和自由的坚实保障
19.下列句中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
A.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友的菜肴。
D。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6分)
血管里并没有所谓的毒素,_______胞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自然产物,正常情液运输到特定器官,最终排出体外,并不何伤害。
比如代谢蛋白质之后产生的尿素酚类等产物,就会通过肾脏排出。
_____就可以帮助代谢废物加速清理。
除此之外排毒汤,_______ 。
21。
请根椐下面内容以王华的身份给班主任李老师写张请假条。
(5分)
7月15日早晨突降暴雨,街道大量积水,王华在上学途中,不慎踩翻窨井盖摔伤,导致小腿胫骨轻微骨裂,医生叮嘱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五天。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班级计划举行演讲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管宁和华歆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