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7.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帝制”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9.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真实的是( )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郎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③④ D.②③④
10.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

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11.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

这反映出“内阁”( )
A.是皇权执行机

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

D.是中枢决议机构
12.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郡县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 B C
D ④
13.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 通判
B 枢密使
C 三司使D转运使
14.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九卿
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
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7.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乱”。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B 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C 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 干弱强枝,地方割据
1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

当时的“州官”()
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 主要负责是监察地方
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19.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

”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 )
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外朝制度
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
20.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
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

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逐渐衰
落 B.君主专制日
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
庸 D.二府三司制
雏形出现
2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
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
力 B.提高地方行
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
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3.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4.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不仅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

材料所述制度与下列哪种现象直接相关( )
A.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杜佑《通典﹒选举典》)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C.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D.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班固《汉书﹒董仲舒》
2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准备一次科举考试,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

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26.在清宫廷剧《步步惊心》中,女主人公若曦从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她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行省官员向皇帝述
职 B.皇帝与宰相共商国事
C.军机大臣跪见皇
上 D.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27.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

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28.“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

”这主要反映了( )
A.抽签选举的局
限 B.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轮番而治的危
害 D.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30.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当选为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

在他执政的15年中,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B当时的公民大会采用的是直接民主制
C当时开始采用“陶片放逐法”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
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
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
号。

”——《史记》
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
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2分)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2分)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

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

(4分)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32.(22分)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

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

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

“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

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材料三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

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

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

(4分)
(2)概述材料二的观点,并列举材料二中论证观点的依据(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概括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

(6分)
邵东一中2019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

B C C D C D B C C D 答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

C D A B D B B D C B 答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题

B B
C B
D B B D A C 答

(其中第10、12、13、14、15 、21、 29题改编自学法)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答案:(1)秦始皇。

(2分)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4分)
(2)信息: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2分)
历史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分)
(3)矛盾:君相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分)32.(1)西周疆域广阔,但交通、通信等技术条件落后;
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以拱卫王室,维护统治。

(4分)
(2)论点:肯定宗族制度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分)
依据:材料中列举了宗族组织的自身建设;宗族组织对维护社会的作用;建立在
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适应;得到官方的认可等(任答
两点4分)
(3)原因:克利斯提尼改革;商品经济发展;航海贸易繁荣;外邦人定居(任答3点6分)(4)中国:血亲组织长期存在,巩固了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雅典:血亲组织不断削弱,为民主政体的确立创立了条件。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