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赓 论文 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保护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保护初探
【摘要】: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广西的三娘湾水域、厦门以及台湾的周边水域。

其中,以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最多,种群最为稳定。

考察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的认知程度、探究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保护的现状与前景,对于保护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存以及推动珠江口沿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白海豚;珠江口海域;海洋生态旅游
引言
一、关于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在我国被称为海上大熊猫,可见其珍贵程度非同一般。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32种海豚中的一种,在全世界内的分布较广,从太平洋的西南沿岸到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西部;沿印度洋海岸则从东南亚到南非的许多沿海国家都有中华白海豚出现的记录①。

在我国,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广东的珠江口海域、广西的三娘湾水域、厦门以及台湾的周边水域。

其中,珠江口海域是我国中华白海豚数量和种群最多的一个领域。

中华白海豚目前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2003年1月江门市成立台山大襟岛自然保护区,到2007年2月该市级自然保护区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9月,钦州市成立三娘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站。

2007年4月,湛江被批准设立雷州湾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2008年5月,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正式动工,此基地的建立旨在遏制珠江口流域中华白海豚数量锐减的局面②。

2012年3月13日,惊现于佛山南海区罗村内河涌的一条野生中华白海豚在引发了数千人围观之后被送到了淇澳岛,标志着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①吴应林:《广东省中华白海豚生存状况研究》,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2010年5月,《前言》第1页。

②张婷,祝茜,刘莹莹,刘亚楠,陶翠花。

中华白海豚的研究概况[J]。

河北渔业2008年第9期;8-9
从上述我国相关省市地区纷纷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中华白海豚了解的加深,国家对其重要性及珍贵性的认识也在日益加强。

面对中华白海豚数量锐减这一残酷的现实,对中华白海豚进行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

在世界范围内,海豚都是濒危物种。

IUCN(International Union of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SSC呼吁要保护海豚这种现时稀有的动物,并且将海豚列为世界上最需要保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③。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海豚在世界各地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后来由于海洋航运的迅速发展、人为捕捞活动的急剧增加、近海圈养渔业的发展、海洋环境的恶化、人们对海豚肉的食用需要以及人们保护中华白海豚意识的薄弱,近几十年来海豚的数量急剧下降,成为了濒危动物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成功的经验案例,发展出了不少海豚保护的可行方法和措施,生态旅游保护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生态旅游的历史起源
旅游,是一项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就受人青睐的活动。

西方自古希腊时代起,游学就已经成为知识分子拓宽眼界、增加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在中国,孔子周游列国为众人所皆知。

到了近代,托马斯.库克所创办的旅游公司开创了大众旅游的新纪元,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的典范,受到了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的重视。

中国现代旅游业真正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起步晚,但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1978年仅为1809221人,而来到1999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8000万④。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景区内遍地的垃圾让人痛心,旅游地本真文化的日益遗失让人遗憾,旅游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所导致的旅游地居民的分化和矛盾已让人感到失望,超负荷游客的进入也使不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摧残。

这些问题在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

面对这些地方旅游业所面临的困境,一种新的理念开始产生并逐渐得到③Prof.Prafulla Kumar Mohanty, Dr. Sanjaya Narayan Otta. Dolphins of Chilika[J]. Orissa Review,
June-2008; 21
④高军.基于年度序列的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趋势研究[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广泛的认同。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术语,它跟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NETA)将生态旅游的定义规范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成为了全球最热门的旅游行业;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它还是全球最有开发潜能的行业之一,对于推动一个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一箭双雕”的重要意义。

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开发生态资源的时候,都自觉跟随着时代的潮流,选择了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由此留下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国内外中华白海豚保护与开发的一些经验
海洋是地球最为广阔的组成部分,在海洋中生存着地球上最为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都是海洋的资源,它们的存在使得海洋具备了可观的开发潜能。

海豚作为海洋资源中珍贵的一员,地球上现存的30多种海豚,几乎每一个种类都是濒危保护动物。

同时,海豚作为一个亲人类的物种,以其温驯的性格和可爱的外貌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因此,随着保护海豚的意识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国家成功开发海洋资源的关键。

纵观全球,我们可以发现,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参考的海豚保护与开发的经验。

1、中国香港
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的环境学家就开始注意到在香港西部一直被遗忘的中华白海豚。

