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竹”部字看“竹器”的娱乐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位•经典语言文字
从《说文解字》“竹”部字看“竹器”的娱乐文化
〇王慧丛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
【摘要】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它通过分析字形、考究字源,对9353个字进行说解,其中包括《说文解字•竹部》的145个汉字。

本文以这些“竹”部字为研究对象,挑选用 来表示竹器的字,按照各类竹器的用途或其使用的领域对其进行文化上的分类,从而进一步分析“竹器”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竹”部字;“竹器”文化
在上古,中国的竹类植物不仅品类比现在多得 多,分布范围也比现在广泛。

所以,无论是在我国悠久 的发展历程中,还是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竹类 植物、“竹”部字以及“竹”文化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部 分。

然而,这三者都能在《说文解字》中有所体现。

《说 文解字》中不仅有表示竹类植物的“你’部字,也有表 示用竹子或者其他竹类植物做材料的竹器的“1T部 字,更有能体现古时人们娱乐生活的“竹’部字。

_、“竹”文化背景
(一)“竹>’字的发展来源及变化
《说文解字•叙》[1]1°: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 象。

”先民造字,大多反映当时的天文气象、描绘当时 的地貌地理以及表现人本身的智慧等,当然还有就 是记录世间物事。

所以说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 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 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也是我们祖先真实的生活写照。

汉字是借助形体构造表义的,是典型的表意文 字^所以,想要研究“竹”文化,必须先了解“竹”字发 展来源及其变化。

“竹"字在《字源》[_中的解释®:
zh6端纽、觉部;知纽、屋韵、张六切。

象形字。

像竹叶下垂之形。

战国楚简“竹”字或 加短横为饰。

《说文解字》:“竹,冬生艸也。

象形。

下垂 者,菩箬也。

”菩箬即竹叶。

段玉裁注:“云‘冬生’者,谓竹胎生于冬,且枝叶不凋也。

”甲骨文中“竹”用为 地名或族名。

金文中“孤1T亦用为国名。

箫笛一类乐器用竹制,故“竹”有乐器、音乐义。

《周礼•春官•太 师》:“丝木匏竹。

”郑玄注:“竹,管箫也。

”《礼记•乐 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竹”也特指竹简或书 籍。

《晋书•束皙传》:“得竹书数十车。

”汉•桓宽《盐铁 论•利议》:“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 世之变。


“竹”字的甲骨文、金文写法都很像竹叶纷披的 样子,上端代表枝条,下端代表竹叶。

不过,甲骨文 的线条较细,而且上面的线条较长。

但金文的线条就 显得很粗犷,上面线条变短,下面的线条较长更准确 地说下面的竹叶变长。

战国文字与金文不大相同,本 来相连的两边笔画开始分开,并且字形变化较大。

发 展到大篆,也是继续少了上端连接的枝条,而多了下 端的竹叶。

小篆承自大篆,为使其整齐化,仍使用垂 直的线条,像竹叶之形态,这时的“竹”字还有它初 始文字的象形的影子。

然而,到了隶书,经过隶变,字 的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已经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到现 在,我们使用的楷书乃至行书,都与隶书的写法大致 无异。

(二)“i r的文化背景
从一个“竹”字的字形演变就可以看出,到了汉 代,汉字经过隶变,发展变化基本稳定。

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以单字为阐述对象,解释每个字的形、音、义,145个“竹部字也有着较为完整的解释,这也 为我们研究古代“竹器”文化提供了较好的文化背景 和研究基础。

《诗经•卫风•淇奧》:“瞻彼淇奧,绿竹猗猗。

”文 献证明,早在上古时代,就已有“竹”的形象记载。

后 来在20世纪70年代的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中,出土了 27种竹类物品,包含800多件竹器。

在古代,竹子因青
【作者简介】王慧丛,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史。

19
王慧丛/从《说文解字》“竹"部字看“竹器”的娱乐文化
翠挺拔、中空有节、四季常青的特点备受古人推崇,特别是古代文人更是爱用“竹子”隐喻“君子”,从而 表达坚贞不屈的气节。

