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一.阅读下面非文学类作品,完成1-3题。
(9分)
①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②有一些科学家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③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使用棍子、“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
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④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
赖特发现,北极熊的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
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选自《动物游戏之谜》) 1.下列对文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演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进而达到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的目的。
C.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对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保尔·赖特等人提出游戏不是学习,而是“锻炼”,他们列举了“西伯利亚羱羊”、“北极熊”的游戏行为,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通过对动物游戏行为的介绍,得出的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B.选文②与①并列,介绍了动物的“自娱说”,指出动物进化程度越高,智力就越发达,“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C.“学习说”是一种崭新的说法,他们认为,动物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动物能力的提高很有效。
D.美国、加拿大的两位学者先后提出“锻炼说”来对“学习说”内容进行补充,结构上是在③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3.成年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
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哪一项()(3分)
A.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B.锻炼自己的速度、敏捷能力。
C.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身体的灵活和力量。
D.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
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
②箕踞
..,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宴)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
..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名未振,观光上国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尝科头箕踞
..,谈禅咏箕踞:蹲坐。
C、必令其家老妪.读之妪:年老的女子。
D、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权贵有嫌其.出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乃.放纵诗酒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C、与.刘宾客齐名秦伯说,与.郑人盟
D、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朴实,辞句晓畅,“言言皆实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
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独善其身”;处江湖之远,则“兼济天下”。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分布存于他人生的重要阶段。
7.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⑴①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3分)
②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3分)
⑵课内文言句子翻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
泊白沙渡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
山民,即山野之民。
8.“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3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5分)
情感:
(三)10.名句名篇默写(任选7句,共7分)
(1),愚顽怕读文章。
(2),塞上风云接地阴。
(3)画图省识春风面,。
(4),此时无声胜有声。
(5)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6),余独好修以为常
(7)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
⑻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卖蚯蚓的人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
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
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
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
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
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
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
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
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
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
“不少!”
“凑合吧。
”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
退休了。
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
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
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
我是挖药材的。
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
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
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
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
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
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
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
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
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一一”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
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
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
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
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
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
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
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
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
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
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
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
——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B.四十几块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俑”,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
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
E.“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
12.小说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13.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义。
(6分)
14.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加以探究。
(8分)
四。
语言及基础知识运用(22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敕.造/赦.免间.或/间.距谬.种/绸缪.少不更.事/耕.读传家
B.笑靥./梦魇.炮.烙/袍.泽不肖./逍.遥六艺经传./传.道受业
C.滋润./蕴.含赡.养/瞻.仰嫡.亲/锋镝.穿红着.绿/真知灼.见
D.讪.讪/蹒跚.湖畔./装扮模
..样/模.块度.长絜大/度.日如年
16.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粟歆享内帏繁霜鬓沸反盈天所守或非亲
B.偏僻寒暄吞噬原生态呕哑嘲哳晓梦迷蝴蝶
C.榫头杜撰牲醴陈利兵气势磅礴虎旅传宵拆
D.弩马绿茵问候峨眉巅神秘莫测术业有专功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
讼纷纭,不置可否
....。
B.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
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
....。
C.生物世界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
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
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
D. 我们自以为是
....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多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①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用地约22万平方米左右。
②摊开布展方案册,首先看到的是整体效果图。
③船形纪念馆静立水中,暗黄色的“船身”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④纪念馆从领导人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五角星胜利塔等依次展开。
⑤大厅的一组浮雕,展现了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
⑥在互动厅,人们还可以借助4D效果亲身想象战士们的艰辛。
⑦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继承传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的重要课堂。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答对一空得1分,共5分)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语文,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20请用一句话概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个小和尚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老觉得修行得太慢,感觉不出自己的长进,甚至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他再也没法忍受了,就向老禅师发牢骚,说自己好像没有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
老禅师微微一笑说:“山腰的工地上,石匠们正为本寺加工佛像,你反正也静不下心来,就跟他们去劳动吧,做个帮手、学点手艺……”
小和尚一听,居然特别高兴,心想,终于可以出去轻松轻松了。
可是,三天后,小和尚又来见禅师,他满脸歉疚地说:“师傅,我还是回来修行吧,连四角八棱的粗岩糙石都能变成仪态万方的石佛,何况我是一个人呢!”
老禅师舒心地笑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使用标点,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A (B.强加因果,第二段中原文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第三段中原文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D.应该是“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根据第四段末“补充”可知“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错。
)
2、C(A “领起下文的作用”错,①与下文是并列关系;B“进化程度越高,智力就越发达”,错,见原文“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顿号表明二者为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D“先后提出”错,原文无据)
3、D(该项属“演习说”,题目中是成年北极熊,不符合;其他选项分别属于“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
)
4.B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5.C (A代词他/语气词;B副词,于是/副词,表转折;C均为连词;D介词,给/介词,比)
6.D应该为“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7.【答案】
⑴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3分)
(采分点“顺适所遇”“浮屠”“形骸”)
(2)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3分)
(采分点“酷”“经月”“荤”)
(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斑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或头顶重物了。
(采分点“谨”“申”“孝悌”“颁”)(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
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
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
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
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
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
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
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
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8.“邀”邀请,这里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月在天上,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诗人邀来同眠似的,充分写出来诗人夜泊沙渚的孤寂
..之情。
(2分)
9.①置身山野的怡然之情
....。
诗歌的前六句写“日暮”时渡头月明鸥栖,灯影渔舟,枕边听涛
之景,描写出一幅清幽自然的画面,表现出诗人置身山野的怡然自得
....的情感。
(热爱自然、陶醉山水也可)(2分)
②对家园故国的思念之情
....。
诗人一个人在船上,清幽自然之景显得空寂、苍茫,“离怀”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念家而不得归的孤寂落寞之情。
(3分)
③亡国的哀痛之情
.......。
诗人听到“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声,更令人难堪,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寄寓亡国之痛。
(3分)(②③答出一点即可得3分。
)
(第9题给足5分为止)
10.【答案】(1)潦倒不通世务(2)江间波浪兼天涌(3)环珮空归夜月魂
(4)别有幽愁暗恨生(5)无边落木萧萧下(6)民生各有所乐兮
(7)枯松倒挂倚绝壁。
⑻渺沧海之一粟(共7分)
11 (1)C项3分,A项2分。
(B项,错在“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原文只是推测。
D 项,“赚钱”之意表现得不充分,这只表明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赚钱。
E项“身体强健”从所给的文字看不出来,无依据。
)
12.①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
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③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④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
②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
③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