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之花更美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反思
“错误”之花更美丽
谢强莲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堂资源观:“教材是实现 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在课堂中生成的。”课堂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 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 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有效地利用学生 的错误,以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 妙地加以利用,让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
2019·6C·37
认知凸显。学生经历了“错误认知———活动探究——— 数学思考———正确认知———感悟思想方法”的学习 过程。通过错误认知,引发认知冲突,学生愿意主动 探索,得出正确认知,理解新知。
二、展示错误,展现思维过程 真实的课堂上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作为教师,我 们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简单地判断对和错,更不能 用 一 个“ 错 ”字 堵 住 学 生 的 嘴 巴 ,或 始 终 把 正 确 答 案 捧在手上,而是要合理利用这些错误,适时地给予点 拨和鼓励,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周长”一课中,学生动 手描物体表面一周时,我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 能很快地描出物体表面的一周,但有些学生并没有 沿边线描。在反馈时,我把学生 1 描的展示给大家,让 他先说说是怎么描的。接着,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发 表自己的意见。我请了学生 2 回答:“他没有沿着边线 描一周。”接着展示学生 2 描的,并让他说说他是怎么 描的。学生 2:“我是从这里开始描的,沿着边线描一 周,又回到这里”。听完正确的描法,学生 1 会心地点 点头。同时,通过展示错误的描法,其他学生在纠错 中 也 加 深“一 周 ”的 理 解 ,物 体 表 面 的 一 周 必 须 沿 边 线描一周,又回到起点。 如果我在反馈交流的环节一开始就出示正确规 范的描法,用正面强化方法刺激学生,成功者会感到 成功的喜悦,而失败者也能从示范中发现方法。但相 比上面的处理难免显得被动。从错误出发,能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其他学生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兴趣容 易 调 动 ,能 够 达 到 情 绪 高 涨,思 维 敏 捷 ,气 氛 活 跃 的 效果。同时学生的差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种反例, 能使学生知己知彼,起到百战不殆的借鉴作用。
一、巧设错误,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 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 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 衡。人总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 设 置 错 误 ,引 发 认 知 冲 突 ,就 会 使 学 生 产 生“ 认 知 失 衡 ”,在 变“失 衡 ”为“平 衡 ”的 过 程 中 ,就 会 产 生 认 知 需要,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从而促进有效 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在学 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故意制 造“错 误”,设 置问 题 “把 20 厘米的线段剪成 7 厘米、3 厘米、10 厘米,能不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教 师并不急着问学生原因,而是请学生上台围一围。生 1 经 过 几 番 努 力 ,怎 么 也 围 不 成 三 角 形 ,怎 么 回 事 呢 ? 生 2 跟着急,在下面支招:“你再往下按按啊!”教师索 性叫他上台帮忙。在生 2 的帮助下,三条边貌似接上 了。学生们也松了一口气。这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 放大这个“三角形”。其实,7 厘米、3 厘米、10 厘米的 线段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条线段围不 成三角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为了突破这一 难点,精心预设了探究问题,把学生原来存在的错误
“错误”之花更美丽
谢强莲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堂资源观:“教材是实现 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在课堂中生成的。”课堂上,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 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 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有效地利用学生 的错误,以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 妙地加以利用,让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长沙市岳麓区博才白鹤小学)
2019·6C·37
认知凸显。学生经历了“错误认知———活动探究——— 数学思考———正确认知———感悟思想方法”的学习 过程。通过错误认知,引发认知冲突,学生愿意主动 探索,得出正确认知,理解新知。
二、展示错误,展现思维过程 真实的课堂上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作为教师,我 们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简单地判断对和错,更不能 用 一 个“ 错 ”字 堵 住 学 生 的 嘴 巴 ,或 始 终 把 正 确 答 案 捧在手上,而是要合理利用这些错误,适时地给予点 拨和鼓励,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周长”一课中,学生动 手描物体表面一周时,我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 能很快地描出物体表面的一周,但有些学生并没有 沿边线描。在反馈时,我把学生 1 描的展示给大家,让 他先说说是怎么描的。接着,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发 表自己的意见。我请了学生 2 回答:“他没有沿着边线 描一周。”接着展示学生 2 描的,并让他说说他是怎么 描的。学生 2:“我是从这里开始描的,沿着边线描一 周,又回到这里”。听完正确的描法,学生 1 会心地点 点头。同时,通过展示错误的描法,其他学生在纠错 中 也 加 深“一 周 ”的 理 解 ,物 体 表 面 的 一 周 必 须 沿 边 线描一周,又回到起点。 如果我在反馈交流的环节一开始就出示正确规 范的描法,用正面强化方法刺激学生,成功者会感到 成功的喜悦,而失败者也能从示范中发现方法。但相 比上面的处理难免显得被动。从错误出发,能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其他学生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兴趣容 易 调 动 ,能 够 达 到 情 绪 高 涨,思 维 敏 捷 ,气 氛 活 跃 的 效果。同时学生的差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一种反例, 能使学生知己知彼,起到百战不殆的借鉴作用。
一、巧设错误,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 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 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 衡。人总有保持认知平衡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 设 置 错 误 ,引 发 认 知 冲 突 ,就 会 使 学 生 产 生“ 认 知 失 衡 ”,在 变“失 衡 ”为“平 衡 ”的 过 程 中 ,就 会 产 生 认 知 需要,萌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从而促进有效 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在学 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故意制 造“错 误”,设 置问 题 “把 20 厘米的线段剪成 7 厘米、3 厘米、10 厘米,能不 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教 师并不急着问学生原因,而是请学生上台围一围。生 1 经 过 几 番 努 力 ,怎 么 也 围 不 成 三 角 形 ,怎 么 回 事 呢 ? 生 2 跟着急,在下面支招:“你再往下按按啊!”教师索 性叫他上台帮忙。在生 2 的帮助下,三条边貌似接上 了。学生们也松了一口气。这时,教师用实物投影仪 放大这个“三角形”。其实,7 厘米、3 厘米、10 厘米的 线段是围不成三角形的,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条线段围不 成三角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为了突破这一 难点,精心预设了探究问题,把学生原来存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