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家长会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内容: 1. 教学版块要求: (1)结合日常学习及阶段质量监测分析学生 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提倡利用现代手机软件提高学生综合能 力,如语文学科利用微信群、QQ群上传音频; 数学学科利用速算盒子训练计算能力;英语 学科利用“一起做作业”辅助口语训练。 (3)阐述午练调整的目的,学校为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加强课堂教学外, 对午练进行微调,每周安排不同的主题进行 强化训练。 2.学生思想和习惯分析。
三、孩子磨蹭
1)、一分钟专项训练。 2)、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3)、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4)、从生活习惯训练。 5)、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 •
• • •
1、不护短,支持班级工作,不斤斤计较。 2、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要保证午睡 。 3、不带各种管制刀具及各种有危险性的刀具。下课不许攀 爬高处,追逐打闹,不玩危险性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走, 不在楼梯道推推搡搡,打打闹闹。走路的时候不在地上滑行。 4、传染病流行时,发现孩子有情况,配合学校在家休息, 痊愈后再回校上课。 5、勤给孩子洗澡、换衣,保证孩子的干净和整洁。 6、不许带零花钱。注意饮水卫生,帮孩子准备专用水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三大教育——让教育深厚
★感恩教育——最好的道德教育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同学友好相 处、爱学校、爱生活。 ★责任教育——最好的理想教育 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主动学习的习 惯;人要有生活目标。 ★自治教育——最好的行动教育 舍弃小欲望,成就大事业;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二、语文教学方面的要求。 1、预习: (1)自由读,圈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要放声读,读5遍。 2、能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生字,记住生字的形,想想生字 词的意思。要求会写的生字提前预习扩词。二年级识字量大, 词语多,学生消化吸收有一定难度,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读、抄 写、听写来加以巩固,尤其是基础差,记忆差的孩子,家长应 帮助听写。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这对孩子的进步有 很大的帮助。 3、每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学习后能读出感 情。课后要求背诵的必须流利地背诵,家长检查背诵时应落实, 必须流利地背诵后再签字。 4、听写。本学期识字量大,词语多,学生消化吸收有一定难 度,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读、抄写、听写来加以巩固,尤其是基 础差,记忆差的孩子,难度更大。因此,家长必须每天应帮助 听写,之后进行批改并督促孩子订正。
3.强调校纪校规。 (1)冬季作息(不能早到校,强调学生到校 时间),饮食注意事项,个人卫生,不带管制 刀具和零食进校园。 (2)家长接送车辆不在校门口调头,不在教 师停车处停车,南路要到护栏的两个出入口接 送。 (3)注意加强校内活动安全教育和冬季交通 安全教育。 (4)教育孩子及时到校打扫卫生,加强体育 锻炼,大课间跑操活动,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让孩子学会坚持,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 课外阅读很重要
• 语文学习,必须树立“大语文观”: • 简单说:哪一个名作家,是仅靠语文课 学出来的? •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学生必须参加各种课外生活,放开眼 界; 学生必须大量阅读,进行必要的语言 积累。
• 只有将丰富的语言积累内化,成为自己可 以活用的语言,阅读、表达能力才能进一 步提高。 •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外阅读量作为 一个硬指标来下达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 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400万字。 • 其中,小学一二年级要能够背诵优秀诗文 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中年级是40万字,高年级是100万字。 • 即小学阶段最低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实际中等程度应该能完成200万字,好的, 小学就可以达到400万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 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 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 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 歧” 。
家长的两个极端—— 二年级学生学习状态的两个极端
我的感受: 1、不找孩子的差距,找找咱们做家长的差距 2、我们想要好孩子,孩子更想要好家长 3、学习问题绝对不是推卸到老师身上就是解决的了,他们需要我们为人父 母的亲自参与他们的学习之中与教育之中 ——您的重视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举个例子——与家长共勉
故事: 妈妈的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 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
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 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坐不了一 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 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 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 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
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对 家 长 的 希 望
我简单地给大家说几个供大家参考: 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 的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 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 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 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 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 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有时还可以用别的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 晚上6点30分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 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 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 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 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 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二、习惯
我们在指责孩子没有好习惯的时候,先 思考下自己有多少好习惯?有多少坏习惯? 当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大声讲话、 争论、看电视等。只要孩子能听到电视的 声音,是无法认真思考的,如果他在抄写, 他能记住这几个字吗?孩子写作业,你在 那里玩电脑,孩子能安心写作业吗?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 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 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 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 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 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 计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习惯 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1、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总担心 和自卑,觉得自己帮不上孩子。即使我们 的家长是教授,也不能把孩子的功课都教 好了,因为你只是熟知一门功课,并不能 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有能力来辅导,所以 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 识,所以你们不要担心和自卑,家长在对 孩子的学习方面更多是要孩子树立理想,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 学习。起到强大的督促作用!