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文字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
①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②人贵立志。

③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④可见,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的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⑤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A.①③⑤②④B.①⑤③②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⑤④
2.(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郡望、出生地等命名。

如《韩昌黎文集》是以郡望命名的。

D.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彗星萦绕振耳欲聋偷偷摸摸
B.毁灭懈怠历历在目强词夺理
C.惟幕肤躁鸡毛信件川流不息
D.彷徨敦实风云变换多多益善
4.(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知所挫深恶痛极毫不犹豫
B.气宇轩昂哑雀无声文质彬彬
C.唾手可得安分守己肆无忌惮
D.南腔北调一片狼籍造谣生事
5.(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奔.涌/投奔.蛮横./飞来横.祸包扎./安营扎.寨
B.矗.立/伫.立砂砾./众口铄.金强.迫/强.词夺理
C.苍劲./刚劲.担.负/担.惊受怕边塞./敷衍塞.责
D.缭.绕/瞭.望绚.丽/徇.私枉法缝.补/天衣无缝.
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汉语基础知识判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景观。

”这个句子中“浮桥河”“丰富”依次是主语、定语。

D.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对。

最下坐①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②,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③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④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孟尝君闻之,怒。

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注释)①最下坐:最下等的座位。

孟尝君的门客也分等级。

②封传:古时候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专车投宿驿站的凭证。

③驰传: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④拔:脱身,脱离,摆脱。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一处)
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________)(2)人或.说秦昭王曰(________)
(3)直.千金(________)(4)卒.此二人拔之(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2)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尝君是个怎样的人。

8、(3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歌首联写景有什么作用?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试从修辞的角度谈谈本句的妙处。

9、(7分)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怒而飞,__________。

(《北冥有鱼》)
(2)__________,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4)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8)《卖炭翁》一文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4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

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

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

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

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

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

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

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

太阳送来的
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

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

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

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

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

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

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

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

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4.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11、(15分)阅读《社戏》节选,完成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
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

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简要赏析选文第①小节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4.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
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的叙写的。

B.第④小节“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所以显得很真切。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名著导读。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

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 A )进攻了。

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
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 B )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A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13、(5分)综合性学习
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话,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 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晨阳学校准备开展以“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根据本次主题活动,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活动形式一:举办读书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两个发现。

晨阳学校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失败落寞时安抚你的柔声细语吗?还记得,拼搏奋斗时鼓舞你的高声呐喊吗?还记得,骄傲自满时点醒你的谆谆教导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句话让我们铭记。

请以“那句话,让我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写作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D
【解题分析】
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先找到总起句和总结句。

很显然,全段围绕“立志”来写,而②句“人贵立志”是这段话的引子;④句中“可见”是承接①③⑤句的,所以开头和结尾定下来之后,中间①句中“古往今来”垫定了时间顺序,宋代在前,明代在后,这样对应的选项自然就是D了。

2、B
【解题分析】
B项错误。

《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3、B
【解题分析】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
C. 惟幕——帷幕;肤躁——浮躁;
D.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故选B。

4、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不知所措,深恶痛疾。

B鸦雀无声。

D一片狼藉。

5、D
【解题分析】
A.bēn/bèn;hèng/hèng;zā/zhā。

B.chù/zhù;lì/shuò;qiǎng/qiǎng。

C.jìng/jìng;dān/dān;sài/sè。

D.liáo/liào;xuàn/xùn;féng/fèng。

故选D。

6、D
【解题分析】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人。

C.“公园”是主语。

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
2.(1)作为(2)有的(3)通“值”,价值(4)最终
3.(1)孟尝君很担心这件事,问遍了门客,没有人能够回答。

(2)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

4.孟尝君能够知人善任,将不同的人收归自己的帐下,说明他是个贤能、有见识、不拘小节的人;他因为别人的侮辱就灭掉了一个县,有说明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解题分析】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年代:西汉
齐愍王二十五年,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

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

"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

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

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

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

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

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

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

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

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

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

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

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识记“或(有时)、卒(最终)”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直”是通假字,通“值”,价值。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患”,担心;“之”,代词,指这件事;“对”,回答;“于”,在。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分析第一段的内容,孟尝君将不同的人收归自己的帐下,知人善任,说明他是个贤能、有见识、不拘小节的人;分析第二段的内容,孟尝君因为别人的侮辱就灭掉了一个县,说明他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

8、1.第一联写长安和“五津”的景象,点明了送别和朋友将往的地点,作者远眺五津的视线为风烟所遮挡,暗含有伤别之意,为后面写送别作了铺垫。

2.这句诗运用了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天涯”极言相距之远,“比邻”极言心意相通心灵相距之近,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意,情感乐观豁达。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一般是渲染氛围,突出情感。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明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暗含伤别之意,为下文“离别”作铺垫。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

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
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天涯”极言相距之远,“比邻”极言心意相通心灵相距之近。

这两句运用了对比夸张的修辞,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9、(1)其翼若垂天之云(2)选贤与能(3)骈死于槽枥之间(4)浮云游子意(5)寂寞沙洲冷(6)但余钟磬音(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骈”“槽枥”“磬”“炭”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5.下定义,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

2.第⑷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⑸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⑷⑸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⑶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

6.“据史料记载”表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说明离地面5.2-6.0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特点。

4.C
【解题分析】
5.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选文第①段运用的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

点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其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或语段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文章一般都有其内在的、固有的逻辑关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即可作答。

文章的④段说明的是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⑤段说明的是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

内容上存在着递进关系。

再从上下文来看,第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的“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这一内容有先后对应的关系。

据此,两段文字的顺序不能调换的。

6.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