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说书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书人的人生际遇,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作品中满满的“凉意〞。

4.品鉴的情感,通过思考获得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说书人的人生际遇。

探寻“凉意〞之外的暖意。

教学难点:
探究不同层次的“凉意〞的内涵。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印象中的说书人是怎样的?
师演绎评书选段。

上回书鲁达来到山西代州雁门县,正看悬赏捉拿自己的榜文呢。

突然给人拦腰抱住。

把鲁达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扑通,一颗心才放回肚子里。

刚刚都提到嗓子眼了,一张嘴能吐出来。

谁呀?抱鲁达这位,正是在渭州城救下的金老头。

金老头把他拉到僻静的地方:“啊呀,恩公你好大胆啊,你怎么跑去看榜文呢?这上边悬赏抓的就是你啊!要叫当差的看见,还了得吗?〞鲁达一听乐了:“哼,这些当差的啊,在你眼里是老虎,我看他们一个个都是草鸡。

哈、哈、哈、哈,郑屠小子叫我杀啦,你的仇也报了。

〞“啊呀,恩公你说话小点声!〞
问:老师演绎的说书人与师陀笔下的说书人,给你的感觉一样吗?
二、研习文本——感受“凉〞意
结合文本语句具体看看说书人的人生境遇是怎样的?
〔一〕
健康堪忧——生命凄凉。

1、脸很黄很瘦……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

2、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咳嗽并且唾血。

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喑哑了。

3、而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幸的,乃是他时常发病,他不能按时开书,有时候他要在中间停好几天。

4、卖汤的说他正害病。

“他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说书人死了。

他在咳嗽唾血的同时,用喑哑的嗓子坚持说书,揣摩一下说书人的艰辛。

请一生带入情境再来说段书。

——难以负荷说书的劳累,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仍坚持说书,直至去世。

更是凄凉,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到了乱葬岗,荒冢中间掘了个坑,就把说书人和他的书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二〕
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演绎“我〞与扛手间的对话〔扛手对他的态度冷漠,麻木。


当我质疑他死了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全不作声。

问:当我追问病得很长远吗?揣测他带着怎样的语气?〔肯定语气?犹疑语气?〕
“不,不长远〞,真的不长远吗?实际是长远的,以此来突出扛手们对他的漠不关心。

追问:人与人之间为何会如此冷漠?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那个人们对生离死别早已司空见惯的社会,说书人到底病得长不长远或许真的不算是问题,以致扛手们被问及时才相当于被提醒了,需略作回忆,可见一个“不〞字的停顿,不是他们肯定的强调,而是心中对这个问题犹豫不定的表现。

也正是这个思绪犹疑的瞬间,自然地折射出在那个冷漠的社会中人们已被压迫得很麻木了,展示出这世态对生命令人心痛的冷漠与戕害。

〔三〕
从事贱业——职业渐凉。

职业艰辛。

“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

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

桌子和板凳是他向庙祝租来的。

……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穷苦第2节,这无疑是一种贱业。

——社会地位低下,卑贱。

听客减少。

“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但他生活依然艰难。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

……〞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注意节奏、语气〔读一读〕揣摩心态与情感。

由制钱的绝迹到铜元〔注解〕,在那段岁月里,货币在不断更换贬值。

八个钱多吗?连区区的八个钱都凑得如此艰辛,求一句加两个,一而再再而三的乞求
之下才渐渐凑齐。

说明听书的老百姓自己也没钱,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人们连温饱这个最根本的生存保障都难以保证,更何况其他精神的追求了。

〔联系职业的卑微〕
一个知识分子在遭遇现实时不得不放下尊严而又不愿意放下尊严的欲说还休,“要钱〞的无奈和悲凉深入人心。

〔四〕“我〞目睹了生命凄凉,了解到世态炎凉,体会了职业渐凉,由衷感受到了满满的凉意。

看小说的结尾。

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但凡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这一系列的追问究竟是在问什么?回忆中好的容易过去的,是对说书艺术陨落的哀叹与悲哀。

