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与知觉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心理学与知觉认知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
一、格式塔心理学内涵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思是“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当这种整体性应用于心理学中,便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在国内又称作“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
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当视
觉范围内包含了太多互不相关的单位,眼脑就会试图将其简化,把各个单位加以组合,使之
成为知觉上易于理解的整体。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
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
称为格式塔。
”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
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
之内。
这种理念在利用视觉传达内容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格式塔与知觉系统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研究也涉
及知觉领域,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应的便是人的知觉领域。
在对应人类眼睛所见产生的心
理反馈,被称为视知觉,是眼球接收器官接收到视觉刺激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
辨识的过程,其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
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
体的存在,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
我们周围环境赋予的对世界的认知,日常行为形成的
思维习惯等,都是完备大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知影响着人的视觉记忆。
把当前看
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在大脑中,即是所谓的视觉记忆。
以
幼儿教育为例,母亲一开始指着狗孩子这是狗,当小朋友看到狗有四只脚的特征,日后只要
看到四只脚的就会说这是狗,直至记忆累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就能进一步发展出区
辨各种东西的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正是在知觉基础上发挥作用。
格斯塔的视觉原理在版式设计,图形释义上运用广泛。
作者林家阳于1999年出版的
《图形创意》一书所涉及到的正负形,同构图形,置换图形便是运用到了格式塔视觉原理,2009年音译成中文广受欢迎的《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提到的“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也正是格式塔视觉原理的体现。
三、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则
格式塔视觉原理主要遵循一下几点原则:
接近原则:强调位置。
根据接近程度而组合一起。
越接近,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原则:强调内容。
人们通常把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的
事物组合在一起,即:相似的部分在知觉中会形成组。
闭合原则:浏览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
上使之趋合。
或者说浏览者倾向于从视觉上封闭那些开放或未完成的轮廓。
连续原则:与闭合原则类似。
以实物形象上的不连续使浏览者产生心理上的连续知觉。
简单原则:眼睛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
均衡原则:知觉倾向于寻求视觉组合中的秩序或平衡,趋于和谐的解决方式。
形成“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简单,均衡”的知觉反应实则是基于人类的日常行为习
惯的经验。
正如婴儿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基于环境赋予的“经验”,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形成习惯,并在几代人的衍化中形成遗传基因(研究显示幼儿会自然远离蛇,蜘蛛等生物,这是印
在基因中的生理恐惧)。
视觉表现中的正负型正是利用简单原则,闭合原则的,看到手指便会联想到手以补充完
整的轮廓。
缺少一块的苹果会联想到被咬掉一块的苹果。
而版式设计中的同组分类不同信息
要有对比区分:位置区分、大小区分、颜色区分等等。
这些同样也是基于日常经验上形成的规则。
四、知觉系统作用
这些原理的形成和人的思维习惯有密切联系,也是人的知觉体系的一部分反馈。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这也意味着知觉包含感觉与思维判断两部分。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第一认知,在获取第一认知后,知觉系统再才发生作用,有对事物认知,对事物期待。
好比画面中人看到杠杆上左边有重的事物,这时候人脑会期待补充右边也能有同样的重物作为视觉平衡、当听到音乐进行到属和弦时候,人脑会自然期待到有一个主和弦来进行解决。
这均是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引起的知觉反馈。
探索人的知觉系统能更好的赋予创作作品情感,并能在创作与设计过程中针对人的感知系统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使得作品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更好的为人接受。
而格式塔心理学则是针对人的知觉系统特征总结出原则,为人们在创作布置过程中有更好的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1]设计师的非设计[D].曹雪娜.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格式塔心理学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理论价值[D].徐赫楠.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M].人民邮电出版社.(美)威廉姆斯(Williams).2014
[4]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1998
作者简介:倪爽(1995.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视觉传达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