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水利数据中心是《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和《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是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存储、集中交换和综合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发挥水利业务应用效益和提高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
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已被确定为近期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提出的“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要求,积极推进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必要性与紧迫性
近几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作用日益显著。
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动化采集和传输能力日益增强,支撑主要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基本建成,一些单位还构建了数据中心基本框架。
水利信息资源内容覆盖了水利业务的方方面面,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水利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水利发展与改革对水利信息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对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目前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技术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异构现象严重,特别是围绕单一业务应用建设的数据库不能适应业务协同与功能提升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设以水利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水利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与服务体系,提升水利管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推进水利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支撑和保障民生水利发展,满足国家对水利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和完善现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入开发信息资源,整合重构各类水利信息,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面向各类主题的信息产品服务,更好地支撑业务应用,不断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和效益。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级建设
由于数据中心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基础先行、急用先建,科学划分各个建设项目,分阶段逐步推进。
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和省级水利数据中心纳入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体系。
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应严格按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基本技术要求》组织建设。
2、整合资源,确保共享
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应按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要求,充分利用已建的网络、机房、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数据库管理软件等基础设施。
必须在数据表示、存储、服务等方面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已建和在建的数据库应按数据中心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拟建的数据库,应纳入数据中心建设内容,防止重复建设,确保资源共享。
3、实用为本,适度超前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具有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和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建设水平将影响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全局。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以服务业务应用为本,以实用够用为先,跟踪信息技术发展,适度超前,保证数据中心对业务应用的强支撑性和可扩展性。
4、协同推进,保障安全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类业务,要理顺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数据生产、使用和管理等不同部门的职责,确保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目标的实现。
同时,应在水利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中,加强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安全保密等设施建设,保障数据中心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
三、建设目标与任务
水利数据中心的近期(2009-2011年)建设目标:主要建成水利数据中心基本框架与基础设施,初步形成基于空间和信息关
联的集成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推动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丰富信息种类与数量,确保能用、好用。
水利数据中心的中远期(2012-2015年)建设目标:将已建的各类数据库按主题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的深层开发应用,实现基于主题的信息聚合,支撑新一代水利业务应用。
近期,水利数据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
1、基本运行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根据需要添置新的设备,建立包括空间数据和遥感信息在内的数据存储服务器,信息发布(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因特网)服务器及基础支撑软件,开发水利数据中心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2、信息资源建设:在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利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整合与集中管理,开发水利元数据系统,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查询导航系统。
3、信息服务与发布系统建设:基于空间数据框架整合其他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综合查询与应用;建立统一的水利数据中心门户网站;建立可定制的水利专题信息服务系统。
4、数据交换与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开发各级水利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在水利部机关建成数据交换中心;依托水利信息安全体系,结合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的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水利数据中心整体
技术框架、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制定和总体协调,近期将组织开展以下关系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全局的工作:
1、建立“三级两域四区”(国家、流域、省三级,跨内网、外网两域和涵盖相应四区)的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和软硬件支撑环境。
2、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和规划,建立信息表示、存储和服务的标准体系,构造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库体系。
3、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实现各级水利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换。
4、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水利数据中心门户、全国范围内的水利数据关联体系、基于目录查询导航和空间数据的信息服务体系。
5、开发基于数据中心的空间数据、遥感数据和水利基础数据的信息系统。
6、组织制定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的政策和标准,组织开展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水利数据中心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建设点多面广、周期长、涉及部门多。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将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维
护列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序推进。
2、注重协调,落实责任
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涉及多项业务应用和多个运行维护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多方协调机制,落实各单位、各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维护中的职责,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水利部将组织制定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全局性、基础性的标准规范。
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应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建设运行管理规定,建设主管部门要依据相关政策,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对新建水利信息化项目要严格把关,充分考虑水利数据中心的环境与数据要求,避免分散与重复建设。
4、统筹安排,确保投入
水利数据中心是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应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
建设单位应统筹考虑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涉及水利数据中心的基础软硬件环境和数据资源建设,落实好建设与运行维护经费,为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