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鲁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阻遏.(è)炫耀(xuàn)谛听(dì)虔.诚(qián)百舸争流(gě)
B、娇嗔.(chēn)咆哮(xiào)窥伺.(sì)栖.身(xī)溘然长逝(kè)
C、吞噬(shì)婀娜(ē)磐石(pán)谄.媚(chǎn)夙兴夜寐(sù)
D、悲恸.(tòng)逮.捕(dài)冗.繁(rǒng)谂.知(shěn)无端屠戮(lù)
2、下面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万户候寥廓蠕动没精打采
B、斟酌莹屏怂恿山清水秀
C、峥嵘桎梏蜕变委曲求全
D、驰骋筵席雾蔼战战兢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最佩服的就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和好汉武松、鲁智深等人的,并立志做一个响当当的“好汉”。
②、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公众专注的阅读。
③、美国哈佛大学学业研究中心与安徽某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的若干细则将在互联网上。
A、意气妨害披露
B、意气妨碍透露
C、义气妨碍披露
D、义气妨害透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对灾区人民,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尽管国际上有少数人因种种原因不断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是北京奥组委和中国人民仍然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对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
C、张国民一家三代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是举案齐眉
....。
D、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余心之所善.兮(崇尚爱好)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B、谢.家来贵门(感谢)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C、苟余情其信.芳(确实)自可断来信.(使者)
D、悔相.道之不察(观察)还必相.迎取(“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气象台日前发布首个今冬大雾黄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500米,司机朋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
B.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将有大风降温现象,西南、江南和华南的部分地区则比常年同期降水偏多很多。
C.前不久,湖南省湘潭县云湖桥境内的亿德煤矿井下发生透水事故,被困矿工所在位置约为井下89米左右处。
D.英超联赛堪称第一足球联赛,曝光率和关注度极高,新落成的新温布利球场更提供了世上最好的场地资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线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7、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8、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文公攻原,襄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
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B.会.天疾风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子欺之.此帝王之.资也
B.待公而.食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制芰荷以.为衣兮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若属且.为所虏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第II卷(111分)
四、(25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__ (3)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15、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4分)
答: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
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④、问苍茫大地,?
⑤、,余不忍为此态也。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
五、(8分)
17、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4分)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是徒劳的,便
①②
失望地起身。
然而他刚要离开,他突然跳下椅子,合图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
③④
地上,抱住他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要是不回来,我管这个家!”
⑤⑥⑦
18、仿照下面的比喻句,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用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4分)
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午夜听蛙
①月色清朗如昼,蛙鸣激荡如鼓。
入夏,蛙鸣初起的时候,整夜都可以欣赏到这裹挟着自然天籁的曲子。
乡间的蛙鸣率性而起,自由而落,时而如花瓣飘零,时而如骤雨突降,时而如轻风微徐。
若许城中也有一个人造小池塘,里面或有几只豢养的蛙,入夜那稀疏的蛙鸣怎比得过炫目的霓虹,赛得过轰响的马达。
寂寞的蛙,孤单的蛙,可怜可叹的蛙呀!它们也许会想:不如做一只乡村水田里可以无忧无虑歌唱的蛙,自在快活,没有束缚,免生烦恼。
②蛙也会哀叹自己的命运?可是,蛙毫无选择的余地。
③荒山野地也罢,闹市园林也罢,蛙鼓依然响亮。
或高亢,或低沉,或婉转,或直白,纷纷散落在夜的黑幕中。
一日午夜,我惊诧于蛙声非凡的穿透力。
如一种思想,沁入我的内心,不停地在脑中回旋、激荡、澎湃。
睡意全无,思绪正浓。
走出房间,蛙鸣更清晰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毫不保留地袭来。
没有经过月光浸润,也没有经过雨水洗涤的蛙声,更加突显出诱人的魅力。
④“呱呱——呱呱——”层次分明,节奏清晰;“滴滴——滴滴——”音律和谐,韵味丰厚;“咕咕——咕咕——”调子浑厚,音色美妙。
好一田激越了思想,丰富了乡村大地的蛙鸣啊!