90年代初,香港新机场建设的计划使香港对其关注迅速增加,对香港西部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调查和研究也热起来,像1995年Morton Brain 写就的《Editorial Hong Kong’s dolphins》,2000年Jefferson TA 写就的《Population biology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in Hong kong waters》⑤,这些都是香港中华白海豚调查研究的重要资料。

⑤孟凡信,祝茜,郭建东:《中国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现状》,《四川动物》,2005年1月,第24卷第4期,第615页。

在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与开发火热进行的同时,1996年7月,香港政府渔农署主持召开了国际会议探讨保护香港的中华白海豚,其后,在同年的11月,香港政府在沙洲及龙鼓洲水域建立了海岸公园保护区,同时也是海豚保护区⑥。

此后,在政府、学者和民众的努力下,香港的海洋公园越办越好,成为了香港的旅游特色之一。

另外,香港对中华白海豚的重视还反映在他们对市民保护中华白海豚的意识观念培养上,香港幼小教育的教科书都有关于保护中华白海豚宣传知识。

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对中华白海豚保护意识的效果是,现代的香港人普遍把中华白海豚看作他们城市形象的一个代表。

2、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

该国的海豚主要分布于桑给巴尔岛上的Kizimkazi村及其周边的Menai湾,商业性质的海豚旅游起步于1992年。

在起步之初,因为政府的不作为,旅游收益分配不公平,经济实力、旅游法规缺失等因素,该地区的海豚旅游发展得并不是特别顺利,甚至还引起了社区中一部分居民的不满。

对此,他们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化解矛盾:(1)争取政府和世界上的一些非政府环保组织的资金支持,夯实该地区的旅游业基础设施,增强可进入性,发展更多的旅游方式等。

(2)呼吁政府增加旅游法规的订立以及赋予旅游地社区更多的权力。

政府的立法应该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同时对于该地区环境的保护应该以政府的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社区是旅游地环境变化的直接见证者,对于该地区的可容纳旅游人数,社区居民才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一方,而且他们是受旅游利益影响最深切的一方,因此他们在保护环境、限制进入人数、完善收入分配、控制资本流失方面应该拥有更大的权力⑦。

(3)增强居民的环保和旅游意识。

因为环保意识的薄弱,当地居民依然会捕杀和食用海豚肉;因为旅游意识的薄弱,他们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理解,所以才造成了一些矛盾。

3、印度。

印度的海豚主要为分布在恒河及其支流流域,其在保护海豚与旅游发展上所做的措施主要有:
⑥孟凡信,祝茜,郭建东:《中国中华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现状》,《四川动物》,2005年1月,第24卷第4期,第615页。

⑦O.A. Amir and N.S. Jiddawi. Dolphin tourism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Kizimkazi village,Zanzibar
(1)加大对区域内海豚的科研力度,了解更多区域内海豚的种群分布和生存现状,举行研讨会来探讨更多关于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可行措施⑧。

(2)创办Awareness Campaign,向海豚分布沿岸的村镇居民讲授关于海豚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海豚旅游的进行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分享成果⑨。

(3)为当地居民找出一些替代捕鱼的收入来源方式,防止过度捕捞鱼类和误捞海豚现象的出现⑩。

4、美国。

在上个世纪,虽然海豚在美国娱乐圈是受欢迎的动物,但美国人其时对海豚并没有一种要极力保护的意识。

而2010年《海豚湾》的问世使人们在对日本捕鲸愤怒不平之时,也对美国人所做的行为表示了钦佩。

美国对于世界上海豚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主要贡献一个在于提高了世人对于环保的关注度,另一个是不仅输出先进的保护理念,还提供资金,为其它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地区的海豚保护工作提供帮助,而这种观念与物资的输出以美国当地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为主。

5、澳大利亚。

20世纪末至今,国内外学者对白海豚的分布、种群、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以中国的厦门、珠江、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最为活跃。

在澳大利亚,中华白海豚除了受到国际三大物种保护公约(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和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的保护外,还被列入了国家的《鲸类保护法》(1980)、《鲸类行动计划》(1995)和《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1999),还兴建了Hinch-inbrook Island 国家公园及大堡礁保护区来保护中华白海豚等濒危物种。

此外,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还在1995
⑧Abdul Wakid, Ph.D. 2009. 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Ganges River dolphin in Brahmaputra River, Assam, India
⑨同⑨
⑩Dipani Sutaria. Irrawaddy dolphin-India. WDCS funded projuct report.
年通过了《濒危物种保护法》,同时建立新南威尔士科学委员会来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等濒危动物。