伴随着说书人的死和这种职业的陨落,我有着难以挽回的怅惘。

比拟阅读两处“荒凉〞。

第8节,看到小城变了而感到失望。

“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它的大殿原先在我们心目中是多么雄伟,现在又如何卑陋;先前我们以为神圣的现在又如何可怜了啊!〞
城隍庙在以前应该是一个有神灵保护的所在,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放着一个卖汤的。

〞说书人不见了,听不到最爱的说书了,内心的失落。

雄伟与卑微,神圣与可怜,这些比照的表述表达“荒凉〞不仅指环境的荒凉,也是人们心灵的荒芜与无所着落。

回到结尾:得知他死后看到扛手对他的冷漠,被人随意掩埋在了乱葬岗,他的人和书一起长久地埋在了低下,我心潮起伏。

如此情境下“我〞感到人情味也在不断的消解,人与人之间表达出一种精神的麻木与冷漠。

这时的“荒凉〞也已经从环境的凉完全转化为内心的凉,由城内蔓延到城外,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息,是时代的气息。

再读一遍,进一步感受。

这是一篇小说,可是大家读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似乎在读一篇散文?抒情的笔调运用到小说里来了。

情感的难以自控让已经很难躲在人物的背后来传达思想了,他忍不住想要把情绪直接迸发出来,从文末的这句话,特别是“荒凉〞的感受中,作为小说人物的“我〞已完完全全转化为抒情主人公的“我〞。

三、再品文本——感受凉意中的暖意
整篇小说都透着一股凉意。

是否能感受到传达给我们的一丝暖意?
1、
中没有的,是人们所追求与向往的美好与正义。

以此鼓舞在黑暗中的人们继续
2、“我〞与已死的说书人的对话。

“你感动了我,给了我梦想,将我的心灵引向远方。

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


他用折扇打、刺、砍、劈,演绎一个个精彩的段子,他虽然很瘦,常咳嗽,唾血,但靠顽强的毅力支撑,述说着一个个绝伦的故事,自己被他所讲述的英雄人物所感动,执着于说书,不再追求其他谋生糊口的生路,说书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式。

同时也感动着小城的每个人,他的敬业、执着令人感
动。

其次,说书人虽已逝,但生命存在的方式在延续,在鼓励后来人。

正如臧克家在诗里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说书人虽然死了,但他传说的那些正义的人事,带给了人们美好与希望。

他的生命陨落了,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他对美好正义的追求与宣扬引领着包括“我〞在内的人们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
借助小说中的“我〞引发怅惘,提起对说书人的关心,对说书艺术的思念,也提起对世间人情的拷问。

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过小说之后,有怎样的感悟呢?
关注弱势群体。

学习别人的精神。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飞速开展,机器生产渐渐代替了手工工艺,而即将消失这些传统行业,曾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过无数的美好色彩,曾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与憧憬,传统行业,呼唤继承者与创新者。

对坚守着自己本职的这些昆曲表演者,手工艺者〔磨剪刀、补碗〕,三轮车夫……这些正在消失的职业的坚守者们全凭执着的坚守,坚守职业的本色,传承历史的文化,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支持,尊敬和悲悯。

在现实中能关注人情的冷暖,这就是追寻人情的升华。

五、结束语——老师的感悟。

同学们,我们或许并不蔼然灵慧,我们或许未必感知丰富。

只愿从我们幽深的心底,一直渴望着向阳光走去,因为它正把一种博大的澄明映照在我们的心灵里,温暖的气息裹挟着彼此穿透未来的岁月,不离不弃,风雨无阻,持久,永恒……
板书设计
说书人
师陀
“我〞“我
们〞
身体衰弱——生命凄凉目睹关注尊重遭遇冷漠——世态炎凉了解追寻“暖〞?思念支持从事贱业——职业渐凉体会悲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