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草根音乐人的“扎根”之路更多内容源自3edu幼儿
2011年3月,山东省单县朱楼村农民朱之文“意外”亮相山东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海选现场,他身穿绿色的军大衣,带着浓郁的本土风味,和杨洪基声音极其相似地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节目一经播出,点击率立即达到上百万,各地电视台也纷纷邀请“大衣哥”做节目。

不到半个月,“大衣哥”朱之文便完成了从“无名小卒”到知名达人的重大转变,如此快的成名速度,足以让数以万计渴望成名的音乐人羡慕。

一般草根摇身变成草根明星后,从物质条件到精神条件都能得到较大的改变。

旭日阳刚组合成名以后,笔者看到网上有一个段子,说如今北京的地铁里满是“农民工歌手”,他们都想复制旭日阳刚的成名神话。

而“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笔者了解到,又有一大批的农民参加草根选秀节目的报名,他们对“大衣哥”的一夜爆红也是眼热不已。

草根音乐文化现象是伴随着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网络传媒的日益成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价值审美的潜在变化在民间产生的文化多样性现象。

草根音乐文化和高高在上的高雅文化不同,它们是由特别时期,由特殊的个人群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某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形式,在音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附属文化、插空文化和文化多元”现象。

草根音乐文化具有一般平民音乐文化的文化属性,隶属于没有特定标准和一般规律可参考的民间地方特色音乐范畴,是一种多变、善变、易变的动态音乐艺术形式。

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草根音乐文化”形势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一方面来看,草根音乐极大丰富了人民大众的音乐视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民大众对文化多元方面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艺术层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相对主流高雅音乐而言,确确实实有有益补充和发展丰富作用以及“雅俗同赏”功用。

当然,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讲,草根音乐对主
流音乐的普及和弘扬确实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近10余年以来,在草根音乐文化异军突起、文化潮流兴盛的背后,网络、传媒成为背后最有力的推手,它推动了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大众化、草根化及平民化。

随着网络、传媒的飞速前进,“草根音乐文化”也被快速放大,成为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异军突起的一个音乐群体,他们的飞速成长,是网络信息传播时代的一个重要显性特色,草根音乐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层人群所关心。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走进所谓的“娱乐圈”,民间草根小人物的成功成为公众追捧、效仿和学习的榜样。

现如今,不为人知的草根音乐文化已经悄然登上了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别样标志。

“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

《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翻译成大众的、乡村地区的、基础的、根本的。

但从各种刊物来看,日常生活中的“草根”的真正含义远比这里的诠释形象丰富得多。

它有两个特质:一是顽强。

天生带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是广泛。

散布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和角落。

实际上,“草根明星”是个矛盾体,一是表明明星的出身是草根,二是草根一旦成为明星就无法代表草根。

把这两个差别很大的词生硬地捆绑在一起,很明显是一种扭曲,因为“草根”蜕变成“明星”,就已经丧失“草根”本性了,摇身华变为精英群体的一员,完成了从“草根”到“明星”的华丽转身,可想而知,“草根”自然也就代表不了草根大众了。

在当下全民娱乐的时代大背景下,“草根”几近成了受人追捧的“丑小鸭”和一夜成名的代名词,是欲望的无限扩大化,不是通过自身拼搏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许多人梦想通过媒体网络的炒作传播一夜成名。

无数的草根明星几乎都是“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的运行轨迹,一个个草根明星们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的终究只是瞬间的华彩,却影响了铺天盖地的投机主义者,让很多人在守望奇迹中沦落。

草根音乐是和高雅艺术相对而言的。

在当今社会,大家对时髦、时尚和前卫的追求似乎到了一种扭曲的边缘,越俗越时髦——大俗即大雅,草根也无形中沾染上了类似的思想。

草根说白了就是在音乐艺术的大
同中寻求一点另类,博得一些关注而已。

人们看多了大牌正牌明星,就想找些另类、别致甚至搞怪的东西。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别致、另类是吸引关注的必备条件。

草根的成名相当程度上源自于此。

草根蹿红娱乐圈,是当今音乐文化多元的一种新变化、新动向和进步。

从积极的方面说,人民大众的向上发展的渠道畅通了,表达心声的机会突然增多了。

从消极的方面讲,人民大众都想通过“买彩票”中奖成就自己的大红大紫,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这是当今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的一个重要特征。