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 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 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 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 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 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 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 儿子现在的成,他说了,只要 你努力,很有希望考 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 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 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 学校去一趟。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 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特快专递 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 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 “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 聪明的孩子,是您……”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 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 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 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 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 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 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 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 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商 有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 院查一查”。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 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 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 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 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 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 不仅要读,最好能背。至少将其中最优秀 的片段篇章背诵下来。没有积累,哪来活 用? • 而中华古诗文是一份多么宝贵的语文学习 财富!(吟诵结合) •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 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 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趁记忆力最好的时 段,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 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 文化准备。
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自觉性比较 差, 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放学之后,不及时进入学习状态。 做作业时糊弄。 周末、假期时间过于放松。
1、听写不批改,或是错字圈出了不督促孩子订 正; 2、孩子的书写质量极差,作业无法批改。好孩 子需要好家长来督促。
学习的差距就在每一天的作业中拉开 了。我想说:我们只是老师,我们在尽 力, 我们努力想教好每一个孩子,但也 无耐,上课时间是给全部学生的,下课 再找时间,终究有限。需要家长的长期 配合!
2、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 我说,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 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 钱,为孩子攒这个,为孩子攒哪个, 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 孩子攒个大学文凭,攒个孩子将来吃 饭的好饭碗。再说你一生又能有多少 时间用来陪子女呢? 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 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 为家长同志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 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 去,把孩子培养好。
三、孩子磨蹭
1)、一分钟专项训练。 2)、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3)、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4)、从生活习惯训练。 5)、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 •
• • •
1、不护短,支持班级工作,不斤斤计较。 2、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要保证午睡 。 3、不带各种管制刀具及各种有危险性的刀具。下课不许攀 爬高处,追逐打闹,不玩危险性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走, 不在楼梯道推推搡搡,打打闹闹。走路的时候不在地上滑行。 4、传染病流行时,发现孩子有情况,配合学校在家休息, 痊愈后再回校上课。 5、勤给孩子洗澡、换衣,保证孩子的干净和整洁。 6、不许带零花钱。注意饮水卫生,帮孩子准备专用水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三大教育——让教育深厚
★感恩教育——最好的道德教育
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同学友好相 处、爱学校、爱生活。 ★责任教育——最好的理想教育 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主动学习的习 惯;人要有生活目标。 ★自治教育——最好的行动教育 舍弃小欲望,成就大事业;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二、语文教学方面的要求。 1、预习: (1)自由读,圈出生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要放声读,读5遍。 2、能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生字,记住生字的形,想想生字 词的意思。要求会写的生字提前预习扩词。二年级识字量大, 词语多,学生消化吸收有一定难度,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读、抄 写、听写来加以巩固,尤其是基础差,记忆差的孩子,家长应 帮助听写。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这对孩子的进步有 很大的帮助。 3、每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学习后能读出感 情。课后要求背诵的必须流利地背诵,家长检查背诵时应落实, 必须流利地背诵后再签字。 4、听写。本学期识字量大,词语多,学生消化吸收有一定难 度,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读、抄写、听写来加以巩固,尤其是基 础差,记忆差的孩子,难度更大。因此,家长必须每天应帮助 听写,之后进行批改并督促孩子订正。
3.强调校纪校规。 (1)冬季作息(不能早到校,强调学生到校 时间),饮食注意事项,个人卫生,不带管制 刀具和零食进校园。 (2)家长接送车辆不在校门口调头,不在教 师停车处停车,南路要到护栏的两个出入口接 送。 (3)注意加强校内活动安全教育和冬季交通 安全教育。 (4)教育孩子及时到校打扫卫生,加强体育 锻炼,大课间跑操活动,要形成正确的认识, 让孩子学会坚持,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 课外阅读很重要
• 语文学习,必须树立“大语文观”: • 简单说:哪一个名作家,是仅靠语文课 学出来的? •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学生必须参加各种课外生活,放开眼 界; 学生必须大量阅读,进行必要的语言 积累。
• 只有将丰富的语言积累内化,成为自己可 以活用的语言,阅读、表达能力才能进一 步提高。 •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外阅读量作为 一个硬指标来下达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 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400万字。 • 其中,小学一二年级要能够背诵优秀诗文 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中年级是40万字,高年级是100万字。 • 即小学阶段最低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实际中等程度应该能完成200万字,好的, 小学就可以达到400万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 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 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 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 歧” 。