⑤走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蓬勃诗意中,品读蛙鸣丰厚的内涵。
憧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与希望。
心宁静而怡然,为蛙从容淡定的品质而自惭形秽。
也许欣赏这支曼妙小夜曲的只
有水田里的蝌蚪,枝头的猫头鹰,不甘寂寞的杜鹃鸟,还有我这个夜半醒来的人。
蛙儿们可不管这些,只管鸣叫,也许是呼朋引伴,也许是历练嗓子,也许只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
没有丝毫恼人的成分,只有沁心润肺的因子。
大山因蛙鸣而愈显静默了,小溪因蛙鸣而更加欢畅了,田野因蛙鸣而倍感宽阔了,黑夜因蛙鸣而尤为丰富了。
⑥蛙鸣不绝,层层叠叠,反反复复,如《诗经》里重章叠句的调子,优雅、清新、丰厚。
也许,《诗经》里许多优美的篇章就是来自自然的灵感吧。
我仿佛看到远古的学堂里,一群摇头晃脑的诵经人,神情怡然,醉在悠远的意境里。
蛙声一刻也没有停止,似断实续,如女子撩拨的琴弦,铮铮之音余韵悠长。
尽管欣赏这美妙的乐章吧,不要去探寻是哪只娇小的青蛙发出来的。
⑦蛙鸣如梦笼罩了夜,也笼罩了我的心情。
蛙是夜的精灵,蛙鸣是夜最好的抒情。
一腔或忧怨,或欣喜,或惆怅,或希冀,洒在田垄间,泼在山地里。
大地为席,苍穹为盖,山峦为琴,抚古今情思,奏天然绝响,多么宏大,多么旷达,多么无际无垠啊。
⑧白天是很难寻见蛙声的,阳光太强烈,人的思想也太浮躁,怎欣赏得了蛙鸣?黑暗笼罩了一切,惟有用耳朵才能感受得到细腻的蛙鸣。
没有半点狂躁,丝毫马虎,那嘈嘈切切,珠圆玉润的旋律才倍显生动,才分外诱人。
也许,这才是蛙鸣钟情于夜晚,青睐于月色的主要因由吧。
⑨月色洗却了思想的尘垢,蛙鸣净化了灵魂的浊污。
无需深入田间,只要带着闲适的心情,在乡野大地转上一圈,或住上几宿,就一定会叹服于满田的蛙鸣。
没有修饰,没有刻意,随便而作,率性而为,这支清丽的曲子就具备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夜深了,蛙鸣不断,如一种深邃的思想把大片的黑暗照亮。
⑩也许,夜尽之时,蛙鸣也就消逝了。
夏日的夜是短暂的,蛙儿们没有放弃追寻自己的梦,而是极尽生命之能把夜演绎得无比生动。
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间升腾。
(选自《散文百家》2009年10期,作者周仕华有删改)
19.文章主要写乡间的蛙,作者为何第在①段中又写了城中人造小池塘中的蛙鸣?(4分)
20.请简要说明第⑤段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
(4分)
21.(4分)请简要说明你对第⑨段中划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4分)
20.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对文章最后一句“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间升腾”作简要分析。
(6分)
七、写作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特技团来了个新的弟子,教练从走钢丝开始教起,这个弟子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没走几步就掉下来,反复练习还是如此。
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起来,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弟子地肩膀说:“掉落,是走稳地先决条件。
”
弟子闻言,又重新爬上去练习。
教练在旁叮咛着:“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条钢丝的存在,忘了掉落这件事,你就算真正学会了。
”
小故事大道理:人生处处充满“意外”,我们必须象练习走钢丝一样,带着微笑、抬头挺胸,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再站起来,当我们不再在意“意外”,不再在意“掉落”,我们就可以走得比别人稳。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纸
四、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 __ (3)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15、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
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④、问苍茫大地,?
⑤、,余不忍为此态也。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
五、(8分)
17、
18、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19.文章主要写乡间的蛙,作者为何第在①段中又写了城中人造小池塘中的蛙鸣?(4分)
20.请简要说明第⑤段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
(4分)
21.(4分)请简要说明你对第⑨段中划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4分)
2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对文章最后一句“暮色四合,蛙鸣铺展,一种思想又会在天地间升腾”作简要分析。
(6分)
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