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十一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课时跟踪训练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大连调研)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解析B项,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分子内部的共价键强弱,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C项,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D项,也可能是分子晶体,如HCl。

答案 A
2.下列对晶体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Na2B2O7CaF2H3BO3NH3
A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B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C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
D 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
3.(2013·重庆理综,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酸性:H2CO3<C6H5OH<CH3COOH
B.碱性:Ba(OH)2<Ca(OH)2<KOH
C.熔点:MgBr2<SiCl4<BN
D.沸点:PH3<NH3<H2O
解析A项,酸性应为CH3COOH>H2CO3>C6H5OH,错误。

B项,碱性应为Ba(OH)2>KOH>Ca(OH)2,错误。

C项,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即BN>MgBr2>SiCl4,错误。

D项,由于NH3、H2O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沸点:H2O>NH3>PH3,正确。

答案 D
4.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如右图所示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 +和4个O -
2
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O -2,每个O -2周围有8个K +
C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8个
D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6个
答案 A
5.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

a 、b 、c 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a 、b 、c 三种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 .3∶2∶1
B .11∶8∶4
C .9∶8∶4
D .21∶14∶9
解析 a 中:3+2×12+12×16
=6 b 中:8×18+6×12
=4 c 中:8×18
+1=2 所以三种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之比为3∶2∶1。

答案 A
6.(2016·青岛一模)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熔点:NaF >MgF 2>AlF 3
B .晶格能:NaF >NaCl >NaBr
C .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 >NaCl >CaF 2
D.硬度:MgO>CaO>BaO
解析由于r(Na+)>r(Mg2+)>r(Al3+),且Na+、Mg2+、Al3+所带电荷依次增大,所以 NaF、MgF2、AlF3的离子键依次增强,晶格能依次增大,故熔点依次升高。

r(F-)<r(Cl-)<r(Br-),故 NaF、NaCl、NaBr 的晶格能依次减小。

在CsCl、NaCl、CaF2中阴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8、6、4。

r(Mg2+)<r(Ca2+)<r(Ba2+),故MgO、CaO、BaO的晶格能依次减小,硬度依次减小。

答案 A
7.(2016·郑州模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甲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乙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丙所示,H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
D.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丁所示,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 答案 C
8.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6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解析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12个,B项错误。

答案 B
二、填空题
9.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中,粒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晶体是________。

(2)冰、金刚石、MgO 、CaCl 2、干冰5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 晶胞与MgO 晶胞相同,NaCl 晶体的晶格能______(填“大于”或“小于”)MgO 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Cu 晶胞中实际占有________个Cu 原子,CaCl 2晶体中Ca 2+
的配位数为________。

(5)冰的熔点远高于干冰,除H 2O 是极性分子、CO 2是非极性分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半径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则离子晶体熔点越高。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点最高,冰、干冰均为分子晶体,
冰中存在氢键,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4)铜晶胞实际占有铜原子数用均摊法分析:8×18+6×12
=4,氯化钙类似于氟化钙,Ca 2+的配位数为8,Cl -配位数为4。

答案 (1)金刚石晶体
(2)金刚石>MgO >CaCl 2>冰>干冰
(3)小于 MgO 晶体中离子的电荷数大于NaCl 晶体中离子电荷数;且r (Mg 2+)<r (Na +)、r (O 2-)<r (Cl -)
(4)4 8 (5)H 2O 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10.(2016·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第四周期中的18种元素具有重要的用途,在现代工业中备受青睐。

(1)铬是一种硬而脆、抗腐蚀性强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和制造特种钢。

基态Cr 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上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2)第四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总趋势是逐渐增大的,30Zn 与31Ga 的第一电离能是否符合这一规律?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前一问填“是”,此问可以不答)。

(3)镓与第ⅤA 族元素可形成多种新型人工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就是其中一种,其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白色球代表As 原子)。

在GaAs 晶体中,每个Ga 原子与________个As 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 原子相连的As 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与As 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是N 、P 。