11
从上述国内外已有的海豚保护与开发经验可以看出:(一)我国海豚保护与开发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不多,尤其在数量和种群最多的珠江口海域,关于中华白海豚的保护与开发仍处在初级阶段;(二)能够融合海豚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海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首选;(三)国内外较成功的海豚保护与开发经验,都较好地处理了,在海豚保护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关系。

立足于珠江口海域已有的关于中华白海豚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其他
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生态旅游这一先进理念来探讨珠江口海域开发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笔者希望,经过对主论点的分析,能够证明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是该地区中华白海豚保护与开发的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模式,而且还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模式。

正文
一、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概述
(一)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及种群稳定性概述
中华白海豚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比较广。

其属于暖水性种类,故在全世界的暖水近海岸几乎都有白海豚出现的记录。

而在我国,中华白海豚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福建、台湾以及浙江,它们多栖息在内海港湾及河口一带,现在知道的主要有五个种群:广西水域,雷州湾水域,珠江口水域,厦门水域和台湾水域。

其中珠江口水域种群数量较为稳定。

在200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内的数量约有1000条。

(二)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动态及保护现状概述
11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吴玉苹:《中华白海豚保护与研究进展》,《海洋环境科学》,第23卷第3期,2004年8月,第66页。

珠江口海域作为中华白海豚一个主要的种群所在地,而且还设有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但是至目前为止,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1、海洋航运的迅速发展,轮圈螺旋桨的拍打对于海豚的直接伤害、发动机噪音对于依靠声纳系统来对周围环境进行定位的海豚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珠三角主要有广州、深圳、香港和珠海等大型港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珠三角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香港和深圳港的吞吐量在2004年时排名世界第一和第四12,如此多的海运需求,繁荣了海上贸易,但是也对生存在这一海域的中华白海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人为捕捞活动的急剧增加,海豚的活动范围便得越来越小,数量也随之减少;捕捞作业中的渔网也能对海豚造成威胁。

3、近海圈养渔业的发展也给海豚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圈养鱼网容易造成海豚的误入和死亡。

4、水质变差以及海洋垃圾等导致海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劣,近年来海豚受到这种侵蚀内部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

5、在世界上,有不少地方的人们喜欢食用海豚肉,或者取海豚油以作他用。

一部《海豚湾》震惊了整个世界,说明在一些地方确有食用海豚肉的习俗,并且延续至今。

因此,珠江口海域在中华白海豚数量和种群上所拥有的先天优势,以及珠江口海域与厦门、香港等地相比,其中华白海豚保育和生态旅游开发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种迫切性。

探讨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景,对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的保育和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开发前景探析
12黄恕明。

珠江三角洲主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建设规模研究[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也是目前中华白海豚栖息数量最多的海域。

探讨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景,将有助于结合珠江口海域的地区特色,在保护中华白海豚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珠江口沿岸城市环保事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下面,本文将从群众基础(社会反响)、经济实力、科研实力、意义作用以及潜在问题这五个方面来探析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景。

(一)调研分析:珠江口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保育的认知以及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
问卷调研选择在了珠海,因为珠海毗邻港澳,又拥有坐落于淇澳岛的目前中国唯一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

在2012年的4月21日至4月22日,问卷调研在珠海的:淇澳岛内、香洲车站、珠海市图书馆、野狸岛、情侣路、海滨公园以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进行。

总共派发问卷2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问17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6.5%。

问卷全文详见文后附录。

1、基本信息分析(问卷第1至4题):在173份问卷中,男性有84位,女性89位。

本地居民有121位,非本地居民52位。

在年龄段上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填写问卷主要以39岁以下的人群为主,尤以18到24岁这个年龄段的为最多,占到了总统计量的36.4%。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街头问卷的派发过程中,年轻人的戒备心理较轻,比较容易进行问卷的填写;另一个是珠海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城市,移民人口中自然以青壮年为主。

受教育程度的信息采集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群占了总统计量的绝大多数。

这跟表1中关于年龄段的分布和原因分析还是比较一致的。

2、了解市民对于海豚以及中华白海豚的认知(问卷第5至第8题):
其中第5题和第6题的图表统计如下:
表3、4
表3的数据显示,看过《海豚湾》这步2010年奥斯卡最佳片的占调查者总数的五分之一不到,其他没看过,但知道《海豚湾》而且有兴趣看的占的比例最大。