再加上在现代社会,国宝熊猫 与竹子有着生存依赖的关系,自然竹子也因大家对 熊猫的关爱而备受重视。

所以,纵观古今,经过了几 千年的薪火相传,“竹子”之于中国人是熟悉又亲切 的,“竹”字之于古代汉语是极为重要的核心词汇,
“竹”文化之于中华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竹器”文化显然是“1T文化中对古代乃至如今社会 影响最为深远的。

二、竹器分类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先民逐渐会运用他们 的智慧制造工具以满足需求,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做成 不同材质的器具。

《说文解字》“1T部字一共收录145 个字,这些字大致可被分为两类:植物类和竹制器物 类。

植物类有23个字,其余的大致都可分为竹制器物 类。

而这些表示竹制器物类的字又可以被分成几个 大类:生产类、生活类、书写类、娱乐类、祭祀类、军事 类等。

娱乐类的字有箾、竽、笙、簧、篡、簫、筒、籟、葯、管、筋、笛、筑、箏、摄、萩、籌、箠、簿,共19个字。

三、“竹器”的娱乐文化
(一)“竹器”与乐器
《说文解字》“竹”部字表示与乐器相关的字有 前、竽、玺、簧、篡、簫、筒、籟、箭、管、筋、笛、筑、箏、筑、萩。

我国古代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成八类,即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八音中 又以丝竹为主,竹即指竹制乐器。

笛子是中国民间最 普及的竹制乐器,《说文解字》:“笛,七孔箭也。

”竽、笙是古代簧管乐器,二者外形极其相似,只是竽比箜 体大且管多。

《说文解字》:“竽,管三十六簧也。

”《玉 篇•竹部》:“竽,三十六簧乐也。

” “竽”主要是由竹、木制成,由竽头、竽嘴和22根竽管组成。

《说文解字》:“莖,十三簧,象风之身也。

塋,正月之音。

物生,故谓 之笙。

大者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笙是一种传统的民 族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九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 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形成。

《尔雅•释乐》:“大玺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郭璞注:“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簀,(小者)十三簧。

竽和笙形制很
相近,随着历史的大浪淘沙,最后只留存下来笙这一
种乐器。

箫,《说文解字》:“箫,参差,管乐。

象凤之翼。


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用一组长短不等的细竹管按
音律编排而成,形体像鸟的翅膀。

唐•陆龟蒙《问吴宫 辞》:“鸾之箫兮蛟之瑟,骈筠参差兮界丝密。

”《说文
解字》说笙“象凤之身”,箫“象凤之翼”,这源于中国
古代的神鸟崇拜意识。

《说文解字•竹部》另有“籟、箭、管、筋”四个表
示管乐器的词,“筑、箏”是弦乐器,“菰”则是一种“吹
鞭”“软’则是古代用于警戒或者奴役的哨子。

以上说明,我国的竹制乐器样式繁多,在古代乐
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竹”是古代乐器的重要
制作材料之一,人们也经常用“竹”字代表管乐,用
“丝竹”统称所有音乐。

音乐是古人生活娱乐中必不
可少的部分,从“竹”字部的“乐器”字中更能体会古
人对音乐的喜爱。

(二)与“游戏”相关
《说文解字》“竹”部字表示与“游戏”相关的字
有籌、箠、簿。

1. 籌。

《说文解字》:“壺矢也。

从竹壽聲。

”古代投 壶用的签子,形状像箭苛。

2. 箠。

《说文解字》:“行碁相塞謂之箠。

从竹从塞,塞亦聲。

”古代一种赌博性游戏,亦称“格五”。

3. 傳。

《说文解字》:“局戲也。

六箸十二碁也。

从竹 博聲。

”古代的一种棋戏。

古代社会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等众多的娱乐设
备,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游戏”,但古人也会有属于
他们的游戏活动,例如投壶、下棋等。

从“竹”部字的
这三个表示与古代游戏有关的字中可以看出,古人
会用竹子做材料,制成各种小玩具,在闲来无事时,
丰富单调的生活。

【注释】
①该解释来源于电子材料的《字源》。

*12
参考文故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