“俗”“雅”音乐文化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一部分,在人民群众以“俗”为主要欣赏对象和主流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雅”音乐文化和“俗”音乐文化的高度不平衡,人民群众关注、追求的一般都是事物表层的娱乐,以单纯娱乐为目的,对自身、社会、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毫无深层次关注和思考。

另一方面,对于相当一部分草根明星而言,一夜爆红相伴的往往昙花一现,很难持久,他们的快速闪电式成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爱好和猎奇思想决定的,相应的这种猎奇式的注意力很容易主动转移或被转移,进而去搜寻全新的稀奇古怪的音乐艺术内容和形式。

结果致使绝大部分草根音乐明星在人们视野中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美丽而短暂,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草根明星之外几乎都是昙花一现。

快速走红是把“杀猪刀”,快则见红、慢则养膘。

个别草根音乐人在网上火爆而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后,走穴赶场不断、频出负面新闻,走的已经不是草根路线,越来越像当下唯利是图的那类纯商业艺人。

比唱功,这些人难以比过专业歌手甚至一些酒吧歌手;比风格——他们身上还看得见这种当初最令人动容的特质吗?网络在急速捧红某些草根明星的同时,也在用同一双手扼杀他们的未来。

我们应该看到,草根音乐文化应该回归它的本真和朴素,不能成为人民大众被娱乐、被消费、被遗弃的对象。

这就要求人民大众在持有消费娱乐艺术的同时头脑保持一定的清晰思路和审美取向,特别是对于无以数计的纯正草根阶层成员,更应该明晰自己人生命运的精彩只来自于自己的拼搏、努力和奋斗,而绝对不能寄希望于奇迹和偶然,最终成为艺术层面的投机者,更不能寄希望于无章可循的网络娱乐炒作爆红。

不管
是菜花甜妈还是旭日阳刚,网民和媒体受众对他们的喜爱并不单单因为他们的草根身份,而是在草根身上看到了自己可能成功的光环,他们拼搏、努力的阅历获得了人们内心的认同。

而经历过困苦的草根更喜欢看到草根身上流露的那份真情,对于表演水平的好坏并不是十分看重。

从这方面来看,很多中型城市的舞台为草根艺人提供了亮丽的平台。

从积极肯定的方面来讲,草根本身拥有的草根性具有无法想象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

社会学家艾君先生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认为:每一场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和科教的进步的背后,都会附带衍生出一部分与众不同的文化现象。

而当今举世瞩目的草根音乐文化现象,正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向前、思想意识观念的快速流变、网络媒体通讯传播技术渠道的急速提升,引发社会民众求变猎奇心态的出现。

这种音乐形式内容多样性的现象,是一种在城乡民众中产生的草根音乐文化现象。

任何草根音乐文化都不可以脱离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对文化发展所肩负的历史责任,都不能偏离文艺的“二为”方向。

因为各个时期的草根音乐文化都是来自于社会基层的民间大众、来自百姓生活的点滴,所以这些草根音乐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腐蚀性和糟粕也实属正常现象,但我们内心一定要有相当的鉴别力,有义务去引导他们“扬优去糟”。

积极健康向上的草根音乐文化会逐渐形成对社会主流音乐文化的有益补充,但低俗、糟粕的“草根音乐文化”不容置疑会对传统社会主流音乐文化带来不良影响和冲击。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草根音乐文化呢?我们应该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纳精华、弃其糟粕,特别应该摒弃那部分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造成不良影响和容易误导人民大众正确审美的糟粕,发展弘扬并倡导那些老百姓喜闻乐见、不失民族性和时代特色的对音乐文化建设有提升作用的“草根音乐文化”。

草根明星的艺术生命力能否持久,主要看他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后续作品能否及时持续地展现给全国观众。

就现实而言,草根明星中的大多数已经在快餐音乐文化消费中消逝,草根音乐文化需要的经济支撑力固然重要,但能否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挖掘、创作出全国
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才是草根音乐文化的最终归宿,仅凭热情维持的草根文化创造力难以长久。

总之,草根音乐人不乏成功的典例——阿宝就是草根音乐人的成功范例和榜样。

草根音乐人要想避免昙花一现的俗套和悲剧,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名后快速充电、快速补课、快速成长是其演艺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