而根据表4的数据,喜欢中华白海豚的占了被调查者的绝大部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不太喜欢或者一点都不喜欢中华白海豚的,其中,表示一点都不喜欢中华白海豚的少之又少。

结合表3、4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中华白海豚在珠海市还是颇受市民喜爱的。

对于第7题”你认识中华白海豚和了解这种动物的现状吗?”的提问,收集到的信息如下图:
表5的数据显示,对中华白海豚有一定了解的占了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对中华白海豚不是很了解的,比较了解和完全不认识所占的比例差不多,占比例最少的是非常了解的。

由此可见,珠海市居民对中华白海豚的了解情况普遍不是很深入,停留在表皮的居多。

至于获取中华白海豚信息来源的问题,我们一共给出了五个选项,这五个选项的分布结果如下:
从以上几个表格中可以看出,珠海市居民获取中华白海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互联网、电视电台和报刊杂志,从教科书和与他人的交谈中获得中华白海豚信息的较少。

这一方面证明了互联网、电视电台和报刊杂志这些媒体对于宣传、普及中华白海豚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中华白海豚知识的宣传、普及中,政府宣传和学校教育这两块还比较弱。

3、比较分析:第9与13题、第10与14题、第11与12题是三组比较问题,第15题是一道单独的比较问题。

其中第9和第13比较的是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和大熊猫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认知情况,得到两者的情况如下图:
从上述两个饼图中的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珠海市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和大熊猫之间物种珍贵性方面的认知存在着差异。

珠海市市民普遍知道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尽管知道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保护动物的也不少,但是能明确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人数明显要比知道大熊猫的少。

第10题和第14题是对于市民是否亲眼见过中华白海豚和大熊猫的比较。

得到的数据如下:
问卷的第11和12题想得到的是市民对于海豚驯养和野生海豚之间的认知。

得到的信息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园类型的长隆海洋王国对于市民的吸引力比较大,但是市民对于观看野生海豚的渴望更强烈。

因此,中华白海豚的生态旅游开发应该说是具有深厚的市民基础的。

第15题询问的是市民认为大熊猫和中华白海豚哪个更需要受到重视和保护。

这道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在这一区域内的情况,并不能扩大到整个省或者国家。

这道题目所得到的数据如下:
表7
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绝大多数市民认为二者的重要性是同等的,左右两边认为大熊猫更重要和中华白海豚更重要的人数也是相等的,分别为13人,各占到调查总数的7.51%。

4、市民对中华白海豚保护认知的调查分析:从第16题到第22题询问的都是对于中华白海豚保护的认知。

其中第16题给出了五个待选的野生中华白海豚生存受威胁的因素,得到的数据如下: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减少最为普遍的认知是由于环境的污染,选择了这一选项的市民达到了157人之多,占总数的90.75%。

其余出了“其它原因”这个选项外,认为是和不是的分布都较为平均。

第17题至22题的数据如以下图:
表9
表9的数据显示,珠海市市民大部分认为中华白海豚的保育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表10
表10的数据显示,珠海市市民普遍支持政府对中华白海豚的救助与保育工作,持不支持意见或者没有意见的占很少的一部分。

表11
表12
表12的数据显示,认为开发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有助于提升珠海市形象的占了很大部分,其次是认为帮助有限的,最后的一小部分是没有意见的。

表13的数据显示,珠海市市民普遍认为市民参与到中华白海豚的保育中是重要的,但程度有所不同。

第17题至22题的这些数据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多为在肯定选项上的集中,反映了珠海市市民对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的普遍支持。

将珠海市市民看作珠江口海域沿岸城市居民的代表,综合上述所有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居民群体不仅是对中华白海豚了解较深的一个群体,还是支持中华白海豚保育和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主体;第二,市民对中华白海豚信息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电视电台和报刊杂志,在中华白海豚的保育和生态旅游开发中可有意识增强这些媒体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像教科书一类的媒体的宣传、普及力度;第三,市民对中华白海豚和大熊猫的珍贵性认知上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折射出市民对中华白海豚保育工作的迫切性的了解还不是很深;第四,市民对中华白海豚的保育和生态旅游开发工作普遍持赞成态度,这是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生态旅游开发的经济实力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