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专题六 第17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
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2.(2021·河北,6)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
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3.(2021·湖南,8)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
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4.(2021·广东,10)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
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5.(2021·广东,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
C.35%、65% D.45%、55%
6.(2018·全国Ⅰ,29)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地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7.(2022·广西桂林高三调研)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
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但不利于雌鸭的识别。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足够长时间的进化,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A基因频率大于a
B.绿头鸭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C.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D.绿头鸭的素羽性状是在天敌作用下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产生
8.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
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发生定向变异
B.工业污染后桦尺蠖只是体色发生了变化,并没有发生进化
C.某些基因频率将因为单向性选择而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
9.《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曾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据此提出红皇后假说:在无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进化的动力,因为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其他物种的变化。
根据该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该假说,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宿主的进化
B.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根据该假说,捕食关系有利于提高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
D.在该假说中,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10.甜菜夜蛾幼虫啃食玉米叶片后,玉米会释放出吲哚和萜类等物质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卵寄生。
为降低甜菜夜蛾幼虫对玉米产生的危害,人们喷施有机磷农药消灭甜菜夜蛾幼虫,但几年后药效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释放出吲哚和萜类等物质吸引小茧蜂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B.甜菜夜蛾幼虫、玉米和小茧蜂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C.有机磷农药的使用,使某甜菜夜蛾个体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D.在有机磷农药选择作用下,甜菜夜蛾种群抗药性增强,说明已经形成新的物种
11.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的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基因多样性
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12.某种群原先只有基因型为AA的个体,后来引入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
引入初期和引入十年后,该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十年间,该种群可能未发生进化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可能不适应新的自然环境
C.引入十年后,该种群内A基因频率为70%
D.种间关系不影响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3.根据下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D、E等不同的动物具有____________。
(2)由于____________的改变,通过长期__________的作用,可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由图可知,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进化发展的。
(4)从(2)(3)两小题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朝着不同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上述观点与图意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
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
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__;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
50%。
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考情分析 1.考查题型:选择题。
2.呈现形式:文字题。
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实质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考向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实质
练后反馈
题目 1 2 3 4 8 13 14
正误
错题整理:
核心归纳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三、两、两、两”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6个易混点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进化,即进化是新物种形
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种间互助,也有种间斗争,但不包含种内关系。
(4)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个体表现型,间接对象是个体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5)进化理论中定向与不定向: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6)共同进化表现为相互影响与相互改变。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其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向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练后反馈
题目 6 9 10
正误
错题整理:
核心归纳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形成原因: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3.生物进化的历程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从异养生物到自养生物;从厌氧生物到需氧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考向三基因频率的计算
练后反馈
题目 5 7 12
正误
错题整理:
核心归纳基因频率的“三种计算”方法
1.棉铃虫CYP67B基因发生突变使其抗药性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YP67B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随机性
B.施用农药导致CYP67B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C.CYP67B基因的突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野生型棉铃虫与抗药性棉铃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2022·江苏徐州高三调研)某些植物的花器官在开花期会产生大量热量以提高花部温度,从而被称为开花生热植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花生热有助于花器官抵御低温环境的伤害
B.能量在开花生热过程中主要以A TP的形式储存
C.开花生热可提高植物繁殖的成功率
D.开花生热是植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3.(2022·江苏南通高三模拟)某些鸟类以蜗牛及其他小型动物作为食物来源,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
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用样方法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
B.存活比例的差异是鸟类对蜗牛基因型直接选择的结果
C.据表中数据推断,经多个世代后,控制无条纹的基因频率会增加
D.鸟类往往会选择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这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该变异是定向的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类的需要
5.基因的多态性是指一个基因存在多个等位基因的现象。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多态性越丰富,种群中的基因型越多样
B.基因的多态性不利于物种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均可导致基因的多态性
D.偶发的变异能否以等位基因的形式被保存,取决于变异频率
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
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
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2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请说明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基因多样性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