AsH 3中心原子杂化的类型________;一定压强下将AsH 3和NH 3、PH 3的混合气体降温时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的多种化合物均为磁性材料,氮化铁是其中一种,某氮化铁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氮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设晶胞边长为a c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 g·cm -3
(用含a 和N A 的式子表示)。

解析 (5)Fe :8×18+6×12
=4,N :1,所以氮化铁的化学式是Fe 4N 。

a 3·ρ·N A =M (Fe 4N),
ρ=238a 3·N A。

答案 (1)N 16 1
(2)否 30Zn 的4s 能级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
(3)4 正四面体
(4)sp 3
NH 3 因为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降温时先液化
(5)Fe 4N 238/(a 3N A )
11.(2016·沈阳高三测试)A 、B 、C 、D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第二周期元素A 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B 原子的最外层p 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C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基态D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BC -3的空间构型
为________(用文字描述)。

(3)1 mol AB-中含有的π键个数为________。

(4)如图是金属Ca和D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合金中Ca和D的原子个数比________。

(5)镧镍合金与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 n,它们有很强的储氢能力。

已知镧镍合金LaNi n晶胞体积为9.0×10-23 cm3,储氢后形成LaNi n H4.5合金(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则LaNi n中n=________(填数值);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________。

解析根据题中已知信息,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可知,A为碳元素。

B、C、D元素的判断较容易,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 为铜元素。

晶胞的原子个数计算主要注意D原子个数计算,在晶胞上、下两个面上共有4个D原子,在前、后、左、右四个面上共有4个D原子,在晶胞的中心还有一个D原子。


Ca与D的个数比为8×1
8
∶(4×
1
2
+4×
1
2
+1)=1∶5。

1 mol晶胞的体积为
6.02×1023×9.0×10-23cm3,
所以ρ(H2)=4.5 g
6.02×1023×9.0×10-23cm3
=0.083 g·cm-3。

答案(1)C<O<N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
[Ar]3d104s1
(2)sp2平面三角形
(3)2N A(或2×6.02×1023)
(4)1∶5
(5)5 0.083 g·cm-3
12.(选做题)(2016·扬州模拟)(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FeO________NiO(填“<”或“>”);
②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如下图,则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

(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 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 原子处于面心,Au 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 原子与Au 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________。

(3)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1所示,以A 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 位可以是Ca 、Sr 、Ba 或Pb ,当B 位是V 、Cr 、Mn 、Fe 等时,这种化合物具有CMR 效应。

①用A 、B 、O 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La 为+3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A 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La 1-x A x MnO 3(x <0.1),此时一部
分锰转变为+4价。

导致材料在某一温度附近有反铁磁-铁磁、铁磁-顺磁及金属-半导体的转变,则La 1-x A x MnO 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 、d 、p 区
B .氧的第一电离能比氮的第一电离能大
C .锰的电负性为1.59,Cr 的电负性为1.66,说明锰的金属性比铬强
D .铬的堆积方式与钾相同,则其堆积方式如图2所示
解析 (1)①NiO 、FeO 均为离子晶体,Ni 2+的离子半径小于Fe 2+离子半径,因此熔点:FeO<NiO ②δ-Fe 是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是8,α-Fe 是简单立方堆积,配位数为6,则δ、α两种晶胞中Fe 的配位数比为4∶3。

(2)晶胞中Cu 原子数=6×12=3,Au 原子数=8×18
=1。

(3)①由图1可知:A 为8×18=1个,B 位为体心,含有1个,O 为6×12
=3,则化学式为ABO 3; ②设La 1-x A x MnO 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 和n ,则有
⎩⎪⎨⎪⎧ 31-x +2x +3m +4n =6m +n =1
解之得m =1-x ,n =x ,则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x x
; ③B 项,N 的核外电子排布中2p 轨道半充满,第一电离能N>O ,B 错误;D 项,图中堆积方式为镁型,故D 项错误,A 、C 正确。

答案 (1)①< ②4∶3
(2)3∶1 金属键
(3)①ABO 3 ②1-x x
③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