家长的两个极端—— 二年级学生学习状态的两个极端
我的感受: 1、不找孩子的差距,找找咱们做家长的差距 2、我们想要好孩子,孩子更想要好家长 3、学习问题绝对不是推卸到老师身上就是解决的了,他们需要我们为人父 母的亲自参与他们的学习之中与教育之中 ——您的重视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举个例子——与家长共勉
故事: 妈妈的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 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
她还是告诉了儿子。"老师表扬 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坐不了一 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 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 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 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
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对 家 长 的 希 望
我简单地给大家说几个供大家参考: 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 的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 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 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 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 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 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有时还可以用别的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 晚上6点30分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 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 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 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 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 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二、习惯
我们在指责孩子没有好习惯的时候,先 思考下自己有多少好习惯?有多少坏习惯? 当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大声讲话、 争论、看电视等。只要孩子能听到电视的 声音,是无法认真思考的,如果他在抄写, 他能记住这几个字吗?孩子写作业,你在 那里玩电脑,孩子能安心写作业吗?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 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 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 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 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 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 计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习惯 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1、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总担心 和自卑,觉得自己帮不上孩子。即使我们 的家长是教授,也不能把孩子的功课都教 好了,因为你只是熟知一门功课,并不能 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有能力来辅导,所以 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 识,所以你们不要担心和自卑,家长在对 孩子的学习方面更多是要孩子树立理想,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会 学习。起到强大的督促作用!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 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 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 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 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 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 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 儿子现在的成,他说了,只要 你努力,很有希望考 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 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 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 学校去一趟。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 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特快专递 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 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 “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 聪明的孩子,是您……”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 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 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 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 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 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 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 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 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商 有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 院查一查”。
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 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 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 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 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 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 不仅要读,最好能背。至少将其中最优秀 的片段篇章背诵下来。没有积累,哪来活 用? • 而中华古诗文是一份多么宝贵的语文学习 财富!(吟诵结合) •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 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 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趁记忆力最好的时 段,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 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 文化准备。
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自觉性比较 差, 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放学之后,不及时进入学习状态。 做作业时糊弄。 周末、假期时间过于放松。
1、听写不批改,或是错字圈出了不督促孩子订 正; 2、孩子的书写质量极差,作业无法批改。好孩 子需要好家长来督促。
学习的差距就在每一天的作业中拉开 了。我想说:我们只是老师,我们在尽 力, 我们努力想教好每一个孩子,但也 无耐,上课时间是给全部学生的,下课 再找时间,终究有限。需要家长的长期 配合!
2、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 我说,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 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 钱,为孩子攒这个,为孩子攒哪个, 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 孩子攒个大学文凭,攒个孩子将来吃 饭的好饭碗。再说你一生又能有多少 时间用来陪子女呢? 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 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 为家长同志应该和孩子共同努力,把 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孩子的学习中 去,把孩子培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